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导游词政府团专用资料

2020-03-01 16:46: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中心,被誉为\"华北南大门、四省中枢纽\"。现辖19个县(市、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943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成语典故之都。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双过二\",生产总值实现2015亿元,增长11.2%;全部财政收入201亿元,增长1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亿元,增长12.5%。邯郸市情可概括为\"四句话\":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8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8年建都史。\"邯郸\",作为一个城市名字三千年未改,是中华文化中的特例。邯郸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建安文化、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3000条常用成语中,有1500多条发生在邯郸或与邯郸有关,胡服骑射、毛遂自荐、邯郸学步等许多成语典故脍炙人口。邯郸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地、成长地、归天地。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129师鏖战千里太行山。解放后,毛泽东曾26次莅临邯郸,并预言:\"邯郸是要复兴的!\"。

——区位独特,交通发达便捷。邯郸距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4个省会城市均在200公里左右,1小时车程直达中原经济区12个城市。邯郸是全国交通网络重要节点城市和交通运输枢纽,\"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框架初步形成。京港澳、大广、石林三纵沟通南北,青兰、邯大两横东出西联,一环绕城高速连通6个组团城区。京广、石武客专、邯济、邯长、邯黄五条铁路形成多个\"十\"字交叉,形成了一个半小时进京、三小时出海的快速客货体系。邯郸机场开通了上海、重庆、广州、大连等8条航线,成为四省交界区唯一具有铁路交叉、公路交汇、高速纵横、机场通航等综合交通优势的立体枢纽城市。

——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全市粮食总产量488万吨,棉花12万吨,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是中国辣椒之乡、甜玉米之乡、花生之乡、小磨香油之乡。传统产业实力雄厚,蕴藏着40亿吨煤炭和4.8亿吨铁矿石,钢铁产能4500万吨、煤炭产能2500万吨,被誉为\"钢城\"\"煤都\",拥有邯钢集团、峰峰集团、天铁集团等11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新兴铸管是亚洲最大的铸管生产企业、特种管材技术世界领先,曲周是世界最大天然色素基地,永年是全国最大标准件基地,美的白色家电基地填补我省空白,碳纤维列入国家863计划,汉光墨粉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邯郸还是国家新材料基地和河北最大的新型建材基地。

——政通人和,发展环境优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倡导\"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为核心的邯郸新时期人文精神,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争论,致力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软环境和\"天蓝、水秀、城绿、景美\"硬环境,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并荣获全国十佳\"开放型政府杰出服务奖\",在第三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评选中,邯郸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低成本、高效能、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促使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吸引名企央企竞相进入,以中船、中棉、中化、美的、新兴为代表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纷纷落户。

二、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这条主线,抓实企业增效、财政增收两个重点,推进经济结构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三个转变,深化项目攻坚年、企业服务年、作风建设年、三年大变样四项活动,努力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提升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具体推进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3+3+3\"产业倍增计划,以主导产业产值倍增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着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了\"3+3+3\"主导产业倍增计划,即:重点发展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纺织服装、文化旅游三大后备产业,努力提升电力、煤炭、煤化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经过3-5年努力,形成以\"4321\"为主导的先进生产能力。即:4000万吨精品钢材,3000万吨原煤和3000万吨建材产品,2000万支光导鼓,1000万吨管件装备材料、10万台成套设备和专用车、1万台特种设备、1万吨特种新材料、1000万千瓦电、1000万吨煤化工。市财政再次安排四个5000万,用于工业技改、重点项目、新农村和东部振兴,组织企业全面开展\"对标行动\",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主要体现在\"五个结构\":一是从投资结构看,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92.1亿元,增长51.7%,首次超过钢铁,成为投资第一大支柱行业;仓储物流业完成投资85亿元,增长64.8%,成为我市第二大支柱产业。二是产品结构看,上半年,镀层板、涂层板等精品钢材产量分别增长1.1倍、4.7倍,分别超过同期钢材增速75个和435个百分点。金属切削机床、炼油化工设备、紧固件、阀门分别增长1.3倍、46.2%、85.8%、36.5%。三是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3.7亿元,增长38.8%,快于全市工业18.5个百分点,成为我市增长最快的行业。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货运量为9048万吨,同比增长19.7%。邮政业收入1.4亿元,增长36.6%,居全省第2位。四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看,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50亿元以上2家,其中邯钢(包括邯宝)销售收入达到了546亿元。涌现出力尔型材、硅谷碳纤维等一批成长性民营企业。五是从税收结构看,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增幅(21.1%)高于全部财政收入,特别是房地产、商业和金融保险等非钢产业税收增长60.5%,占到税收增收额的66%;而钢铁、煤炭、炼焦等传统产业税收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

