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

2020-03-01 20:20: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司马迁与《史记》简介

一、司马迁

1、游历天下 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2、临危父命

3、仗义执言

4、忍辱负重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

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

1、体例:《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何谓纪传体呢?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打 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表”,所以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 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 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 史料来源。

2、史家之绝唱,无韵诗离骚——《史记》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一)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以《项羽本纪》为例,对这样一个骤起骤灭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主要抓住他生平中三件大事来写: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钜鹿之战写他在起义军处于劣势的危急时刻,破釜沉舟,渡河救赵,击破了乘胜前来的秦军主力,表现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气概。鸿门宴写他在急欲“击破沛公军”时,轻信刘邦和解的言词改变初衷,以至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表现了他的坦率重义和少于谋略。垓下之围写他被刘邦重重围困时,慷慨别姬,冲杀突围,不肯东渡,白刎乌江,既表现了英雄气概,也反映了他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错误思想。以这三个重大事件组成项羽传,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英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也深刻地显示出他一生成败的内在因素。

司马迁与《史记》共3页第1页

2、注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未来。《史记》于人物写大事,有时也写生活小事,因为这有助于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个性更鲜明。有些小事还往往使人见微知著,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佣耕垄上时与伙伴们的一场对话,既表现了他有大志,也表现出他很自负,轻蔑别人,以至后来起义为王时竟把旧时伙伴也杀了。这些小事的描写,刻划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预示出性格发展的方向。《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所食不同而发的感叹等,这些小事的描写,都有同样意义,他们日后的作为都是早年这种表现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互见法”。这就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在本传中省略,而写入其他人物传记中去。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或为了避免遭祸,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突出人物某一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主要是要突出项羽喑曙叱咤、气盖一世的英雄形象,因此便把他许多个人的缺点和政治上军事上的错误,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去写,这就不至于损害他的英雄性格。《魏公子列传》主要写一个能够礼贤下士的贵公子形象,因此就集中写信陵君如何“自迎夷门侯生”等故事,而把他因为畏秦而不肯收留亡命的虞卿和魏齐的故事,放到《范睢蔡泽列传》中去写,这也是为了不至于损害信陵君的形象。这是司马迁写人物传记普遍采用的方法。

(二)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细致入微的描述。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慨地叙述,对要写的主要事件往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魏公子列传》写信陵君迎侯生的一段,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作者先写侯生毫不谦让地“直上载公子上坐”而“公子执辔愈恭”,以及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而“公子颜色愈和”。接着又写“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以至“市人”、“从骑”、“宾客”对公子行为都感到惊异。作者通过这些具体描写,就把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紧张斗争场面的描写。司马迁善于通过紧张场面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描写。在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上,刘、项双方明争暗斗,剑拔弩张。宴会开始后,有范增举块、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等情节,气氛十分紧张。鸿门宴从曹无伤告密开始,到刘邦不辞而别为止,矛盾迭起,险象环生。作者就是通过对那些矛盾斗争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刘邦机敏精细狡诈,项羽坦率轻敌无谋。其他如范增、张良、樊哙、项伯,等人的性格,也都在这场斗争中有所表现。

(三)在运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1、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史记》里的人物语言,无论独白、对话都充分个性化。以刘邦和项羽见巡游的秦始皇时所说的话为例,项羽见秦始皇时说:“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本纪》)话的意思一样,都想登上帝王的宝座,但语气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2、《史记》的叙述语言,简洁、精炼,极富表现力。它往往用极少的语言表现极丰富的内容,并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情态、心理。

三、其他相关内容

1、前四史:《史记》、《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

2、史学双壁——《史记》与《资治通鉴》(司马光)

3、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班马——班固、司马迁

4、《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的“十大名篇”是:

司马迁与《史记》共3页第2页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5、《史记》中的成语与名言警句

(1)成语: 春秋笔法 左支右绌 焚书坑儒 指鹿为马 拔山扛鼎 先发制人

破釜沉舟 沐猴而冠 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 一败涂地 约法三章 运筹帷幄 高屋建瓴 卧薪尝胆 鸟尽弓藏 一狐之腋 招摇过市 韦编三绝 鸿鹄之志积毁销骨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歃血为盟 因人成事 一言九鼎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怒发冲冠 刎颈之交 胶柱鼓瑟 纸上谈兵 无颜见江东父老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名言警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6、后人评司马迁与《史记》

柳宗元: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南宋·郑樵: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明末清初·金圣叹:六才子书之一

明末清初·钱谦益: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 清·章学诚: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

梁启超: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 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祠楹联: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司马迁与《史记》共3页第3页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教案——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史记读后感

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史记读后感

司马迁与《史记》的文本文档

司马迁与史记的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doc》
司马迁与《史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