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选择方向问卷调查总结报告

2020-03-02 21:52: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选择方向问卷调查总结报告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11造价2班的吴家琦,下面由我代表所在小组进行调研报告,我们组调查的题目是时下讨论的最火热的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选择方向的问题。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也逐渐显露出无助无奈的一面。巨大的就业压力给大学生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方在不断想方设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掌握应对就业压力的方法。那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我国大学生面临哪些就业压力呢?大学生又是采取何种方法来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的呢?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调查方法如下:

本次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一共调查了120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性别、政治面貌等一些背景变量所导致的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上的差异,研究了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择业观提供理性指导,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 这是我们小组设计的调查问卷,本小组一共设计了13道问题,分别对大学生的就业单位的选择、职业选择标准和就业地域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进行全面的分析。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调查数据。本次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有调查男生30人,女生20人。

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50人里面,有32人表示,会从事父母替自己安排的工作,可见,大学生择业受家庭社会关系的影响较大。

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倾向上,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占份额较大,共有46%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去就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方面。有26%的大学生执着于选择自主创业。另外,有10%的学生选择党政机关;有6%的学生选择高等院校;选择私营乡镇企业和科研单位人数较少,都只有4%。

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上呈现出明显的多重性。在多重标准中,工作稳定、兴趣爱好,利于成长和利于自我实现是排在前四位的因素。分别占了40%,26%和24%。其中薪酬福利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共有18%。而选择“社会需求”的仅占8%。

大学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存在着固守大城市、开放地区,而不愿意去老少边穷地区的倾向。工作地点选择“繁华的大都市”的有25人,占50% ; 选“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的有22人,占44% ;选择“一般的中小城镇”的仅有3人,占6%。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到沿海开放城市和直辖市作为自己工作地的首选场所,高达60%。另外,选择到中西部的地区的也仅有26%。 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56%的人是希望一步到位,有固定的收入。但事实上,对各类企业,大部分毕业生还是缺乏了解,常常不便于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先就业后择业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就业的方法。毕业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工资的定位都较高,主要集中在3000到10000元之间,占了调查人数的48%,工资定位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亦是高达30%,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

足以及毕业后薪酬的高期望的特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就业观念已经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摒弃,并有64%的学生认为,在择业过程中,专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择业的选择呈多元化的趋势。这种认识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就业率,也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广泛涉猎,以及能力的广泛锻炼。

问题分析:

1.社会需求高标准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战中,用人单位千方百计争取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加之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学历层次低、专业需求少的毕业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尤其大。 2.供求不平衡带来的择业压力

在就业市场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机会增多,但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限制了择业的自由。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热门专业比较受欢迎。专业需求的不平衡是造成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3.人为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压力

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许多苦衷,如:一些用人单位点名要某某毕业生,没有门路的学生即使很优秀也难以找到合适单位;一些用人单位要重点学校的毕业生,普通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也常常遭到冷遇;受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影响,大材小用、学历层次低的毕业生受歧视的现象也司空见惯;由于社会偏见导致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更是有增无减等等。凡此种种,给大学生就业的竞争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因而面对择业时,毕业生也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解决方法: 大学生的应对策略: 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期望值过高,既可能产生择业的挫折感,又可能导致机会的丧失。因而,指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职业期望就是要从自身的综合素质出发,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职业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在职业的实践中逐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高等院校: 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的需要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同时,人才的培养又客观地需要一定的周期。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 首先,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其次,定期组织好人才招聘会,积极开发和利用好网上人才招聘。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的问卷调查

大学生择业方向调查报告

关于湖北省大学生毕业后方向选择问题策划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去向调查问卷

大学生毕业后方向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规划问卷调查(修改)

大学生校园问卷调查总结报告

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先就业再择业辩论赛

最新中美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八大差异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选择方向问卷调查总结报告.doc》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选择方向问卷调查总结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