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新村 打造和谐李家峪

2020-03-02 22:21: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建学习型新村 打造和谐李家峪

——大华山镇李家峪村创建工作总结

党支部书记 赵洪国

李家峪村地处平谷区西北部,属纯深山区,距离大华山镇9.3公里,距离平谷城区24公里,村庄总面积12540亩。全村共计212户,户籍人口63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46人,绝大多数为中小学文化水平,以林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他为在校生或无劳动能力。近年来,随着平谷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素质不高、劳动技术缺乏、产业结构单一成为制约李家峪村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提高村民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产业发展,成为摆在李家峪村两委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8年,为响应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有关精神,在区镇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村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学习型新村创建活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村的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动员广泛、成效显著”的要求,有效提高了村民素质,保障了村域和谐,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社会发展。在创建学习型新村工作中,我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制度,正确把握创新学习型新村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李家峪村两委班子顺应平谷区“生态强区、旅游富民”的发展要求,结合大华山镇党委“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富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学习提素质、以素质强产业、以产业带发展、以发展促增收”的工作方针,将创

建学习型新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工作,提上了两委班子的工作日程。

一是高度统一思想,明确创建目标。2008年6月,村两委班子通过集中学习《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等文件,深刻领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重大意义,认识到创建学习型新村,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李家峪村迎头赶上、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党支部及村委会研究决定,在以北京市委、市政府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学习型新村建设。提出“苦干三年、创建成功”的工作目标。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我村成立了创建学习型新村的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其他两委成员为组员。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目标责任具体,每年召开3次以上专题研究会议,全力做好创建学习型新村的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村民素质教育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由党支部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是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机制。2008年6月,在李家峪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后勤管理人员和果树科技骨干服务队员参加的动员大会上,《李家峪村创建学习型新村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讨论通过,《方案》初步确定了“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三步走”的工作计划,即以成功创建学习型新村为目标,以创新开展学习活动和技能培训为主线,在三年内实现提高学习质量、争创市级成人学校、争创学习型新村三个飞跃。在此基础上,村

委会建立健全了包括两委班子学习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村民培训计划、优秀学生奖励办法、学习奖励制度、学习型家庭评选标准等在内的多项制度。为学习型新村创建提供了制度保障。其中学习奖励制度中规定,凡是在镇、区级以上参加各类学习、技能、知识竞赛获得奖励的,村委会均要以获奖级别和名次再次给予物质或现金奖励,激发了村民的学习积极性。

二、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切实保障学习型新村创建工作的资金支撑和模式创新。

李家峪村两委班子将“出真招、干实事、见实效”作为开展学习型新村创建工作的一个基本思想,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特点,努力在开展学习活动上花脑筋,在搭建创建平台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重点搞好八项活动:

一是搞好班子学习活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要想群众参与到学习型新村创建中来,干部必须在工作中、生活上带头冲锋。李家峪村两委班子专门制定了干部学习制度,做到“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及时学习,常规知识定期学习”,并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确定为定期学习日,由党支部政工书记负责组织实施,内容涵盖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应急情况处理等,力争实现所有干部达到“一专、多能、广懂”的工作标准。

二是搞好党员和村民代表学习活动。利用广播会议、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等场合,一起学习党章、党史和党的方针政策,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讨论,加强党性修养和政策水平。利用北京农村基层党组织远程教育平台,每年组织党员集中收看电教平台节目不少于50学时。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前往

鸟巢、北戴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针对党员和村民代表学习电脑技术热情较高的情况,我村利用大学生村官和班子里已经掌握电脑知识的工作人员,分批对党员进行电脑知识的培训,已有20名党员、代表能够利用电脑操作。

三是搞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我们充分利用成人学校这个载体,聘请区镇相关专家,广泛开展林果、畜禽、旅游接待、编织和手工艺品制作等各种培训,每年单类培训时间不低于10课时,综合培训时间不低于40个课时,提高村民的生产技能和科技水平,我村精品果率从2008年的不足50%,到2010年时突破了80%。2009年我村有50多名村民拿到农业部人事劳动司颁发的农机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有40多名村民拿到农业部劳动司颁发的果树职业资格证书,60多名村民还获得了劳动就业转移证书。近几年还有畜牧,烹饪等各种证书20多个,全村共计140多名村名获得不同行业资格证书。二队村民王春林在民俗接待培训后办起农家院,每天前来他家食宿的游客络绎不绝,五一黄金周,就有几千元的收入,仅此一项每年给他家带来的收入达到3万元,现在每天来他家观摩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

四是搞好健康知识讲座。重点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通过每周进行一次广播讲座,每个季度举办一次专家授课。几年来,我村没有出现一例非法生育,始终保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通过建立老年活动室,定期组织老年人学保健、学养生,开展半年一次的老年体检,我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状况得到重大改善,60岁以上村民达到100多人,约占人口总数的22%,李家峪村获得“长寿山庄”的美誉。

五是开办中小学生辅导班。在我村先后由两位村助理开办暑期补习班、奥数培训班,主要是面向全村的中小学生,每期参加人数都超过20人。培训班主要以搞活动、学知识、辅导功课等形式,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集体意识,让孩子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自培训班开办以来,效果极其明显,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并在平谷电视台报道。

