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中的逆向思维

2020-03-03 19:10: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作文中的逆向思维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焦连跃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我们当然可以按一般的思路将作文写的中规中矩,老老实实。但这样的作文显然流于平淡,在考场上也断然难以获得评卷老师的喝彩。学会用新的思考方法,从新的视角去分析看待生活,留意那些能给自己独特感受的人和事,善于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挖掘那些容易被人忽视或遗忘的东西,并赋予它深刻的含义。这样的作文才会文质兼美,使读者赏心悦目。而创新是优美的基础,因为陈旧的东西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优美便无从谈起。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证明绝大多数满分佳作都在作文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独特的创造,它们通过作文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创新,让作文的形式新颖别致。创新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是一种灵感的积累,是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创新是能写出“月出天山外”“落叶摇情满江树”的境界。它能打破原有的陈见,表达新观念、新思想。 作文的创新多姿多彩,我们着重谈谈“逆向思维”在作文创新中的作用: 什么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方法,因为取的是反方向,往往会产生新颖而独到的见解。这种方法用在写文章上,有益于构思创新,便于提高写作质量。如“开卷有益”原指开卷读书必有好处。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不加选择就会带来害处,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把这种逆向思维用于指导学生作文,既能扩大选材范围,又容易确定立意新颖的命题。逆向思考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某些固有的观念、惯常的做法,取其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考的结果。 由于思考问题的立足点变了,因此能够得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而别具一格、出奇制胜。例如:“知足者常乐”是人的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乐天知命,安于现状,悠然自得,没有更高的要求,感到满足。如果从心理学上来分析“知足常乐”,那么可以将其看作是人们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当看到自己的欲望难以达到时,人们可以用它来抑制不切实际的欲望,因而“只知耕耘,不问收获”,这类人一般不会欲壑难填,不会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错误,心态很是平稳。但如果我们反其意而行之,驳“知足者常乐”的观点;知足在封建社会是沉重枷锁束缚下的人们的生活态度,也是反动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思想法宝。它是旧时代土壤中培植出来的思想,实质即是停滞守旧而无所作为、抱残守缺而无视未来。把“不知足”界定为乐观奋进的人生态度与改革精神,它意味着积极进取,始终向上。学生“不知足”有了佳绩,科学家有了“不知足”就有了新发明、新创造。从思维批判性出发强调在立意上反其意而用之的目的也达到了。于是一篇篇精彩纷呈,见解独到的文章也就出现了。

逆向思维在作文中的运用途径 逆向思维最可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我们应当自觉地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的奇迹。 1.反转法——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构思的途径。例如: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孟尝君门下有食客三千,孟尝君以广揽人才而著称于世。尤其是他身陷暴秦,被鸡鸣狗盗之徒救出的事,更是家喻户晓,孟尝君一直受到赞扬,得到美誉。然而,宋代王安石却写了一篇大唱反调的《读孟尝君传》。不为习俗之见所束缚,敢于以怀疑的眼光去探索问题,该文一反世俗对孟尝君的评价,它深刻指出孟尝君称能养士,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士。孟尝君还只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而已,因此,真正的治国之才是不会投奔他的。此文被评为“千古绝调”。再比如 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大多数的同学选择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在现实中,有些人自控能力差经不住诱惑,所以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老师、家长也常常以此古训来教育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还选择了“孟母三迁”作为材料,可谓选材典型,但在典型之于却缺少了一点出人意料。有的考生却能逆其意而思之,以“近墨者未必黑”为题,选择“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第8连。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社会情况仍然十分复杂。该连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坚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团结人民群众,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全连干部战士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这位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从而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2.转换法——换个角度想一想。

这种方法是指在思考问题时,由于解决灾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是通过拉人离水的手段解决问题,而是转换为另一手段,使水离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在写作中,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遇到问题后换个角度想一想,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往往能出成果。所谓“换个角度想一想”就是在写作中善于寻找新颖的切入点,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对相同的事物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这样,纵使是一个很老套的作文题目,如果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也可以写出让人击节叫好的文章。

例如:2004年天津市中考作文以“心事”为话题。一般的写法是:首先分析:谁的心事?什么方面的心事?是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心事的?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个心事的?你准备用什么作线索把这些内容贯串起来?从题目上看“心事”一词很难可逆,但是一位考生却换了一个思考角度“我为什么一定要写心事呢?” 他拟的题目是“我没有心事”。文中写一天早晨主人公的精神不太好,于是在家里妈妈问他有什么心事,来到学校同桌怀疑他有了心事,上课了老师甚至停止讲课问他是不是有了心事,下午妈妈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和老师探讨他的心事,最后他无奈的感叹:“我没有什么心事,我没早恋,没写情书,没有女朋友。昨天晚上我只不过起来看了场球赛,怕同学笑话没说出去罢了”。可见,变换一个角度或高度,你的眼前就会出现另一番景象。正如古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是许多因素的结合体。可以供我们选择的切入点很多,另辟路径,展现其独特的写作角度,对主题思考得越深刻,同时就更有可能通过随机组合碰撞出许许多多独具个性色彩的创新作文。

三、逆向思维并非万能

运用逆向法审题入题,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通过逆向思维方法虽可得到新的启示,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思路逆转后的结论是正确的,事实上很多事理是不能逆转的,即使能逆转也应注意:以逆向入题法确定论点,只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某个特定的命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这种见解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但它不是常理,更不能说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例如:如2000年的高考话题“诚信”,依据材料且有“诚信不可抛”这原则,但有考生则反弹为“诚信可抛,于己才有利”。很显然,这种作文是失败的。再比如,生活中有很多事理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或哲理,一般不宜“逆向”,比如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多行不义必自毙”,“业精于勤,荒于嬉”,“满招损,谦受益”等等。如果硬要“逆向”,会违反自然发展规律或人生道德修养准则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可见。逆向思维”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逆向思维”,都是不可取的。巧用“逆向思维”写作,决不是胡思乱想,生拉硬扯,随意杜撰,而是应该在不违背事理逻辑,不违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下去思维。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可以发展不受障目之叶阻碍的“逆向思维”,努力消除各种陈旧心理定势对于写作思维的影响,坚持标新立异,大胆地巧用逆向思维,写出更多的优秀文章。 参考资料: 2004年天津中考优秀作文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08年第Z1期 《写作研究》2008年5期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

创新金点子:逆向思维,匠心独运

作文中的发散思维

作文中要有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教案

逆向思维投资

读书笔记__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作文 学生

求职信:逆向思维写作

《创新作文中的逆向思维.doc》
创新作文中的逆向思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