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追求诗意语文的至美境界

2020-03-03 12:25: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不懈追求“诗意语文”的至美境界

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尤屹峰

753000

一、我对“诗意语文”教学的艰苦探索

1975年2月,我当上了民办老师。从走进课堂的那刻起,我就感觉到,这当老师教书不同于农民耕地摆楼拉车除草,它需要知识,需要教育教学的智慧和技巧。虽然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但我觉得教学应该是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去学知识,而不应该是老师把一切都告诉给学生。于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不讲段落大意,不抄中心思想之类,而是指导学生反复读,让学生把自己读出的、感受到的东西说出来、写下来。

1979年8月从踏上初中语文教学讲台,我就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要把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学生,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自己首先读,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自己首先背,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写的作文自己首先做首先写。在和我一起甚至竞争着读背写的三年中,学生一直保持着学习语文的高涨热情。

1984年8月,我从宁夏教育学院中文专科毕业,被分配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学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我也就清醒地认识到,进修学校的课堂不仅仅在传授知识,更主要的在用自己的课堂教学给学员以教法的示范指导。于是,我申请进行语文审美教学实验,开设审美课,边普及审美知识边进行课堂审美教学研究(可惜的是,主管副校长以“教师只有教书的权力,没有随意进行教学大纲规定之外的教改权利”为由,用自己的权利强行取消了我的审美课程,不许我进行审美教学研实验,甚至把我的班主任也拿掉他自己当)。不能进行明的教改研究,我就在暗中进行课堂教法探索,总结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四十法》(后调到石嘴山师范又总结出十法扩成五十法)与李志强老师一起在课堂中运用实践并联名在《固原日报》发表。接着我撰写了《语文教师拿起笔写文章》的文章在《固原日报》发表,呼吁语文老师以自己的写作带动学生的作文写作,并带头发起成立了“西吉县葫芦河文学社”,以教师的文学创作带动学生的作文写作为入口,进行作文教学教改探索研究,在西吉掀起了文学创作热潮,社员推选我担任文学社社长兼任油印刊物《葫芦河主编》,使文学社成为当时全区最大、全国十大文学社团,为西吉乃至全区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与此同时,我创设了《运用三段三式三交融教学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课题,与李志强老师一起指导小学杨汉国老师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后课题被河南、安徽、江苏、新疆等省区多所师范学校引进实验,均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1996年11月,我调入石嘴山师范学校以后,根据新学情,我加工改造此课题,创设了《中师语文三式五环节滚动教学法》课题,同时引进严振遥先生的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在两个班分别进行实验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师范生学习中师语文和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性,研究效果良好。

2000年,石嘴山师范转型成回民高级中学,我不失时机地改造“三式五环节”教学法创设了《高中语文“三学六读”语言训练教学研究》,根据我支教的山区初中学生学情和特点,我创设了《“五字自学法”与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两个课题。2004年,我区与山东等四省区率先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我主持申报了国家规划课题《高中语文“读写听说评探创”交融互进综合素质训练教学》和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学会真诚对话与创新写作教学》两个课题进行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我还借鉴运用《自能阅读十品级》《高中语文综合素质训练的对话策略》《学会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写出真诚的心里的话》等多种形式进行“诗意语文”教学,以期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近两年,我写出《诗意语文,让语文走出窘境》对我四十年的诗意语文教学概念的理解进行诠释并对我的教学进行总结。

以上是我不懈追求诗意语文教学境界的粗略过程。

二、我对“诗意语文”的理解与教学实践

什么是“诗意语文”

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和“诗意”的定义:【语文】①语言和文字;② 语言和文学(有专家认为是“语言和文章”)。语文界还有一种说法是“语言和文化” 。【诗意】“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把“语文”和“诗意”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加以整合,笔者以为,如果简而言之,“诗意语文是一种用美的形式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活动和境界”;如果细而说之,“诗意语文就是教师采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策略,引导、指导、激励、帮助学生满怀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能力、积淀文化素养、提高人文品质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境界。”

