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2020-03-01 18:16: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防止和预防井下生产过程中顶板冒落和片帮事故的发生,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井巷顶板安全管理。 3 措施

3.1冒顶片帮事故一般是由于地质条件、生产技术、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

3.2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重视井巷的支护与维护工作。为防止松软岩层掘进工作面的顶板冒落,要使永久支架落后于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3米,如顶板很松软时还需要缩短,同时在永久支架之间还必须架设临时支架。

3.3做好顶板鉴定与分级管理工作

3.3.1根据顶板岩石的软硬和稳固程度、地质结构和破碎程度、采场跨度大小、顶板原矿的透水性等不同,将顶板分为下列三个级别:

一级顶板: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均立为一级顶板。 1)、岩质疏松、层、节理发育。

2)、有较大的断层或较大的地质构造错动,相互错动而形成的角锥体(三角体)。

3)、矿体中等稳定,但顶板破碎现象或有假顶。 4)、采掘面接近顶柱。 5)、有渗水现象。

二级顶板条件:岩质坚固、层、节理比较发育,有时亦形成小型角锥体或局部渗水现象。

三级顶板条件: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育,只有少数小断层,形不成角锥体。

3.3.2对顶板鉴定的要求:

1)每个采场在开采过程中必须根据顶板级别要求进行检查。 2)用书面说明支护方法、开采顺序、顶板级别和安全技术措施。 3)地质人员对采场地质情况进行素描和编录,在测绘图上标明断层、岩脉及大的层、节理的部位、方向,以供顶板鉴定之用。

3.4做好顶板鉴定与分级管理工作 3.5对顶板检查的要求:

1)当班班长班组安全员对一级顶板的检查,每班应不少于两次,第一次应在作业前进行,检查后向作业人员提出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第二次检查应在班中或班后进行,主要是复查清理情况及顶板安全程度,并将检查结果报告井下值班领导,并填写记录。对

二、三级顶板每班检查一次,检查中发现问题,均应下达安全整改通知书。

2)主管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对一级顶板的采场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生产技术部主任、安全部主任每半个月至少检查一次,矿山管理人员及地、测、采矿技术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每天至少检查一次。

3)现场作业单位必须设专人(至少两人)负责顶帮检查,定期下井检查处理各自生产中的天井、溜井、运输巷、作业面顶帮岩石,以防冒顶、片帮伤人。排险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同时作业,不准单人作业,排险顺序必须由人行道开始,逐次向前推进,爆破后未经爆破人员检查,排险作业人员不得进入。

4)各采掘工、爆破员、出渣工等下井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检查各自作业面的顶、帮岩石并清理后方可作业。

5)在不稳定岩层中施工时,永久支护应根据现场需要,及时做好临时支护,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6)每次爆破后,对工作面的顶板边帮必须由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共同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检查和敲帮问顶,排除险情,确认顶板边帮安全,并在顶板边帮管理台帐上签字后,才能组织从业人员生产。

3.6及时处理采空区,预防地压危害,防止大冒顶事故发生。

3.7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采矿设计要求留足矿柱和安全隔离层。 3.8顶板边帮安全管理和检查,要建立专用台帐,每次检查都要做详细记录。 3.9凡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都要实行责任调查,如因不按规定管理好顶板边帮和由于敲帮问顶的检查不认真、不细致而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 引用文件:《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5 记录

记录名称

保存期限

保存部门 顶板分级检查记录

2年

安全部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doc》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