(二)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攻坚年,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围绕\"双十百千\"(双十:推进十大新型产业基地、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双百:实施200项重点建设项目;双千: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2000个),集中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开竣工,集中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破解一批重大项目要素制约,项目建设呈现出\"四增一加快\"的特点:一是新开工项目增多,全市千万元以上开工在建项目达到1636个,省重点3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市重点6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有48个实现开工建设,开工率为80%。美的、新兴、邯黄铁路、赵都新城等一批投资超50亿、上百亿项目实现开工建设。二是新兴产业项目增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项目182个、总投资1567.3亿元,占总数的57.6%、45.3%,分别比去年增加9.2和15.6个百分点。三是重大项目增多,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超100亿元6个、超50亿元10个、超10亿元29个,平均投资规模达14.7亿元,比上年多4.2亿元。四是谋划储备项目增多,全市谋划亿元以上项目727个,投资超百亿、50亿项目分别到达7个、15个。其中,投资百亿元的恒天产业园今年将开工建设;与日本三菱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投资341亿元共同打造邯郸\"日本产业园\";与国机集团打造装备制造基地对接洽谈逐步深入。五是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上半年,全市11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1.3亿元,占年计划76.1%;2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6.6亿元,占年计划72.2%,均超时间进度20个百分点以上。

(三)强力推进五个重点聚集区建设,以产业聚集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市一级重点推进五个产业聚集区。冀南现代装备制造新区,总面积60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致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配套体系完备、全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在省内成为与唐山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三足鼎立的冀中南区域重要增长极。市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新材料及装备制造,是国家新材料基地,致力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邯钢工业区,总面积23.9平方公里,在未来3-5年内,投资313亿元打造国家级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内陆型地区钢铁产业综合聚集区、企地共建示范区、环保和节能减排先导区。漳河生态科技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突出休闲健身、演艺娱乐两大功能,重点建设生态城、文化城、科技城和都市休闲港\"三城一港\"。广府文化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围绕建设\"水城、古城、太极城\",把广府建成世界太极文化中心。按照\"一县一园\"的思路,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特色产业聚集区。我市第一批共规划建设重点产业聚集区(园区)23家。这些聚集区都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经程序研究审定并实施的。目前聚集区全部实现\"五通一平\",新增投资强度每亩均达到250万元以上。其中,13家省重点产业聚集区累计谋划推进了565个项目,完成投资200多亿元,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达到了11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308.7亿元。

(四)加快东部振兴步伐,以东部振兴带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邯郸东部10县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市一半,但生产总值仅占四分之一,财政收入仅占二十分之一(2008年)。为加快邯郸东部县发展,去年,市委、市政府专门编制了《邯郸市东部振兴规划纲要》,提出:打造三大经济带(邯邱、邯馆、邯大)、培育六大特色产业(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型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现代农业),抓实六个近期突破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特色园区、龙头企业、特色县城、社会事业),力争在3-5年内,把邯郸东部建成交通便利、产业聚集、一县一业、生态宜居、经济繁荣、群众富裕的特色经济区。目前,东部振兴已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展开。\"两铁\",邯黄铁路仅用20天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拆迁;邯济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两高\",大广高速邯郸段年内主体竣工。邯大高速年内开工建设。\"六路\"、\"四网\"项目扎实推进。引黄入邯工程年内将建成通水。二是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实现开竣工。今年以来,东部10县共98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54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贡献产值78亿元,为东部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三是东部县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上半年,东部十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2.1%、30.5%和30.4%,分别高于全市2.8个、10.2个和12.2个百分点。

(五)深入推进三年大变样,以加快城镇化带动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全省、全国和世界)、四个开放(开放规划、开发、建设、投资四个市场)\",按照\"六大战略\"(拉开大框架、构建大交通、推进大变样、实施大战略、发展大产业、深化大改革),致力把三年大变样抓成财富增值、民情排查、民生改善、作风锤炼、生态治理的惠民工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拆出了发展空间。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依法、科学、精细、有情、和谐拆迁,让人民群众在依法拆迁补偿中得实惠,科学推进大变样,坚决兑现\"三年大变样、今年看邯郸\"的庄严承诺。近两年,我市累计拆迁2700多万平方米,为城市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五仓区开发收储土地3027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单体连片拆迁净地。二是建出了邯郸品位。4大新区、10大标志性工程、10大景观节点、10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初见成效,总投资150亿元、全省面积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赵都新城开工建设,总投资3.5亿元的丛台广场国庆开放、总投资12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年底封顶。青兰高速、邯武快速8月底通车。城市环境整治、景观打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路网、绿网、水网、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三是拉开了城市框架。主城区和邯郸县、永年、成安、肥乡、磁县和峰峰6个县(区)实行同城化管理,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主城区面积由现在的113平方公里扩大到20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20万人以上。中心城市面积达385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420万人。

