信息化教育

2020-03-03 08:54: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信息时代教育变革与教师角色新定位

1、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答: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教育观念的变革包括两层含义:

①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使教育者在观念上产生认可;②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看法,开始推出历史舞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

(二)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

①教育内容多元化 ②教育资源共享化 ③教育形式开放化 ④教育过程个性化 ⑤教育手段多样化

(三)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挑战

①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必须要求学校拥有信息技术的产品;

②信息技术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内容:管理理念、方法、策略、变化趋势等; ③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模式:网络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

2、教育信息化: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与教育教学部门广泛应用于推广,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的过程。

3、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信息化教育)

4、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作用?

答: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深入广泛的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易得性,使得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由此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姿态:一是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者也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后者是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现行教育状态的不满而寻求教育变革之路,有种思路就是相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变革的强大支持力量。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情况是相互交织的。

5、如何让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答:一是如何防止将信息技术设备空置不用,学校要采取鼓励性、开放性的措施,让师生多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

二是如何避免信息技术的盲目滥用,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这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培训相关。

三是要注意系统的功能性开发。这需要加大应用软件配置、信息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强度。

6、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宏观的教育层次上: ① 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② 以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 ③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④ 以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基础

围观的教学层次上: ① 教材多媒化 ② 资源全球化 ③ 教学个性化 ④ 学习自主化 ⑤ 活动合作化 ⑥ 管理自动化 ⑦ 环境虚拟化

7、信息化教育的目的?

答:

一、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

8、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答:

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技术支持方面,能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大量学习资源、人才以及先进设备;

在智力支持方面,能提供现代教育观念以及中国电化教育界几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都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

①教育观念上,树立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淡化了学校的概念,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校成为虚拟、开放、社会化的学校。另外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

②教学模式上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③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采用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

8、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略? 答:①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②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③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④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9、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答:①必须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

②必须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③必须设计和开发出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 ④必须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10、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答:

一、在教学观念上应有现代教育理念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三、在基本素质上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四、在科研能力上善于进行教育科研

11、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每一个再细看)

答:1意义建构的促进者;2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4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协作者;5课程的开发者;6作为学生的学术顾问;7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者;8学生学习的评价者;9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2、面对信息时代教师的应对姿态? 答: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①教师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修养;

②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能自觉的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借助现代化手段获取新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将其融入教学中。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并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其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讲授知识,更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章 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

1、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 答:

一、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的教育理论,优化教学效果,强调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习个性需求的满足,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素养

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信息能力(获取、筛选、创新);独立学习;社会责任。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系统教学设计的能力

设计观念、涉及策略、设计方法上都要适应信息技术环境。

四、教育信息资源获取及应用的能力

能够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获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并将其进行整合,能够创造性的策划、处理、加工所获取的信息。

五、教学研究与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并善于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教师应该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第三章 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养成

1、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答:①热爱生活,有意愿从生活中获取信息

②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常识,对信息进行正确的辨别、分析和评估 ③能灵活地支配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和拒绝 ④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思想观念,并与人分享 ⑤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

2、信息素养的层次结构?(各层次要求P42)

答: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素养 ※

3、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养成(6个问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答: 1信息时代

2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

3素质教育

都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提升

二、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专业特征) 答: 1明确信息的重要性,并对信息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2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热情高,并能学以致用;

3对信息整合能力强,能创造性的策划、处理、加工所获信息; 4能长依据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 5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 6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教师信息素养标准 答: 1掌握信息技术

2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有教学及资源评价的能力 4有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5有适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 6 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

四、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

答: 1技术层面:基本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

2智力层面: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 3认识态度层面: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修养

五、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答: 1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 2配置专门的培训人员 3从实际出发设定培训内容

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

答:学位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发研修 第四章 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 1以学位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3以“任务驱动”和“任务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具体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web2.0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教育信息化理念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教育.doc》
信息化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