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高校教学楼的建筑设计

2020-03-03 01:14: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研究分析高校教学楼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 高校建设 数学楼 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全国各地的高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校教学楼在学校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图书馆、实验室称为三大教学支柱。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对这类建筑的设计加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根据实际工程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教学楼设计实践,对高校教学楼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一、设计背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大实验实习设备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不断更新设备势在必行。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学院,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西北部。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学院需要建一座集教学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楼。该项目选址位于西校区,现状地形方整,地势平坦,四周环境清洁、文明,交通便利,并已实现六通一平,是理想的建设地点。

二、总平面设计

学院西校区规划合理,以大门为中轴线进行空间布局,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办公区、后勤区,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功能合理。进入学校大门后,车辆向南北两侧分流,校内交通流线便捷、通畅,道路系统满足消防要求。从校园总体平面布局来看,校内建筑要与现有三层坡屋面教学楼协调统一。按规划布局要求,新建教学楼成“U”字型平面布局,东西长103.6米,南北宽43.8米,占地面积2376平米,建筑面积10800平米。新建教学楼位于校区的中部,原有第一教学楼西面,并与原教学楼处于同一中轴线上,作为教学区的主体。同时在教学区形成人流步行环境,教学楼主入口前设广场,广场南侧设绿化小品,绿化率超过30%,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形成一个适宜学习和交往的空间,创造出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这样,在教学楼前既形成了良好的休憩、交流环境,又避免了车流对教学楼的干扰。新建教学楼由主楼和附楼组合而成,主次入口与周边道路相通,出入方便,教学楼周边形成环形消防通道,满足规划及消防要求。

三、建筑平面设计

1.功能分区

该楼平面功能分区明确,教学楼由主楼和附楼组合而成。北侧附楼功能为教师办公区,主楼功能为普通教室教学区,南侧附楼功能为合班教室和阶梯教室教学区。主楼和附楼功能分区明确,各区均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教师办公入口和学生入口分开设置,互不交叉干扰,同时各区又通过连廊和过厅进行连接。主楼和附楼既有分隔又有联系,使用方便。主楼一至五层为普通教室和楼层管理室、教具库房、教师休息室若干间,装修时可灵活分隔为小间,普通标准教室为9×7.5米;每层均设男女卫生间及盥洗室于教学楼两侧,采光通风良好。北侧男女卫生间楼层上下隔层互换分设,使用方便。北侧附楼功能为办公区,一至三层为教研办公室,设单双间办公室,设教师专用卫生间。南侧附楼功能为教学区,一楼为阶梯教室,

二、三楼为合班教室。

同时,该建筑设计中力求做到平面布局功能合理,空间高度满足使用要求。该教学楼为东西向布置,所有窗均采用较大洞口玻璃窗,走廊两侧设有高窗,采光通风良好,对于不同的功能空间我们按不同的要求来布置。总之,我们尽量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科学地为师生提供一个健康、愉悦的工作学习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学楼的教学功能需求。

2.交通流线

教学楼主入口前设广场,周边形成环形消防通道,次入口与周边道路相通,四周出入方便。上班的教师进入北侧附楼办公门厅,通过楼梯、走廊进入办公区。学生通过主楼门厅、楼梯直达教学区,上大课的学生可经南侧附楼门厅、楼梯进入阶梯教室和合班教室。教师办公入口和学生入口分开设置,互不交叉干扰,同时各功能区又通过主楼内走廊和过厅进行连接,主楼和附楼既有分隔又有联系,使用方便。

根据该教学楼的使用性质及功能要求,平面布置采用内走廊形式,在人流交通密集处设置过厅或加宽走廊,形成缓冲过渡空间,通过合理的设计,在使用中避免了交通拥挤,同时有利于安全疏散。主楼、附楼均有安全疏散楼梯,整个大楼共设楼梯五部,主楼梯顶部通至设备房,设备房采用防火门,各层均设室内消火栓,顶层设备层设消防水箱间,并设有检验用消火栓,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四、建筑造型

立面造型采用现代坡屋面风格,以求得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并使该建筑成为该校园的标志性建筑。首层入口门厅为两层高,由两根立柱支撑顶盖,视觉效果较好。立面采用外露框架柱及坡屋顶等现代建筑形式,风格清新流畅并体现教学楼的特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建筑物整体造形美观,色彩清新,高低错落,注重细部处理,力求成为校园景观之一。外墙面装饰材料采用乳胶漆,粗犷厚重的蘑菇石、仿石面砖等传统材料与新型装饰料,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大楼由于所处位置对校园景观有很大的影响,本设计从整体入手,力求创造一个新颖大方,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建筑。在处理上强调正立面结合平面布局,采用对称性空间构图,简洁的体块穿插,同时利用切削、凹进、凸出、虚实对比手法,丰富空间变化与细部处理,使整幢建筑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个性鲜明。在立面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追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设计中采用较为内敛的形式语言,并侧重质感的表达,使室内空间相互渗透穿插,对功能的反映清晰而恰当,同时功能也因形式的依托而更为完善。立面造型在对称中求稳重,不同材料的恰当应用使它自然的溶于周围环境之中。主入口成为整个建筑的视觉焦点,强调了主入口,又丰富了建筑外部形体,使立面在沉稳、简洁中又不失活泼。建筑外墙以浅色为主色调,加以线条处理,突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给人以典雅、深奥、不失活泼的感觉。运用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精细、丰富的效果,力求表现教学楼的现代、简洁、朴实、大方的特点。通过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空间渗透来体现建筑之美。

五、思考与体会

教学楼设计要做到:修建是为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修建,使用是为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使用。

依据以上设计理念,笔者对高校教学楼设计反思如下:

1.总平面设计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解决好校园内不同人流、车流、物流间的相互关系及与城市间的相互关系。

2.在塑造与新型校园相适应的整体环境和文化氛围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环境和自然的和谐。在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同时,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另外,要通过文化设施的合理配置塑造校园的文化气息。

3.校园功能分区可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办公区、后勤区。依据“流线短捷、合理布局”的原则,要缩短车行与外来人流的流线,减少对教学区的不利影响,使主教学楼形成整个学校安静的教学核心区。

4.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满足教学功能要求。绿化广场相对集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安静、清洁、美观、文明的环境。

5.校园内的建筑风格要统一,建筑格调要清新自然并体现教学楼的特征,建筑物整体造型、色彩要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力求使教学楼成为校园教学区的标志性建筑。

6.平面功能要符合教学楼的要求,根据不同使用功能采用适度的标准。教学楼设计不仅要满足采光、通风、日照要求,还要注重使用功能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

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研究

教学楼建筑设计说明书

《教学楼建筑设计说明书》

教学楼建筑设计论文缩写

高校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高校教学楼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教学楼设计资料

新建高校教学楼的通用性研究的论文

住宅 教学楼 商业 办公 建筑设计注意事项

教学楼抗震设计研究与实例分析

《研究分析高校教学楼的建筑设计.doc》
研究分析高校教学楼的建筑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