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

2020-03-03 15:57: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谈尝试教学理论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每一种教学理论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是“尝试教学理论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概括地说是:主要特点:先练后讲

三个为主:学生为主 自学为主 练习为主

四个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尝试教学法的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学讲解

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新授课一般结构

(一) 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二) 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三) 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四) 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

(五) 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六) 课的小结(2分钟左右) [按]教学方法改革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改革。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因此在试验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同时创立了"六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程序和六段式课堂结构的结合,教师们简称为"五步六结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易学易用,大大推动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一) 传统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教师上新授课的结构,大都采用苏联五十年代凯洛夫《教育学》的五个环节: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新授;4.巩固练习;5.布置家庭作业。这个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但已不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这种传统结构,是为传统教学方法而设计的。

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先练后讲"为特征的尝试教学法,这种结构就不适应了。

(二) 新结构的设计与实践

在尝试教学法的试验过程中发现,先进的教学方法同陈旧的课堂结构产生了矛盾,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施尝试教学法也发生困难。在试验尝试教学法的同时,对课堂结构进行了改革。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六段式"课堂结构。一堂数学新授课大体包括六个阶段,以下把每个阶段的作用、要求和时间,逐一加以分析。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这样做,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中。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基本训练题的设计要注意为新课服务。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揭示新课题。一般要编拟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旧引新,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习新教材铺路架桥做好准备。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以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扬帆奥运中信息窗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为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会准确估算并能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齐读学习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这是新授课的主要部分,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新课,如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演示实验等。由于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切不可东拉西扯,拖泥带水。另外,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宁可少些,但要学得好些。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课中:先学环节

(一)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同学板演,课本34页的做一做,35页的第二题,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时间3分钟(教师根据学情自己掌握时间)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4.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一般采用几个学生板演,全班学生同时练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要了解差生的情况。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馈,通过板演评讲,教师可以重点补充讲解,解决中差生学习新知识存在的问题。这一步可以说是 "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学生课堂独立作业扫除障碍。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课: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我们一起来议一议。

1、评议第一题:提问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若错,追问错在哪?师适时板书。

小结:我们在进行乘法估算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有时估的稍大一些,有时估的稍小一些。

评议第二题:方法同上,强调注意审题,看问题中的单位与条件中的单位是否一致,不一致还要进行单位换算。

5.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提高练习效率,应该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安静地在课堂里完成作业,这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差生,可为优秀生另外准备"超产题"。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回辅导,特别对差生,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种"课内补课"的效果特好。如:当堂训练(练一练)环节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练习十

2、3题 练习十

1、4题

6.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学生做完课堂作业并不是课的结束,因为学生通过亲自练习,发现了困难,需要得到解决。同时还有一个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业,到底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了。所以,应该安排这一步,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这样一堂课的安排就善始善终了。

这段时间里,首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再重点归纳小结。由于学生经过了十分钟左右时间集中练习,再听教师归纳小结,体会就更深了,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后可以当堂公布正确的答案,使学生当堂就知道,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了,便于课后立即订正错误。如有必要,再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也可以预告明天学习的内容。

如: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教学程序,并不是一堂课的全过程。而是"进行新课"这一阶段中的五个步骤,一堂完整的课,"进行新课"的前后还有其他阶段。

经过试验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突出新课教学的重点。新授课主要是进行新课教学,新的结构六个阶段全部围绕新课教学展开,能够保证较好地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2)增加练习时间。新的结构几乎安排一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从基本练习到巩固练习,再到课堂练习,要求逐步提高,层次清楚。这样能保证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消化巩固,当堂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课去。

(3)改变了"满堂灌"、"注入式"的旧教学方法。新的结构,增加了练习时间,"进行新课"时间只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促使教师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做法。

(三)新结构的理论依据

1.系统理论的应用

课堂教学可以看作一个教学系统,课堂结构中的每一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有效地发挥这个教学系统的整体效果。

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程序和六段式课堂结构,组成了新授五步六段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系统,在这个教学系统里以"解决尝试题"为核心。

2.反馈理论的应用

新的结构充分应用了反馈的原理,安排了两次集中反馈:

第一次集中反馈--第二次尝试练习。

进行新课结束,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及时传出对新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如发现问题,教师能及时进行补充讲解,起到调节作用。

第二次集中反馈--课堂作业。

通过课堂练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如果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

3.最佳时间理论的应用

一堂课40分钟,哪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果较好,就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课后的第6分钟到20分钟之间,这段1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因为开始几分钟,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有安定下来;第6分钟开始,学生情绪已经稳定。又经过课间休息,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第20分钟以后,学生开始疲劳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当然,一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如果安排在最佳时间,教学效果就好。传统结构把"检查复习"放在最佳时间里,是搞昨天的旧知识,可是转入"新授"时,学生已经疲劳了,新课的教学效果就差。新的结构把"进行新课"放在最佳时间里,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也集中,就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长此下去,学生会增强超前学习的意识,逐步学会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这种超前学习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按教学的不同情况,灵活安排教学程序。关键在于要体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以上是我对尝试教学理论的初浅认识,谢谢大家的倾听!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

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学习心得

读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有感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读书心得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doc》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