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生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美术教学

2020-03-03 02:07: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从“三生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美术教学

“三生教育”课程的实施,给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内容,充实了美术课程,通过融合“三生教育”,在艺术课魅力的作用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对美术的欲望。“三生教育”是教育学生的需要,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生活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育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开展“三生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层面的美术文化,了解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人类的生命、生活和生存。通过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段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加快,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把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紧紧围绕三生教育展开美育教学。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想象中的远古时代生活的场景、地球生命的起源、人类的发展以及真实描绘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色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想像力;用线条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用画笔描绘“我心中的生命”、“我梦想的生存环境”、“我理想的美好生活”,真实地用童心诠释我们美好的生活。为着重培养学生这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审美素质,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杆。中学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审美意识形成的初始时段,在美术教学中融会贯通“三生”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生存意识和展望末来的憧憬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就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用问题探究法式教学实践环节确立与三生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问”。美术教学要求美术教师首先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与三生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美术教师只有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设计人才。

二、注重美术教育策略,结合“三生教育”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三生教育环境。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三、紧扣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有良好的成效

根据“三生教育”的精神,把“三生教育”列为中小学生美术的必修课,其对美术教师而言是全新的课题,为了把这门学科教好、教活,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美术教师要认真钻研“三生教育”教材,并进一步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知识,并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认真拟定教学计划,设计教案。任课教师要充分备课,不断更新教学背景资料,使生活中美学多元性的存在幻灯般地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综合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三生教育”进一步认识了生命的价值,明白了只有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要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要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美术教学,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生活常识、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尝试确立生活目标、努力实践生活过程、试图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三生教育”既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既承认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把三生教育当作一个整体来推进,切不可片面、孤立地对待。

美术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整合各学科有关方面的资源,加强美术课“三生教育”的工作力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使学生生做到“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去提高。比如:让学生了解、接触美术大师的作品,感悟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学生与大师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一样大胆的笔墨,一样朴实稚嫩的线条,一样发自心底的强烈情感。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风采,内心渴望像大师一样挥毫写意,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中国大写意画家齐白石、崔子范等。西方印象派画家马蒂斯、凡高等。这些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在艺术巅峰时,往往为儿童的大胆创新所倾倒。表现童心,成为他们最高的艺术追求。学生有着梦幻般的内心世界,画起来没有什么合理与不合理,他们是用心感知世界,创造未来。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艺术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接触到艺术作品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变化,引导学生发挥灵感和直觉的作用,由能动思维起动,到发散思维启导,再到创新思维结局,让学生迁移知识,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

通过融合三生教育,在美术课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创作欲望,表达自身感受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1.如何把“三生教育”引入美术课堂,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呢?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动画片、影视节目、广告片、互联网等,这些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会对学生造成巨大影响,无形中对我们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如采用课件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美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电脑,结合美术知识进行创作练习,可以从中充分感受现代高科技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学会生存、生活,用科学的思想意识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信念。

2.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情操的目的。同时,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人类不同历史所创造的杰出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不懈追求。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总之,“三生教育”是教育学生的需要,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生活素质教育的内容,美术教育更要特别重视“三生教育”激发学生的健康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产生执著的探索精神。美术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容量广,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多元化教育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开展“三生教育”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接触不同层面的美术文化,了解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人类的生命、生活和生存。通过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从价值观角度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从教育功能角度看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

从符号学角度看中英文广告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俄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财务战略角度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小学三生教育

小学三生教育

《从“三生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美术教学.doc》
从“三生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美术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