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帝王简介.doc

2020-03-02 13:58: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南北朝·南朝·宋之君主与年号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 孝穆皇帝

(宋高祖追崇) 刘翘 — —

宋高祖 武帝 刘裕 永初 420年—422年

— 营阳王 刘义符 景平423年

宋太祖

(初谥中宗) 文帝

(初谥景帝) 刘义隆[注 1] 元嘉 424年—453年

— — 刘劭 太初 453年

宋世祖 孝武皇帝 刘骏 孝建 453年—456年

大明 457年—464年

— 废帝 刘子业 永光 465年

景和 465年

宋太宗 明帝 刘彧 泰始 465年[注 2]—471年

泰豫 472年

— 苍梧王

刘昱

元徽 473年—476年

— 顺帝 刘准 升明 477年—479年

注:

^ 初为中宗景皇帝,世祖刘骏时改为「太祖文皇帝」。

^ 刘子勋 (刘骏之三子,刘子业之弟) 曾在466年正月称帝,年号义嘉,并得到大部分州郡的支持,但在当年八月被刘彧大将沈攸之捕斩。

南齐 南北朝·南朝·齐之君主和年号[表注 1]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 宣帝

(南齐太祖追崇) 萧承之 — —

南齐太祖 高帝 萧道成 建元 479年—482年

南齐世祖 武帝 萧赜 永明 482年—493年

南齐世宗

(萧昭业追崇) 文帝 萧长懋 — —

— 郁林王 萧昭业

隆昌 493年—494年

— 海陵恭王 萧昭文

延兴 494年

— 景帝

(南齐高宗追崇) 萧道生

— — 南齐高宗 明帝 萧鸾 建武 494年—497年

永泰 498年

— 炀帝东昏侯 萧宝卷

永元 499年—500年

— 和帝 萧宝融 中兴 501年—502年

注:

^ 明帝萧鸾之子萧宝夤曾在527年-528年背叛北魏并称齐帝,但因他很快就失败,而且称帝在和帝萧宝融早已被推翻很久之后,同时并无控制任何原来南齐领土,因此并不列入南齐帝列。

梁国

南梁 南北朝·南朝·梁之君主和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南梁太祖

(南梁高祖追崇) 文帝 萧顺之 — —

南梁高祖 武帝 萧衍 天监 502年—519年

普通 520年—526年

大通 527年—528年

中大通 529年—534年

大同 535年—545年

中大同 546年

太清 547年—549年

— 临贺岷王 萧正德

— 549年

南梁太宗

(初谥高宗) 简文皇帝

(初谥明帝) 萧纲 在位时间 549年—550年

大宝 550年

南梁高宗 昭明皇帝 (萧栋追崇) 萧统 — —

— 安帝

(萧栋追崇) 萧欢 — —

— 豫章兴文王 萧栋

天正 551年

— 武陵仁王 萧纪

天正 552年

南梁世祖 元帝 萧绎 承圣 (承圣元年) 552年

天正

(天正二年) 553年

承圣

(承圣二年) 553年

承圣

(承圣三年) 554年

— 贞阳闵侯 萧渊明 天成 555年

— 敬帝 萧方智 绍泰 555年

西梁 南北朝·南朝·西梁之君主和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西梁中宗 宣帝 萧詧 555年—562年

西梁世宗 孝明帝 萧岿 562年—585年

— 孝靖皇帝 萧琮[表注 1] 585年—587年

注:

^ 此为萧铣追谥,一般称之为西梁后主。

汉国 南北朝·南朝·汉国之君主和年号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 顺武皇帝 侯景 551年—552年

陈 南北朝·南朝·陈之君主和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陈太祖

(陈高祖追崇) 景帝 陈文赞 —

始兴昭烈王

(陈高祖追崇) 陈道谭 —

陈高祖 武帝 陈霸先 557年—559年

陈世祖 文帝 陈蒨 559年—566年

临海王 陈伯宗

566年—568年

陈高宗 宣帝 陈顼 568年—582年

陈后主 长城炀公 陈叔宝

582年—589年

北朝

北魏 南北朝·北朝·北魏之君主与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献明皇帝

(北魏太祖追崇) 拓跋寔 —

北魏太祖 (初谥烈祖) (西魏文帝

改为烈祖) 道武皇帝

(初谥宣武皇帝) 拓跋珪 登国 386年—396年

皇始 396年—398年

天兴 398年—404年

天赐 404年—409年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永兴 409年—413年

神瑞 414年—416年

泰常 416年—423年

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拓跋焘 始光 424年—428年

神麚 428年—431年

延和 432年—434年

太延 435年—440年

太平真君 440年—451年

正平451年—452年

— 南安隐王 拓跋余

承平或永平452年

北魏恭宗

(北魏高宗追崇) 景穆皇帝 拓跋晃 — —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浚 兴安 452年—454年