“诗意语文”是一个蕴含复杂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就狭义而言,它专指有美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广义而言,它泛指一切课内课外有美感的语文学习、交流和运用活动。不管狭义广义,它都涉及两个对象(或叫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一个核心内容——“诗意”,也自然涉及两种不同的行为——施教者诗意..地教和学习者诗意地学。为了更好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提出了“五变”“五为”观..点,即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本”为“学本,”变“装知识容器”为“学习主人,”变“知识传授”为“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拥有者”为“终身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激励鼓动者、帮助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学习,交融互进,教学相长的教学伙伴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凭借这个例子教,学生凭借这个例子学;而一切教都是为了无需教,一切教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诗意语文”要求教师做一个智慧的哲学家,动用一切能“刺激”学生语文学习热情,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如使用多媒体)和各种美的形式(如煽情激趣、设置悬念、激情朗读、对话交流、扮演角色、留下空白、模仿创造等等)有感情、有激情、有诗的节奏、有诗的韵味和诗的回味地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习主人的作用,自己自觉自愿自动地去学习语文。

那么,“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有一种什么理念呢?笔者以为,首先,在备课时就要坚持一种以人为本的民主式、开放式、对话式教学理念;有一种让学生学会做学习主人,树立不是老师教我学,而是我要在老师的引导、指导、帮助下自己学的理念;始终贯穿一种让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坚持自主式、感悟式、自学式、互动对话式学习理念,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施展才华、挖掘潜能、全面发展的机会,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人文品质,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的教学思想。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学本”(即教材)为本,紧扣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六走进”(即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走进数字化图书馆,走进多媒体网络世界);“十对话交流”(即与文本真诚“对话”交流,与作者真诚“对话”交流,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真诚“对话”交流,与自己的心灵真诚“对话”交流,师生互动对话交流,生生互动对话交流,与众多同题材作品对话交流,与众多作家对话交流,与作品的众多研究文章乃至研究专家对话交流,与多媒体教育网络对话交流);“六超越”“六走向”(即超越文本,走向生活的广阔天地;超越单个作者,走向众多作家的精神领域;超越“学材”,走向丰富的数字化图书馆;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美好天地;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超越单一的印刷文字符号,走向多媒体网络阅读世界)来培养语感:训练语文基本能力,开发思维: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挖掘潜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实现“四学会”(即学会自学语文学本,学会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学会迁移阅读课外其他读物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会进行自由流畅又切题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

因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诗意语文”的教学过程不可一概论之(也不可能一概论之)。下面仅以我个人如何进行“自能阅读”训练为例做一解说。

课前进行说话训练:课前说话按不同阶段可分五个训练层级:讲故事、说自己事先写好的文章、即兴演讲、鉴赏评价名篇名作、即兴点评别人的文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中进行“自能阅读”与对话训练:

1.感知性阅读,走近文本,走近作者。这是无需认字解词析句的粗枝大叶式的阅读,重在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

2.理解、感受、领悟性阅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与文本、作者、老师、同学广泛对话,重在培养理解领悟能力。

3.探索研究性阅读——对精彩段落精读、探索、研究,重在培养语感。 4.质疑、批判性阅读——打破迷信、挑战文本、挑战作者、挑战老师,最终超越文本、超越作者、超越老师,构建起自己的阅读创新观点。有三个阅读层级:浅层性质疑,即带着问题阅读和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实质性指瑕批判,即审视挑剔找毛病;创新性观点构建,提出独特见解。

5.审美品味性阅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与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对话——通过对文本的欣赏品味,让学生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与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和审美快感,最终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进入广阔美好的精神世界。这种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人格和审美创造能力。

6.积累记忆性阅读——从语文阅读中吸收、积累、记忆的东西,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吸收、积累、记忆语文课文或读物中的各种知识信息,以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和基本能力。2)吸收积累课文或读物中表现的思想,吸收积累人类智慧,以丰富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创造能力。3)吸收积累人类战胜自然和自身的顽强拼搏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培养自己的顽强精神、坚强意志和人文品质、个性人格。4)吸收积累作家观察生活、表达思想的技巧和方法。5)吸收积累前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积淀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社会生存能力和交际能力。

7.借鉴迁移性阅读——一是学习精粹语言和思想艺术精华,向课外迁移延展,扩大阅读视野;二是向生活迁移延展,扩大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三是课内课外知识向能力迁移延展,实现知能转化。

