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十则

2020-03-04 01:04: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清·赵慎畛撰《榆巢杂识》,里面转载了《解惑十则》:

桂林陈文恭公作“解惑十则”云:“言学,则止知有人,不知有己;言仕,则止知有己,不知有人;居官,则止知有上官,不知有百姓;论事,则止见己之是,不见己之非,止见人之非,不见人之是;涉世,则不求己之可以取信,惟欲人之见信,动辄致疑于人,不喜人致疑于己;处境,则常以己为不足,不以己为有余;值患难,则觉人之有负于己,不觉己之有负于人;值富贵,则恐人有所干求于己,不思己有所利济于人;亲友交际,则止觉人之缺情于己,不觉己缺情于人;僚属共事,则乐人顺从于己,不乐己顺从于人。此十惑也。”

觉得题目吧,应该叫《惑十则》,因为其内容只提出问题,而并没有解决问题。不过也是一面好镜子,没事的时候揽镜自照,可以照出自己的许多丑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这十惑,还是具体分析一下解惑的方法吧:

一,言学,则止知有人,不知有己;

解之:齐白石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做学问一定得有疑问古人超越古人的精神,否则,学问越做越矮,最后就做不得了。

二,言仕,则止知有己,不知有人;

解之:别人比自己胜任某一职务的,就推荐别人去做。当然,前提是要有自知之明。

三,居官,则止知有上官,不知有百姓;

解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四,论事,则止见己之是,不见己之非,止见人之非,不见人之是;

解之:我们最大的毛病就是,太高看自己了。把自己放在谷底,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五,涉世,则不求己之可以取信,惟欲人之见信,动辄致疑于人,不喜人致疑于己;

解之:《山海经》有几句记载,说后土神的儿子是信。后土是社稷之神,就是大地之神,儿子为什么要叫信呢?大地如果没有信用,春夏秋冬乱了次序,草木庄稼该生不生,该死不死,那人和动物也就无所适从了。人和动物失去了信用,一定生活得混乱,最后灭亡。宁愿我先信于人,不可我先失信于人。六,处境,则常以己为不足,不以己为有余;

解之:戒贪心,知足常乐。

七,值患难,则觉人之有负于己,不觉己之有负于人;

解之:多为别人找解脱的理由,少为自己找解脱的理由。

八,值富贵,则恐人有所干求于己,不思己有所利济于人;

解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九,亲友交际,则止觉人之缺情于己,不觉己缺情于人;

解之:少求人,多帮人。少想是非,多做实事。

十,僚属共事,则乐人顺从于己,不乐己顺从于人。

解之:与人为善,则人也为善于己。

解惑作文

读书解惑[优秀]

马克思主义哲学难点解惑

注册会计答疑解惑

电吉他拾音器答疑解惑

空间建设答疑解惑

中药重量单位换算解惑

自我评价3大难点解惑

瑜伽教练,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解惑 至诚大爱

《解惑十则.doc》
解惑十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