兴光 454年—455年

太安 455年—459年

和平460年—465年

北魏显祖 献文皇帝 拓跋弘 天安 466年—467年

皇兴 467年—471年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元宏[1] (拓跋宏) 延兴 471年—476年

承明 476年

太和 477年—499年

北魏世宗 宣武皇帝 元恪 景明 500年—503年

正始 504年—508年

永平508年—512年

延昌 512年—515年

北魏肃宗 孝明皇帝 元诩 熙平516年—518年

神龟 518年—520年

正光 520年—525年

孝昌 525年—527年

武泰 528年

元氏 - 528年

元钊 建义 528年

北魏肃祖

(北魏敬宗追崇) 文穆皇帝 元勰 — —

— 孝宣皇帝

(北魏敬宗追崇) 元劭 — —

北魏敬宗 孝庄皇帝

(初谥武怀皇帝) 元子攸 建义[2] 528年

永安 528年-530年

— 长广敬[来源请求]王 元晔

建明 530年-531年

— 节闵皇帝 元恭[3] 普泰 531年-532年

元朗[4] 中兴 531年-532年

— 武穆皇帝

(孝武皇帝追崇) 元怀

— —

孝武皇帝 (出皇帝) 元修[5] 太昌 532年

永兴 532年

永熙 532年-534年

注释

北魏孝文帝下令将国姓由拓跋改为元。本表自孝文帝以下一律使用元姓。

孝庄帝登基后未改元。 《魏书》作前废帝,《北史》、《北齐书》作节闵帝。

《魏书》作后废帝。

《魏书》作出帝,《北史》、《北齐书》作孝武帝。

东魏 南北朝·北朝·东魏之君主和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 孝静皇帝 元善见 天平534年十月—537年

元象 538年—539年十一月

兴和 539年十一月—542年

武定 543年—550年五月

西魏 南北朝·北朝·西魏之君主和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 文景帝

(西魏文帝追崇) 元愉 建平508年

— 西魏文帝 元宝炬 大统 535年-551年

— 废帝 元钦 — 551年-554年

— 恭帝 拓跋廓[表注 1] — 554年-556年

注:

^ 宇文泰下令将国姓由元改为拓跋。

北齐 南北朝·北朝·北齐之君主和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 文穆帝 高树 — —

北齐高祖

(初谥太祖) 神武帝

(初谥献武皇帝) 高欢 — —

北齐世宗 文襄帝 高澄 — —

北齐显祖 (初谥高祖) (曾改谥威宗) 文宣帝 (曾改谥景烈皇帝) 高洋

(高欢次子) 天保 550年-559年

— 济南闵悼王 高殷 (高洋长子) 干明 559年-560年

北齐肃宗 孝昭帝 高演 (高洋之弟、高欢六子) 皇建 560年-561年

北齐世祖 武成帝 高湛

(高洋之弟、高欢九子) 大宁 (或太宁) 561年-562年

河清 562年-565年

北齐后主 安帝 高纬

(高湛长子) 天统 565年-569年

武平570年-576年

隆化 577年

— — 高延宗

(本为安德王) 德昌 576年

北齐幼主 顺帝 高恒

(高纬长子) 承光 577年

北周 南北朝·北朝·北周之君主与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 德帝 宇文肱 — —

北周太祖 文帝 宇文泰 — —

— 孝闵帝 宇文觉 — 557年

北周世宗 明帝 宇文毓 — 557年-559年

武成 559年-560年

北周高祖 武帝 宇文邕 保定 561年-565年

天和 566年-572年

建德 572年-577年

宣政 578年正月-578年六月

— 宣帝 宇文赟 大成 578年-579年

— 静帝 宇文衍 大象 579年-580年

大定 581年正月-581年二月

帝王谥号

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

帝王的才学

帝王之死读后感

九代帝王之乡

中国十大帝王

浅析南北朝民歌

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做自己的帝王

《南北朝帝王简介.doc.doc》
南北朝帝王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