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斑节对虾高产养殖技术

2020-03-02 16:58: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低盐度养殖斑节对虾高产技术

斑节对虾,又称草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广盐性、养殖周期短、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名贵虾类之一,该虾已成为当前养殖的重要对象。但由于斑节对虾养殖要求水体盐度在5‰以上,因此北方内陆地区养殖量很小。从2004年开始,****结合本地区水体情况,利用海盐及卤水提高水体盐度,进行了斑节对虾养殖探索。通过3年养殖,证明北方地区低盐度养殖斑节对虾效果好,产量高,发病率低。2006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130亩,收获对虾48802kg,平均亩产375.4kg,平均规格33尾/ kg,最高亩产525公斤;总效益117.125万元,平均亩效益9009.6元,最高亩效益12600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 面积5—10亩为宜、池深2米左右、水深1.5—1.8米;形状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平坦、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

2.清塘消毒 虾苗放养前10—15天,用75—100kg/亩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3.进水消毒 虾池经过清整消毒处理后,进水80~100cm,进水时用60~80目筛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用二溴海因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4.盐度调节 虾池盐度应与育苗室水体的盐度相吻合。斑节对虾

1 属广盐性虾种,盐度适应范围为5‰~25‰,养殖水体盐度必须保持在5‰以上,虾才能正常生长。本地区来自蓟运河的水源一般盐度在4‰—5‰之间,因此在虾苗放养前用粗海盐或卤水调节虾池盐度,为节省成本,一般调到7‰—8‰左右为宜。

5.培养基础饵料 虾苗放养前7天左右,根据池水肥瘦程度,适当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保证虾苗入池后饵料充足,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一般每米水深亩施用市售的生物复合肥2—3公斤,水色转为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为宜。

二、虾苗选购与放养

1.虾苗选购 从信誉高,质量好的生产场家选购仔虾。 2.虾苗淡化与暂养 将选购的仔虾在本地区进行淡化培育,淡化10天左右,盐度降至7‰—8‰,规格达到0.8—1.0cm。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将淡化后的虾苗放入大棚暂养池中进行暂养。暂养密度3000尾/立方米水体;每一暂养池中配备一台充气泵增氧;饵料以卤虫为主,遵循足量多次投喂,投饵率为100%—150%,保证虾苗的营养充足;暂养期间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一般暂养20天,虾苗规格达到3cm左右即可放苗。

3.虾苗放养 6月初,水温稳定在20℃以上,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放苗。注意放养前的试水环节,经过1~2天的试水,池塘水环境对虾苗成活率无影响即可批量放苗。虾苗个体大小均匀、健壮、活力强、逆游能力好、体表光洁无附着物。放苗密度要根据虾池的条件、管理水平等来确定,一般虾塘水深1.5米左右,每亩放苗2万尾—3万尾。

三、养殖管理措施 1.水质管理

1.1水位调节 虾苗放养半个月之内,养殖池塘基本保持原水位。6月底开始加水,平均每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5cm,加水后应注意保持水体盐度不变,养殖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5—1.8米。后期则根据水质情况适当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10%。

1.2合理增氧 一般5亩左右的池塘配备3千瓦的增氧机2台。虾苗入养成池后半个月内,每天中午开机2小时;中期后,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每天定时测定溶解氧,保持溶解氧不低于5mg/l;后期要保持每天24小时开机,阴天或天气闷热,可结合泼洒增氧剂,保持水中溶氧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1.3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分解有机物,同时抑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养虾生产过程中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能较好地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可根据各种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不同养殖时期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态制剂。前期,每半个月施用1次光合细菌,可有效地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平衡水体酸碱度,保持水体稳定;中后期,随着养殖水体中残饵、排泄物、有机碎屑等有机物的大量积累,导致有机耗氧量增加,底质恶化,藻相不佳,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失调,为此应每半个月施用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1次,分解利用有机物,为藻类提供营养,维持藻相稳定,增加水体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改良底质,维持良好养殖环境的作用。

3 2.科学投喂

放苗后的10—15天内,虾池中基础饵料丰盛,基本能满足虾苗的摄食,可不投饵,以后随着虾苗摄食量的增加,开始投喂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选择非常关键,要求质量高、营养全面。前期饵料蛋白质含量要达到45%,中后期可适当下调,但不能低于42%。投饵坚持“四定”原则,每天分5次投喂:早晨6:00、上午10:00、下午2:00、晚上18:00、夜间22:00,晚上和夜间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投喂量根据虾的生长、天气、水质、水温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投饵率为3%—10%。养殖中后期可适当补充鲜活饵料卤虫,促进对虾的快速生长,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卤虫要消毒冲洗干净。每月投喂添加Vc、VE、免疫多糖及保肝功能的中草药制剂药饵1次,5天为一疗程,增强对虾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3.日常管理

每日早、中、晚巡塘检查,观察水温及水质变化,检查虾摄食活动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每半个月测量虾体长1次,根据生长情况,结合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调整生产措施,保证虾的正常生长。

4.病害防治

由于养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人为控制,因此一般的非病毒性疾病应以改善养殖环境即池塘微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具体防治措施:彻底清塘消毒,改良底质,杀灭病原体;合理放养,减少水体的承受力;投喂优质的全价饵料,降低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定

4 期投喂药饵,增强对虾的抗病力及抗应激能力;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改善和优化水环境;合理利用增氧设备和增氧剂,保持养殖期间水体溶解氧在一个较高水平;定期消毒,杀灭病原菌,改良水质。

病害治疗遵循早发现、早治疗原则,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有病乱投药,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生产纪录,建立完善的生产制度。

斑节对虾病害防治

梭子蟹与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梭鱼高产养殖管理技术

对虾养殖的基本知识

对虾养殖管理规范

南美白对虾北方地区的冬季养殖技术论文

GB_T 22919.1_水产配合饲料 第1部分:斑节对虾配合饲料

夏玉米高产技术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讲稿)

竹鼠高产养殖技术培训

《北方地区斑节对虾高产养殖技术.doc》
北方地区斑节对虾高产养殖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