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后感

2020-03-03 07:27: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看见》后感 魏蔚

在看《看见》的时候,总想着,看完写点什么,但是真看完了,却有着巨大的空旷之感,就像是独自行走于空旷的大地,到处是一片茫茫白雪。因为,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说实话看的时候,我哭了很多次。有的时候是默默的眼泪在眼框里打转。这一切不是因为柴静这个人,而是因为那些事情,因此,我感谢她。

我在读书笔记228页中写道,看到这张内容,我突然明白,我为什么开始反感,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因为所有来源于学校的信息都在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服从和规则。没有人告诉我,对于内心的疑惑,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我们该怎么办,所有的人都在说着,你该怎么去迎合,而不是保持自我。但是这本书柴静大多时候都是在冷静的陈述。这种陈述就如同本书第十七章的题目“无声的力量”。就像她所陈述的一样,我们很多时候自以为是,以至于我们会失去很多,缺浑然不知。

做新闻真的很难,现在的我几乎不去看电视,尤其是新闻频道。因为这些新闻夹杂了太多人的主导意志。我不知道改如何去判断这些信息。我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也没奢望自己会做多么伟大而事情,所以我希望自己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不代表我漠视一切。我只是喜欢沉默的注视,我是一个普通人,能做的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后,在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这种帮助可以使尊重,也可以是争取。这个世界范围太大,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不代表我们不能做,坚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开始不要太大,太用力。柴静是个幸运的人,她的职业让她看到了更多,但是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在一路上她始终在叩问自己的内心。所以她不满足,她一直在前进。

我感谢她,因为,她把这些事件扔出来给众人看,没有太多我来告诉你的态度。也感谢我自己,最终还是买了这本书,对自己有了更深的思考。又恢复到自己是一匹涉河而过的小马。最终,我把书放在一边,不再去赘述所有书中的观点。因为觉得自己说的再多,都不如你去看看,想想来的更深刻。这本书包涵的不是柴静一个人的思想,而是更多人的人生经验,不同经历的人会在其中找到不同的感受。这是一本适合选择来追问的书。有几句话感触特别深:

1、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双城连续服毒事件调查到最后,我

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内心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我们的评价、我们的要求„„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原有的高度、原有的能力,他可能发展的空间我们都应该努力去探知,尽力去了解。

2、能不能采访准确,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或者能不能有乐趣这么简单,这事关人的性命,我要是问得不准确,不配坐在这椅子上。

工作就是这样,要认真,要严谨。

3、二○○六年二月底,我接到通知,迷迷糊糊去别的部门开会。被惊着了,因为在“新闻联播”里要开一个有我名字的专栏,叫“柴静两会观察”。

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想到学校的工作。很多事情接到通知时都是茫然的,但一步一步,边做边问,边问边改,事情竟也一件件做完了。

4、宽容的基础是理解。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以前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包括是家长的一些失误,就特别不能理解,觉得他们不负责,不认真。现在想来,其实世上的事情远不是对与错这样简单,是人总会犯些错,我们、家长、孩子谁不是这样呢!怀着理解的心,换个角度,换个立场,感受一下别人的想法,有些错误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夸大,自己的要求其实没有变,变的只是内心,而一些做法也随之改变。自己变得更宽容了。

5、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才那么幸福。 在拉小的每一位同事相信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桩桩、一件件事如铺天潮水般涌来时,实在有些站不稳脚跟,但等事情结束了,事后发现原来那样有成功感。

读.后感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读.后感

读 后 感

读.后感

读 后 感

读.后感

《读《看见》后感.doc》
读《看见》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