(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以\"双百+否决\"为抓手下大力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在全省率先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率先成立节能监察中心,被列为河北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实施节能减排\"双百+否决\"问责制,做法作为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点成果受到中组部长李源潮肯定,《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全国推广。强化对重点县(市、区)、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督导,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完不成任务一票否决。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雷霆行动\",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效果。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2.58吨标煤下降到2009年的2.144吨标煤,累计降低17.3%;化学需氧量由2005年的5.04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4.23万吨,累计下降15.92%;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0.71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17.54万吨,累计下降16%;主城区空气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277天增加到2009年的320天。

(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对接央企为重点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按照\"紧盯央企、对接院所、争跑部委、激活金融、区域合作、开发资源\"总体要求,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小团组、点对点招商,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与中船、新兴铸管、中棉、中化、中冶、大唐、中兵装、首钢特钢、美的、比亚迪、上海复星、韩国现代、日本三菱等大企业洽谈对接,中船重工高新产业基地、新兴装备和材料基地、现代汽贸城、恒天产业园、美的工业园、邯郸日本产业园等陆续开工或签约,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邯郸。投资54亿元的中船重工邯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主要建设718所派瑞科技产业园和汉光办公自动化产业园,已完成投资14.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3亿元,利税23亿元。总投资106亿元的邯郸新兴装备材料及物流基地项目,重点打造高端装备材料产业园、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新兴国际物流中心\"两园一中心\",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部分投产。投资100亿元的中纺恒天产业园项目,按照\"一园三基地\"思路,重点发展载货汽车及专用车基地、特种纤维装备生产基地和特种纤维材料生产基地。

(八)积极激活财政金融,以改革创新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资金保障。坚持公平税负,强化综合治税,深入推进专业市场、房地产企业、建筑安装企业、房屋租赁市场和企业主辅分离五项治理工作,实现了财政收入良性增长。建立了\"决策+监管+平台\"模式,在全国创树了投融资改革的\"邯郸样本\"。把保障民生作为重中之重、致力建设民生财政,率先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大力引进金融机构,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河北银行入驻邯郸,光大、中信银行即将落户邯郸。大同证券、河北恒银期货入驻,结束了我市没有期货市场的历史。去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九)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三农\"工作。以新民居建设促进带动新农村建设,拿出专门5000万元资金支持新民居建设,全省力度最大,农村社区化、全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持续实施百万亩粮田增产工程和百万亩谷子提质增效工程。\"引黄入邯\"、\"南水北调\"和\"五河治理\"工程顺利推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切实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38家农企列入省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和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十)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去年,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21亿元,今年又安排150亿元民生资金,确定办好62件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均衡教育成效突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在邯郸召开,我市被评为全国先进地区。\"促就业、惠民生\"政策落到实处,今年上半年已新增就业岗位3.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控制在年计划目标4.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8%,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总覆盖达到165.2万人,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89.99万人,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达到50%以上。

三、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

上半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围绕企业增效、财政增收,抓项目、增投资,抓运行、增效益,抓财税、增收入,回升势头明显巩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预计上半年,生产总值1050亿元,同比增长14.5%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20.2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6亿元,增长21.1%。主要特点是\"四快两稳一提升\":

一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77.6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城镇投资855.8亿元,增长31.1%。美的、新兴、邯黄铁路、赵都新城等一批投资超50亿、上百亿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二是工业运行快速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68.4亿元,同比增长20.3%以上;实现利润70亿元,增长50%以上。入统的150种工业产品中有102种实现增长。其中,钢材、原煤、焦炭、农药、针织服装等80余种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企业开工率达到90%,同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

三是财税收入逐步加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7.7%、48%和42.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幅分别超全省3.8和11个百分点。地方税中,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同比增幅均超过1倍。税收收入完成102.5亿元,同比增长21.2%,占财政收入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四是外贸外资快速反弹。1-5月份,全市出口总值3.4亿美元,增长38.5%,比1-4月份加快了13.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出口增长较快,钢材、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分别增长40.5%、57.8%、10.4%。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3.2%。

五是消费需求稳中趋旺。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6亿元,增长17.8%,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1-4月加快0.7个和0.3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小幅攀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

六是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夏粮连续七年实现丰收。全市小麦总产217万吨,比上年增加4.4万吨;亩产达到383.6公斤,比上年增加1公斤。畜牧业稳定增长。到6月底,全市肉、蛋、奶产量达到20.2万吨、48.7万吨和1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1.3%和3.5%。

七是居民收入持续提升。预计上半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8696元,同比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7元,同比增长10%。

总的感觉,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但不稳定,产业结构趋优但调整任务很重,质量效益好转但提升空间很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邯郸目前处在调整期,但还不是收获期。

三、五年之后,大家再来邯郸,我市的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经济实力将会上一个大的台阶。

谢谢大家。

邯郸导游词

河北邯郸旅游导游词

邯郸丛台公园导游词

老年团导游词

政府采购合同(专用条款)

政府采购合同(专用条款)

政府采购专用条款合同范本

张家界接团导游词

根雕 学生团导游词

优秀团资料

《邯郸导游词政府团专用资料.doc》
邯郸导游词政府团专用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