8.致用提高性阅读,走出文本,走出生活,形成应用创造能力——一种 “表达”和交际、倾吐和“输出”的高层面阅读,即将“阅读”(包括阅读生活的大范围阅读)得来的东西经过内化、“发酵”、“酿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向外输出表达,向自己和别人倾吐,与他人一起交流共享。让学生甩开老师这根拐杖,自己自觉自主地训练和培养综合素质,锻炼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9.创新再生性阅读——一种思维培养性阅读。学习语言,其本质是通过语言学.......习思维,锻炼思维,培养并提高思维创造能力。语文阅读要再生,就要训练创新再生性思维,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更大发展和提高。

10.精神构建性阅读。语文阅读是阅读者与作(著)者的思想进行对话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阅读的本质和终极目标是构建精神,即满足心灵深处的饥渴,满足精神生活的自然需求,获得精神享受和升华,达到阅读者与文本相融相生、“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

当然其中还可适当穿插灵活多样由阅读到写作、由知识获取到知能转化的训练,此不赘述。

课后有计划地进行大阅读大作文训练:

课后可激励学生向课外延伸,利用一切时间阅读去社会、阅读生活,阅读也多的书籍,并将写观察日记、生活随笔、读书笔记、课外创作结合起来,养成阅读和写作自觉习惯,切实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以上“诗意语文”课堂教学的“自能十阅读”,老师们不要误解为是在一节课内进行。我将这十种阅读方式一次性列出来,是为了让大家对阅读的层进方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课型选择一两种或两三种操作即可。如新授课,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感知性和理解、感受性两种阅读就可以了。如果是欣赏课,学习的中心任务是品味美的语言和精巧的写法(如鉴赏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对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描写的精美语言)只进行审美品位性阅读一种足矣。如果是探究课,像评价人物(如教学《屈原列传》对屈原投江事件作出评价)或者用批判的眼光给课文挑刺(如教学《师说》对作者韩愈“彼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等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价;教学《鸿门宴》对刘邦如何能在项羽40万大军的军营里,而且是亚父范增精心安排的“鸿门宴”上借“如厕”而逃走情节的合理性进行探究时),就可采用质疑批判性阅读和精神建构性阅读等等,可灵活运用,不能僵化。笔者这里也学舌叶圣陶先生的话,“自能阅读无非是个例子”而已。

任何教学,其根本目的都在于通过具体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诗意语文”就是采用美的手段和形式,教师授法引导,学生自学、发现、探究、创新,课堂内得法训练,课堂外学法延伸,生活中受益运用提高的全方位网络训练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能读会写(“自能阅读”即未受任何污染的“绿色阅读”和“自能写作”即真正用我手“说”我心里话——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自己的真实思考、我自己内心的真切感悟,真正抒发个性性灵的“绿色写作)”、能说会评、能探能创、素质全面、人格健全、适应未来竞争社会生存和发展复杂环境的新型合格人才。

自我愚见(许多专家和有识之士也有与我相同的看法),虽然教师是授人以鱼即传授知识的职业,但知识是传授不完的,更何况每时每刻都有新知识产生。教师的本质职责是授人以渔即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自己获取知识的技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诗意”教学方式倾心培养学生的自能阅读(我“标新立异”地又叫做“绿色阅读”)、自能写作(有名师已命名叫“绿色写作”)能力是工作的重心和归宿。授之以鱼,教师给学生的只是现成的金子,只要是金子,即就是一座金山总会有用完的时候;而授之以渔,教师给学生的却是“点金术”,可以使他们随用随“点”,受用无穷。“诗意语文”是“授人以渔”的语文教学至境,作为语文老师,即使穷一生追求也难以登及顶峰,但只要有追求探索的理念和行为,总会有新境界和新奇迹出现。应该说,“诗意语文”是一个语文教师走不完的教学路途,也是一个说不尽的教学话题,“诗意语文”没有终点,“诗意语文”永远在路上。

不懈追求

不懈的追求

不断进取,不懈追求

生命在于不懈追求

不懈追求十载春秋

追求生命境界

诗意语文 诗性的美

诗意语文 诗性的美

———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定稿)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

《不懈追求诗意语文的至美境界.doc》
不懈追求诗意语文的至美境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