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与人生故事

2020-03-02 00:23: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哲理与人生故事

1.西红柿的来历

传说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去南美洲旅游,发现狼桃累累的果实,红艳似火,煞是好看,激发了他美妙的情思。他带回一株,当做爱情的象征,献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从此,狼桃便在英国和西欧落户了,并获得“西红柿”的美称。又过了近200年,法国一位画家受到西红柿鲜艳娇嫩果实的引诱,斗胆尝了一个,感到美味可口,并未中毒,后经分析,发现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于是,西红柿扬名四海,遍种五洲,成了世人喜爱的食品。

哲理简析:

最初,西红柿被当做观赏植物引进欧洲,经过近200年的时间,人们才认识到它的可食用价值。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把握需要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实践出真知。

2.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在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近50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外出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1859年,他去德国海德堡进行深造。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 1862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1867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

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继续研究他的纸卡。他把重新测定过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1869年2月19日,他终于发现了原素周期律。他的周期律说明:简单物体的性质,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质,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门捷列夫在排列元素表的过程中,又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169.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198.6、196.7,而门捷列夫坚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三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重测的结果,锇为190.

9、铂为195.2,而金是197.2。实践证实了门捷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像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像重炮一样,在世界上空轰响了,门捷列 2

夫也因此闻名于世界!

哲理简析:

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律的过程就是他不畏艰苦、勤于思索、勇于实践、知行统

一、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

3.诗歌一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哲理简析:

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把失败与挫折当成成长中的财富,化失败为动力,以乐观向上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不如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失败是宝贵的,它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它将带来更大的成功。

4.解剖自己更需要勇气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哲理简析:

曾参每日三省是从另外三个方面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

中职学生要学会反思、自省,尝试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发展能力,就会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5.成功在不懈的追求中

许振超,男,57岁,中共党员,山东省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固机经理。

许振超所在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是由青岛港集团、英国铁行集团、中远集团、丹麦马士基集团总投资8.87亿美元合资经营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企业之一。许振超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为顾客提供了超值服务,吸引了全球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在青岛港上航线、换大船,2006年青岛港集装箱达到770.2万标准箱,位列世界第11强。

许振超最值得中职学生学习的是那种进取意识。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 4

工人到同行赞誉的桥吊专家,他两度刷新代表现代港口实力和竞争力的集装箱单船装卸世界纪录。这个过程是他积极进取、执著追求、刻苦钻研的历程。他常说的话是“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起点在哪里,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积极进取最重要,勤奋刻苦最可贵。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永不停歇的追求中不断获取的。许振超为攻克进口控制系统模板技术难点,花了4年时间,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倒推12块电路模板,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这是何等的毅力。许振超走过的路,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路。事业的成功就是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实现的。

2005年4月,许振超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哲理简析:

许振超是平凡的,他所做的事普通人都能够学到、做到;许振超又是不平凡的,他的成就是经过不懈追求取得的,没有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没有勤学苦练的硬功夫和绝活,很难做得到、做得好。许振超不愧为我们时代的楷模,不愧为中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我们要向许振超学习,做到勤奋钻研、不断总结反思,知行统一,将来也能像许振超那样实现大成就。

6.“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 5

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哲理简析: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高,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行统一,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知识才能变成财富。

人生故事哲理

哲理人生故事(推荐)

人生风景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人生无草稿

人生感悟的哲理故事

哲理人生

哲理人生

影响人生的哲理小故事

富有哲理的人生小故事

留住人生的色彩哲理故事

《哲理与人生故事.doc》
哲理与人生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