六是建立优秀学生激励机制。村两委每年都投入资金,从100-2000元人民币不等,对每年高考成绩优秀、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中小学生进行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此项工作三年来共投入8100元,不仅在学生中造成极大激励效应,更让村民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七是搞好先进典型表彰活动。李家峪村两委班子不仅注重对科技文化、政策法规的学习,还注重对人的学习。近年来,在村内广泛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表彰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学习型家庭、村级道德模范、五好党员、桃乡新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先后涌现出李树发等20户学习型家庭,5户为镇级学习型家庭,赵洪安等3名五好党员,马长荣等3名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比例达到22%,今年我村王仕才家庭将参加区级先进学习型家庭验收。各类先进典型人物的评选,在全村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了激发了村民“学先进、做先进、敢和先进比先进”的良好村风。李家峪村先后投入2万元,对各类先进典型人物和家庭进行奖励。

八是加大对文化事业的培养。早在2007年,村两委即出资1万元,重组了李家峪村秧歌队,此后每逢重大节庆日,均开展

“迎新春”、“庆三八”、“桃花节”、“九九重阳”等活动。我村还加大对村级文学创作组、老年秧歌队、老年活动站的投入,经常举办秧歌、扑克、象棋等大赛活动。利用数字影厅,每年播放不少于100场电影,看电影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每年均举办星火演出、文化下乡、村民文艺活动数十场,参与村民达2千余人次,每年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都在5万元以上。

通过不断搭建学习的平台,创新活动机制,李家峪村真正实现了人不分老幼、时不限晨昏,“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保障、实施引导,将学习型新村创建的成果内化为我村自觉自发的需求。

学习型新村创建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没有完备的生产条件,没有良好的村风村貌,学习型新村的建设将是“无根的稻草——站不稳”。因此,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不仅学科技、学文化、学道德、学风尚,还要加强对农村基本制度和设施体系的建设。

一是加强对村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首先是改革会务。在落实平谷区村务和财务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在每年的1月24日、7月24日“民主日”大会上,创新性的提出“五个务必”办会原则,即:会前“务必”精心准备,大会“务必”庄严隆重,数字“务必”准确无误,提案“务必”全部答复,内容“务必”全部公开。在会议的前几天,两委班子干部要分头向代表通知,把被动听取意见变成主动征求意

见,为了让村民及时了解到大会的详细内容,并充分准备。在平时召开代表大会前,我们都要把大会的全部过程通过有线广播,向全体村民广播。其次是改革村务公开制度。村务、财务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综合公开,村务工作中需要公开、公示的内容,一般公开方式采取公开栏、有线广播同时进行的方式随时公开,并接受村民咨询;理财小组每月审核一次,确保财务监督的民主性,充分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咨询权。再就是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我村每年召开两委班子联席会议都在60次以上,平均每个月至少召开1次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的联席会议,对各项大事实行一事一议或分项讨论。通过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多年来,村内没有发生一起干部违法、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干群关系一直非常融洽。

二是加强对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

在生产领域,村委会每年综合投入300万元以上,基本实现了“田水路林电”等传统制约因素的全面解决。农用机井由过去的3眼扩大到8眼,完成4000亩果园管道灌溉架设, 2010年全村果品产量230万斤,人均年收入实现7800元,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在基础建设领域,全村街道硬化、亮化率达到100%,街心公园、数字影厅、村级医疗服务站、太阳能浴室等服务设施投资一百多万,47路公共汽车正式开通,解决了村民休闲难、看病难、出行难、洗澡难等问题。2009年,我村又投资10万元,全面改造了村级有线广播线路,以前出现的声音不清楚等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更加有利于对村民进行培训,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改造

近年来,我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改造,针对山区村的特点,我村将实施环境改造的精力,主要放在整治裸露地表、塌陷坝墙、危险地段、堵塞水系等特殊地点。建设险处护栏10000米,实施小流域治理420米,保证了交通安全。建设绿色长廊1000余米,覆盖面积4000平方米,栽植葡萄苗3500棵,开展庭院经济建设,增加了村庄的观赏性。投资60多万元,实施村庄整体绿化美化,街道覆盖面积达到整体面积的90%。发展循环经济,2007年底在区镇领导支持下建立沼气站,日消耗猪粪能力2吨,日产气能力200方,利用沼渣、沼液制作瓜果蔬菜肥料,发展低碳经济,发挥节能减排的效果。2010年,我村获得市级绿色村庄荣誉称号。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李家峪村为学习型新村的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干群关系和生态环境,推动了学习型新村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夯实学习型新村建设的突出成果。

通过建设学习型新村,李家峪村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包括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村民的学习意识普遍增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涌现出一大批热爱看书、常年订报、经常创作的学习型家庭;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有效提高,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和谐村庄已现雏形,班子更战斗有力,集体更团结凝聚,有效促进了村域和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理

论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创建基层学习型组织的工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学习需求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接受时间的检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深化学习型新村建设为主线,全面推动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最后,我用一首打油诗来总结我对我村在学习型新村建设中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终身学习要牢记,农民也成文化人。 网上都是四方客,书中暗藏致富门。 科技浇灌摇钱树,文化打造聚宝盆。 党员群众同携手,共建美好新农村。

2010年10月25日

创建学习型新村工作汇报

王家堡村创建学习型新村自查报告

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切实创建和谐街道

李家峪小学普法教育工作计划

创建文明新村 构建和谐西峡

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企业文化

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打造群众满意移民新村

创建和谐家庭打造幸福生活

创建文明村 打造和谐园

创建学习型企业 打造知识型团队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创建学习型新村 打造和谐李家峪.doc》
创建学习型新村 打造和谐李家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