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

2020-03-02 08:43: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而无车马喧。(却没有感觉到世俗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就自然 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 悠然见南山。(无意间看到了庐山) 山气日夕佳,(傍晚山色秀丽) 飞鸟相与还。(众飞鸟一起结伴回巢) 此中有真意,(这里边有隐居的真正乐趣)

欲辩已忘言。(想说出来却早已忘记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本篇是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画了诗人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深山。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等的坦荡和自然!愤世嫉俗、心志高洁的陶渊明,并没有像历史上许多因不满现状、逃避现实的人士一样,归隐山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就是弃官不弃世。人活在世上,真的能超脱现实,不受时空的限制吗?陶渊明没有去深究这一点,但他相信,真正的隐居是一种心灵之隐。心若“远”,即使身居闹市,亦不会为车马之喧哗、人事之繁琐所牵役。“大隐隐于市”,正是这个道理。真正透悟明了的陶渊明,在喧闹的尘世里执守一方清净,坚信只要“心远”,就能远离世俗,独享自然的快乐。我由此而想起一句俗语:“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同样的坦荡,同样的不为外物和形式所拘,这种境界,缘于心灵真正的叛依和透悟。

饮酒陶渊明教案

《饮酒》陶渊明课件

饮酒陶渊明说课稿

陶渊明《饮酒》说课稿

陶渊明《饮酒》读后感

饮酒陶渊明参考教案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 陶渊明 答案版

饮酒陶渊明答案版

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

《饮酒陶渊明.doc》
饮酒陶渊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