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0-03-03 15:27: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黄学林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黄学林,男,布依族, 1951年6月出生,1978年1月参加工作,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被选为春场村主任,2007年被选举为城东村(由原春场村、新华村、古塘村合并而成)党支部书记,2010年11月通过村民支部大会选举,推选该同志继续担任城东村支部书记。说起黄学林,城东村很多村民的第一句话就是:能耐大,是个“黑脸红心”的村干部。说他“黑脸红心”,是因为黄学林总是一副严肃的黑面形象,不苟言笑,但解决起群众的困难来,却毫不马虎,真正把百姓的事记在脑中,放在心上。自任村领导职务15年来,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钻研党务知识,执行上级的决定、决议,由于他党性强,作风正,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深得两委班子干部和群众的赞赏。为城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和应有的贡献。

一、狠抓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城东村属于城乡结合部,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托县城发展手工业、餐饮业、个体企业、运输业等服务业以及进城务工和到省外务工的特点,他广泛收集广大党员的智慧,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思考该村的发展前景。作为村支部班子的带头人,他坚持每季度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一次。学习的内容有农村新适用技术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会一课”及各项法律法规等。并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在开展党的基层建设年活动中,认真按照上级有关精神,组织全体党员进行集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了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通过学习,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家对改变本村的生存条件、贫困现状共谋献策,使全体党员重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注入了生机。在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中,作为支书的他从健全组

1织、完善制度着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相促进,使该村各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逐步增多,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个组都建立了文艺队和治安队,村容寨貌大为改观。

二、抓实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及时对本村思想活跃、有开拓创新精神、年青有为的优秀青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该村的科技致富能手,有头脑、懂经济、会经营,思想素质好,关心本村建设的优秀青年,进行重点培养,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力度,适时地吸收他们到党组织中来,充实和壮大党员队伍,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党的血液得到更新。近年来共发展党员20余名,其中,妇女6名,有7名年龄在35岁以下,现在城东村现有党员107人,年龄最小的23岁,女党员8人,占党员总数17%,35岁以下党员42人,占党员数的3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3人)。通过这些年轻党员的带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狠抓两委班子建设,赢得群众信赖,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该同志采取一系列措施重点抓好班子建设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对班子后备干部的培养。主要是想方设法把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好,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懂经营、会管理、有本事的年轻人进行重点考察培养,培养成村后备干部,吸收进党的队伍中来,从而提高班子整体素质。二是带领村两委班子以村务公开为载体。村里的财务支出,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民政救济等严格按程序进行公开,涉及村民大小事坚持随时公开,特别是群众非常敏感的民政救济、村务、财务等都须经两委班子评定后才能公开发放。每季度的救济粮、低保、优抚及时向村民公布,村财务状况每季度公示一次,年终查帐一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布帐目,做到会计管帐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凭证齐全,帐款相符,帐帐相符,对帐清楚。三是村常务干部实行轮流值班制度,为民着想,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利益,方便来办事的群众,改善干群关系。四是抓好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村班子先后制定出村支部、村委会等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建立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制度制定以后,班子成员带头执行。五是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做到村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班子内决定的事,一心一意去执行,不唱反调,不拆台。党支部决策必须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党费收缴做到明白公示,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支部一班人均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为全体党员和群众做好表率。

四、狠抓群众增收门路,实现多种产业化

随着县城的扩建,村里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显得日益突出,他召集村两委班子认真思考,动员全体党员、群众紧紧抓住城市扩建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农户“跳出农门”,从农业向县城所需的运输业、饮食业、个体企业、手工业、服务业等第

二、三产业转移,对进城创业无门路的鼓励引导他们进城务工,有条件的到省外打工。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全体成员通过不懈努力,如今该村已能利用城郊优势发展

二、三产业,大部分的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经济积累也有所增长。目前,

二、三产业涉及230户,从业人员约180人左右,年收入达180.09万元,其中:粮食加工10户,烤酒、米花糖加工、豆腐加工、面条加工、铁货加工、建筑业各1户,米粉加工5户、车辆修理业6户,中巴、微型车客运各3辆,农用运输30辆,三轮营运车50车辆,从事屠宰业22人,养鱼专业户5户。通过这些途径,全村实现劳动力转移100人左右,占总劳动力的9.1%。村民们除了跳出农门外,根据县城的需要,立足市场空间,发展养殖等其他行业。他带领着村两委班子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目前,该村农业种植在以水稻为主产的基础上,还大力发展西红柿,油菜,玉米,辣椒的种植规模。

五、心系群众,为民办事。

荒田是城东村最偏远的一个小组,紧靠第三排水沟,道路崎岖,群众出行很困难,尤其是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机动车很难进出,群众怨言很大。看到这种情况,黄学林与村“两委”班子协商,一

定解决荒田群众出行难问题。定了这个目标,黄学林一趟一趟跑县里、镇里,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请求解决道路问题。终于,在黄学林及城东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在荒田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群众的出行困难解决了。黄学林不光解决关系群众“大生活”的困难,群众的“小困难”他也认真看待。城东小门组老党员孟金科,因家庭贫困,病重无钱医治病故,无力操办后事,黄学林便担当了孟金科家的“主心骨”,跑前跑后为孟家募捐善款,在黄学林的带动下,共为孟家筹得丧葬费近三千元,让逝者安息,更让这个苦难的家庭在失去亲人后稍感欣慰。

黄学林是一位兢兢业业干工作的同志,在抓党务工作中,都能做到“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创新出色”,带领党群共富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该村2010年被县文明委命名为“文明村”,同年也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路走来,有苦有乐,有喜有忧,黄学林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到卸任后,不要让群众骂就满足了。既简单又困难的愿望,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黄学林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

2011年3月15日

女村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村支部个人承诺书

县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村支部书记)

优秀村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

村支部书记个人事迹材料

中共 县 镇村支部委员会先进事迹

村支部书记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村支部书记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村支部党员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村支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doc》
村支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