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作,人人有责

2020-03-01 16:47: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质量工作人人有责

提升产品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产品质量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问题便是公害。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经营者跨越法律和道德的界限,摒弃企业经营者所应承担社会责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导致社会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生。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形式下,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探索动员全社会力量抓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彰显重要。

一、产品质量的内涵

产品从产生、发展到今天,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最初只是主观的笼统概念: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好坏。而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则以符不符合设计要求为标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于是又把产品质量表述为“产品质量是指产品适合于规定的用途,能满足社会和用户一定需要的特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质量工程学对产品质量下的定义是“产品质量就是产品出厂后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但是不包括由产品功能本身带来的损失。”产品质量好,社会损失小;产品质量差,社会损失大。

二、抓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

产品(或服务)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从诞生到逐步壮大,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它得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关键。

(一)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企业健康发展

优良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创品牌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以产品质量做保证才是创名牌的根本途径;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产品质量往往关系到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企业的产品必须要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企业是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利润以维持运转的组织,为消费者提供质优、安全的产品是企业的义务,因此企业必须对其产品质量负责。生厂商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否则,消费者有权对由于产品质量对基造成的伤害向生产商索赔。

(二)企业内部制度及社会责任的要求

从原材料进厂,一直到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和流程,都必须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作保证。企业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验,严禁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如果每个企业都能把好市场准入关口,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不仅对企业自身有利,而且能推动社会进步。

三、如何有效动员全社会抓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工作是全社会工程,仅靠质检部门来抓产品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整体合力。要将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社会三方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

发挥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对产品质量工作的主导和支持,是做好产品质量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产品质量工作的推进,关键看政府的重视程度。因此,要让政府发挥产品质量工作的主导作

用,从多渠道、多角度使地方政府领导进一步了解地方质检工作,真正认识到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加大对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支持。而从一个责任政府、一个法治政府、一个诚信政府、一个服务政府的角度自上而下地去推进产品质量工作,就争取到了产品质量工作的主动权,这是抓好产品质量工作的根本。自上而下抓产品质量工作,产品质量工作的开展就会比较顺畅,才能抓出实效。”

(二)质检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有了政府支持作为基础保障,还要联合各级各有关部门,发挥整体合力,才能有效抓好产品质量工作。多部门联系沟通机制,积极协调各方,让和产品质量工作相关的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与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合作中即讲分工负责,又讲密切协作,促进形成紧密衔接、相互配合、形成抓产品质量工作的合力。 产品质量工作是被分解到各个行业来具体实施的,在宏观谋划、协调的功能。因此,协调作用中要全力抓好固本强基、创先争优、制度建设工作;要注重抓基层建设、抓基础工作,抓班子、抓队伍、抓人才建设,层层抓培训,要注重整合各级检验检测机构人力资源,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是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做好全局统筹,分清轻重缓急;要紧抓重点、要点,一抓到底,确保每项工作都要抓紧、抓实、抓细、抓严质量关。

(三)加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

部门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促监管主体转变,加强管理实效。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企业诚信和产品质量意识、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的自律作用,强化内部管理,增强社会责任。一个好的产

品不是检验出来的的,而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倡导企业诚信规范经营。应大力倡导以树立诚信意识、打造诚信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管理创新,将企业诚信建设纳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引导更多企业“想诚信、会诚信、用诚信、促共信、不失信”,树立我国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全面提高我国企业诚信建设水平。全面推行产品质量受权人制度,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贯彻执行力度,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自我完善。按照诚信、守信、警示和失信四个标准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布,动员全社会力量督促企业自律。

(四)要发挥好社会的监督作用

专业队伍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促监管格局转变,消除监管盲区。加强监管责任制落实,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产品、食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强化对重大产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防控和查处,建立产品安全预警机制,最大幅度降低不良事件影响和危害。大产品质量工作不仅仅是质检部门的事情,取得的成绩也不是质检局一个部门的成果,是各级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和享受。搞好产品质量工作,还要借助12365的平台作用,广开言路,拓宽渠道,让广大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和举报,动员消费者的力量抓产品质量,是推动产品质量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

(五)要发挥好宣传的导向作用

做好产品质量工作,首先就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和途径让全社会认识质检部门的工作和作用。要通过地方广播、电台、报社、地方手

机报等资源媒体广泛宣传质检工作方式方法、取得的成绩等,向广大消费者广泛宣传质检工作和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同时,向县、市政府和省、市局等各种网络投递短信、短讯。此外,利用举报“产品质量”主题晚会、摄影展、执法打假能手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百姓误解,在产品质量安全被高度关注的情况下,通过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为抓好产品质量工作助力。

(六)加大检测水平建设

政府推进、部门联动、社会互动三个机制建立后,质检部门也要不断提升检测水平,优化检测流程,要确保“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鼓励和支持各中心实验室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实验室间的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各项能力验证和比对活动,使实验室的工作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加大监管力度,在产品质量监管上履职尽责。加大了检验检测水平,提升了我们质检系统的部门形象,更能带动区域产品质量的提升。适当采取“同城一家执法”稽查体制改革,为了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发生。

当前,我们要加强道德和法规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整合动用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并通过监督、举报、投诉等方式,鼓励监督、举报不安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行为,并对查证属实的举报人、投诉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形成全社会共同抓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市场诚信秩序。广大市场参与者应着力提高自身的伦理道德水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人有责

文化建设人人有责

交通安全,人人有责

交通安全、人人有责

节能降耗,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食品安全 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质量工作,人人有责.doc》
质量工作,人人有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