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

2020-03-02 13:33: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

2006-7-18

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了中新合作的新模式。苏州工业园在11年的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一、苏州工业园现状

苏州工业园地处苏州城金鸡湖畔,行政面积288平方公里,辖下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11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年均40%左右的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2万个。2004年,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截至2004年,吸引了52家世界500强70多个项目,其中上10亿美元项目就有5个。全区整体绿化率超过45%,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

苏州工业园以不到苏州市4%的土地、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的工业总产值、17%的固定资产投资、30%的注册外资、28%的实际利用外资、31%的进出口总额。苏州工业园不仅成为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排头兵,也创新地发展了一种工业园模式,为其它城市的工业园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苏州工业园模式的成功经验分析

(一) 准确规划做得好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

1、苏州工业园在建设的过程中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运用了“国际规划”的理念,有整体意识,通过一横两纵的生态廊道,构筑了与市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富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生态网架。

2、规划已开始就是高标准,投入了上千万,正是高投入和一流的规划师保证了规划精细,规划代替了85%的工作量。

3、建立了“认可审查师制度”,对蓝图进行审查。

(二) 合理控制,执行得好

1、树立了“规划大于市长”的理念

2、建立了“专家从严执法”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摒弃了随意性,增加透明度,保证了园区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在执行中,严格维护总体结构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集约管理。

1995年印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必须控制建筑退后线和建筑缓冲带的建设项目,施工前必须由园区规划建设局认可的测绘部门放线验线,建设单位必须在放线前两天通知测绘部门,否则将施以罚款。2002年印发的苏州市人民政府令《苏州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适时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料库,实现动态管理、信息共享。经规划部门批准的管线工程建设,必须由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开工前定线,在覆土前进行竣工测量。苏州工业园区在城市地上地下“账”的管理方面,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为数字规划的成功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采用建筑信用证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使用前实行“扎口管理”,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划部门规定的期限完成开工定线和竣工测量。

4、“城市设计”的概念的应用,在建设中既注重单个规划,又兼顾整体美观和谐,实现了生态型、公园型的工业园区。

(三)科学建设效果好

1、确立了恰当的发展目标

苏州工业园在一开始就设定了发展目标为:借鉴吸收新加坡开发、管理裕廊工业园的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在苏州建设一个具有世界水准的、类似新加坡裕廊镇的现代化国际化工业园。园区将致力于发展开放型,要求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生产性项目为主体,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社会公益事业完善配套,经过努力,把工业园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富有活力和效率,适合创业发展、居住的国际性园区。

2、合理的招商方式

以新方为主体进行了世界范围的招商引资,出台了相关的招商政策,同时有计划地向形管国家和地区进行宣传推介,取得了很好的招商效果。

3、在管理上全方位借鉴新加坡的模式

苏州工业园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大量借鉴裕廊工业园的做法。

1)在管理思想了建立了先进的理念

将新加坡的“经验”和“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进行了有效结合,使工业园按照“企业制度”来运行,创造了一个有序的竞争环境,使企业的经营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2)建立了合理的组织架构

苏州工业园有三个层次的管理框架,最高层是中新双方政府高层组成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一般1-2年开一次会;第二层是由苏州市政府和新加坡裕廊工业区裕廊镇管理局组成的双边工作委员会,定期开会;第三层是由苏州工业园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和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组织的管理委员会,经常碰头开会,解决日常问题。

建立了新的开发和管理体制。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为副地市级建制,对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依法行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行政部门的授权,自主地行使园区周边地区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权;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监督检查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制定并组织实施园区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保证工业园区经济和建设的正常运行。

这种三个层次的框架保证了园区顺利建设,而管理和开发的分离保证了园区的效率。同时,在园区发展中,管委会的人员精简,机构也按照裕廊镇的设计,按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设计岗位,提供服务,避免了机构庞大臃肿低效的局面。

3)科学的管理方法

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设立精简的园区管理机构,不要求区内机构同上级机构对口设置,区外行政机构一般不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及其分期规划由中新双方共同编制,报省政府批准后由管委会监督实施。工业园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管委会组织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4)行政和技术的分离

苏州工业园区,真正实现了行政和技术的分离,行政是行政决策,技术管理是技术管理。行政管理上也设了诸如规划局、土地局等多个部门,但整个数据的流程、技术标准,还是在一个体系上,不管具体部门和管理人员如何更换,后面的技术整理不受任何影响。不同部门在技术上同处一个网络,共用一套数据,各取所需,数据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完善、更新的过程中,使用和检索都非常方便,而这种电子化的方式,也使行政管理变得更加透明。从项目立项、报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所有资料全部汇集在一个信息平台,规划成什么样儿,最后建成的,就是什么样儿。不光住宅,其他如工业、市政等项目,也全都如此,一点含糊不得。

5)数字规划、数字审批

苏州工业园区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形、地貌、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在电脑里都有清晰而准确的表达,在审批中一目了然,不用亲临现场,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完成规划审批工作,甚至“比到现场还准”。对客户来说,不仅流程方便,只要材料的电子文本齐全,就是不到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现场,也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完成报批手续。

6)贯彻“亲商理念”,提供保姆式服务

借鉴新加坡“亲商”理念,管委会不断提高服务水准,通过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压缩行政经费、增强“一站式”服务职能、实施社会服务承诺等有效手段,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初步形成了“精简、统

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累计派出146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编制实施了68项新的管理规章和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

在借鉴的同时,还注重制度创新,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在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本地实际出台新的管理方法和细则,对内部员工也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整个管委会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运作,对员工的内部激励实行“首问负责制”、“末位淘汰制”等方式,有效激励员工的服务意识,更好地实现“亲商”理念。

7)在园区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

借鉴了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公积金管理中心,建立了工业园“公积金”制度,每个员工月薪的22%作为“公积金”账户,其中的95%是个人账户,包括普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另外5%进行统筹,作为社会公济。这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园区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为企业的良性运作提供了保证。

4、在人力资源的建设上建起了配套措施

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必然面临人才问题,苏州工业园也有相应的措施:

1)建立了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借鉴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采用“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按照园区产业布局设置专业,有机电一体化、紧密加工、磨具设计、工业电子、现代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微电子制造技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此外,该学院还聘请了多位来自外企的、经验丰富的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主管,把最新的企业需要及时传递给学生,促进了学院以企业需要为办学目标的模式,为园区培养了适销对路的人才。

2)制定了很多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措施

3)设立了人力资源交流中心

苏州工业园使新加坡和苏州的形象和品牌都深入人心,这种成功的模式值得国内政府借鉴,如果政府能够成功建立有特色的类似苏州工业园的先进工业园,必然会形成示范效应,也有助于提升政府品牌和形象,更有助于目前很多城市提出的总部经济的建设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苏州工业园规划

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

赴苏州工业园学习心得体会

苏州工业园的新加坡味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

阿里巴巴B2B模式成功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体育节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定稿]

钢筋人工费合同成功工业园

淘宝的成功经营模式分析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doc》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