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劳模轶事

2020-03-03 08:41: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冯劳模轶事

作者:单荣国

人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信!但是,不论你在何处,只要第一次看到冯会友,切记:千万不要轻易下判断、也不要相信什么直觉,甚至,也别相信自己明亮的眼睛,或许,你会被它们所欺骗并陷自己于尴尬之中。

十几年前一个冬天,我作为吊车司机踏上了渤海四号平台。谁知,当班第一天,吊机就犯起了驴脾气,它尥蹶子不干了。

捣鼓半天,这头倔驴就是趴地不起、成心作对。

正在犯愁时,塔吊十几米高的直梯里爬上一人:天青色的道道服沾满油迹,汗气从狗皮帽和额头之间逸出,寒风中凝成的汗水流淌在黝黑的面颊,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

这不是刚刚指挥我吊运泥浆材料的水手吗,是不是搬运泥浆材料太辛苦,躲上来偷个懒?

见我也是满头大汗,他安慰道:别着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原因。 我们?一名水手也懂吊机?

他不懂吊机,但他懂得机械理论,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你瞧,管线有压力,马达也转动,但带不动滚筒,说明离合有问题,只要拆下马达,更换离合器就可以了。

如他所言,半个小时后,吊机故障就排除了。

不知是兴奋还是感激,总之,我拍着他的肩头:谢谢!跟你一起干活真痛快!

这时,甲板上有人向上大声喊:冯经理,我们又配好了一池泥浆,钻台说井下堵漏成功了。

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台经理冯会友?公司劳模、总公司劳模、天津市劳模„„他有一大推的荣誉。可我第一眼看见他,他正在指挥我开吊机,而且手势准确、清晰、干脆,简直比水手更像水手!

吊机故障后,他和水手班一起加了两池子泥浆材料,其中有十吨泥浆材料是他们一袋又一袋,从甲板上扛到舱里的加料口。怪不得他爬上吊机时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原来他着急啊,万一井下漏失严重,整个井可能就会报废!

其实,也不是我一人会走眼,有个日本人也曾经看走了眼,而且因此挨了好几棍子!

一九九四年六月,渤海四号在日本北海道札幌海域小樽港湾升起雄伟的身躯,第一次在外海向世人展示中国海上石油钻井工人的形象。

在日本人眼中,冯会友是中方全权代表,大事小情均需要他来定夺;在渤四弟兄的心目中,冯经理是主心骨,有他的带领,遇到再大的风浪也不怕!

一天,冯经理正和我们一起在悬臂梁上排钻杆,钻台上一名叫佐川的日本司钻需要滑道上一只钻头,打着手势要求离得最近的冯会友扛上来。

钻头至少有一百多斤,你怎敢劳动我们当家的?我赶忙过来抢活干。佐川这家伙却不领情,非要冯会友来完成此项工作。

想必佐川也和以前的我一样,把干活不惜力气的冯经理看走了

眼,整个事情弄岔了!

冯经理笑了,他用手指着自己,意为“你是叫我吗”?你为什么不给罗布雷(沿用的日方最高指挥中心的名称)办公室打个电话?看你的船长会怎么想?

这家伙也是找挨打的主儿,他依了冯经理的意思,果然返回司钻房,抄起电话就打到了罗布雷„„。

不一会,罗布雷里出来一个日本小老头,手中拎着一根棍子,上书“精神指挥棒”。

这小老头到冯经理面前,道一声歉、鞠一个躬,三个“躬”鞠过之后,他等来了佐川。这小老头举棍就是一下,打得佐川倒退一步,再上前、并脚,然后接受下一棍。几棍子过后,小老头解了心头的火气,只是苦了佐川,舌头打滚儿吸溜凉气,他痛啊!

这也怪不得佐川,作为中方全权代表,冯会友应该戴工帽、佩墨镜,再拎一双白手套,臂膀夹着指挥棒进行全船巡视,怎能水手的干活?

冯经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工人时,哪里有脏活、累活、急活,哪里就有他;当上平台经理后,哪里就有他,哪里就有脏活、累活、急活;“劳模”加身后,他还是十几年如一日,迎着困难上、拖着脚步下。

几年前,我在东沽石油新村的街口碰到了冯劳模。已经退休的冯劳模用手捂着嘴应了我的招呼:老了,牙都掉了,说话漏风,回见!

又几年过去了,我心中牵挂着冯劳模,向人打听:尚能饭否?

你猜这么着?我又错了!冯劳模老而弥坚、老当益壮,返聘当上了钻井流程工程师。

目前,冯劳模参与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采用钻机全变频驱动技术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41”正在渤海为总公司建设“海上大庆”贡献着力量。

劳模――大同公交驾驶员冯冰

警营轶事

苏轼轶事

数学家轶事

新春轶事

人物轶事

军训轶事

集邮轶事

曾国藩轶事

丘吉尔轶事

《冯劳模轶事.doc》
冯劳模轶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