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要求

2020-03-03 02:46: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附件1.

广西财经学院第二届教育教学软件

应用大赛参赛要求

本次大赛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比赛、微课教学比赛、虚拟仿真动画教学作品比赛和教育信息化论文评比四个项目。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比赛

(一)比赛内容与要求。

1.参赛作品类型分为:网络版课件,单机版(含PPT)课件,学科网站(含专业网站)。

2.多媒体教学软件参赛作品必须是纳入本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或授课课时不少于30个学时的课程。

3.参赛作品应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资源库,资源库按章节划分知识点(元),以知识点(元)为最小学习单元,建立课程资源库(文件夹),建立学习资源与知识点(元)的关联关系,将学习资源融入课程的知识结构中。

4.参赛作品中的视频、动画、音频等均应采用通用格式。 5.网络版多媒体课件需要提供网络运行环境配置方案,并能在Web浏览器播放。 6.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课件教学内容60%以上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因由此引起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作品的作者原则上不超过5人(含5人)。评审标准详见附件2。

(二)比赛办法。

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采用现场评比的方式。 1.评审地点:现教部5楼会议室

2.评审时间:2014年5月25日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比赛方式:参赛教师到现场进行答辩。首先陈述作品的设计(创意)思路和作品的整体框架,讲解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4.现场决赛:决赛顺序通过网上抽签形式拟定。决赛内容:一是演示。演示和讲解作品的制作、应用、特色和效果,时间是7分钟;二是答辩。评委提问和选手答辩,时间是3分钟。现场评出

一、

二、三等奖。

(三)比赛材料报送要求

1.以各学院、部为单位统一报送参赛作品。

2.参加评审的作品由学院、部统一填报作品名称和类型,软件(成品)等材料,2014年5月20日前报送至现教部。报送地点、联系人见通知。

3.报送要求:单机版课件(含PPT课件)参赛作品必须报送作品软件光盘2份(光盘封面需标明作品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并附一份阐述作品使用情况和作品软件安装说明,以保证在决赛现场能够安装及正常运行)。网络版课件、学科网站(含专业网站)参赛作品需在推荐表上提供链接网址,不需另刻光盘报送。

二、微课教学比赛

(一)比赛内容与要求

1.“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参赛教师自选一门高校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8-10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各种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2.参赛作品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选题紧贴教育教学实际,主题立意鲜明,内容健康富有时代性;参赛者应对作品拥有著作权,不得从他处抄袭、转载,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行承担后果。

3.微课程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长在8-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面向学生学习的小课程,同时还必须包含与该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指南、练习测试等学习资源。

4.微课程只需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内容必须是需要讲述、呈现才能理解,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掌握的,不宜作为微课程选题。

5.微课程需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鼓励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使用规范学术用语,表述条理清晰,视频画面布局合理,成像清晰,无画质缺陷。

6.针对微课程主题要突出,展示形式要恰当,信息技术运用要适度,利于不同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

7.鼓励以一个完整知识单元或一个专题为选题设计的系列微课程参评。

8.微课程必须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因由此引起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作品的作者原则上不超过2人(含2人)。评审标准详见附件2。

(二)比赛办法

微课程教学比赛采取网络初评与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评审时间:2014年9月20日前。 2.评审地点:现教部会议室。

3.现场决赛:决赛顺序通过网上抽签形式拟定。决赛内容:一是演示。演示和讲解作品的制作、应用、特色和效果,时间是7分钟;二是答辩。评委提问和选手答辩,时间是3分钟。根据报名情况现场评出

一、

二、三等奖和单项奖或直接推荐参加自治区评比。

(三)比赛材料报送要求

1.参赛初评作品应于2014年9月1日前报送至现教部,报送地点和联系人等信息同上。

2.微课程教学比赛必须报送作品软件光盘2份(需在光盘上标明题目、作者单位、姓名,作品软件安装的说明,保证能够正常运行和安装)。

三、虚拟仿真动画教学作品比赛

(一)比赛内容与要求

1.“虚拟仿真动画”是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与应用多媒体素材,选取一个教学项目(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具有良好交互性的虚拟实验、虚拟工艺、情景模拟、过程演示等虚拟仿真动画作品,并提供创作脚本。

2.参赛作品必须是本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内容,包含一个教学项目(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完整的创作脚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应用技术、实现过程、应用效果等方面内容。

3.参赛作品运行稳定,虚拟仿真效果真实生动,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作品中应显示名称、作者和单位。

4.参赛作品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作品60%以上为作者原创,作品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起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作品的作者原则上不超过5人(含5人)。评审标准详见附件2。

(二)比赛办法

虚拟仿真动画教学作品比赛采取网络初评与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评审时间:2014年9月20日前 2.评审地点:现教部会议室。

3.现场决赛:决赛顺序通过网上抽签形式拟定。决赛内容:一是演示。演示和讲解作品的制作、应用、特色和效果,时间是7分钟;二是答辩。评委提问和选手答辩,时间是3分钟。根据报名情况现场评出

一、

二、三等奖和单项奖或直接推荐参加自治区评比。

(三)比赛材料报送要求

1.参赛初评作品应于2014年9月1日前报送至现教部,报送地点和联系人等信息同上。

2.虚拟仿真动画教学作品比赛报送作品光盘2份(需在光盘上标明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光盘内容包括作品和创作脚本文档,以及作品运行所需的辅助软件和安装使用说明,保证能够正常运行和安装)。

四、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评比。

(一)论文内容与要求

1.2012年以来在公开刊物发表过的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论文可不限数量推荐参评。未在公开刊物发表过的论文由推荐学院筛选后按推荐名额报送。

2.参评论文由第一作者申报。

(二)评比办法

1.评比时间:2014年9月10日前。

2.评比方式:学校组织初审后推荐到自治区评比,直接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

(三)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的报送要求。 1.参赛教师需将电子版推荐表(见报名表附件)和论文发到邮箱:jwcsjk3823165@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参赛论文---院、部名称---作者姓名。收到邮件后有回复。

2.已发表的参赛论文还需提交发表刊物的封面、目录、论文正文、封底等复印件一份(用A4纸),并在目录中将本人姓名、篇名部分作显著标记。3.参赛论文由学院统一报送,截止日期为1日前,报送地点同上。

2014年9月

参赛要求

辩论赛参赛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

征文参赛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

交互式电子白板参赛要求

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材料要求

参赛作品规格及要求

说课大赛参赛要求

《参赛要求.doc》
参赛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