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小练笔

2020-03-02 23:23: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职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害怕,愁眉苦脸,迟迟难以动笔,多半学生写不出一篇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章,大多只能写二三百字。多数作文错别字连篇,几乎都是口头语言,网络语言也比较多,语句不通,内容空洞,平铺直叙,更难谈表现手法的使用,令人难以卒读。正规的作文不会写,常用的请假条、留言条的格式也不懂。其原因一是生活阅历少,生活单调,缺乏素材;二是动笔太少,缺乏训练,有素材也没思路;三是基础差,语言积累少,缺乏书面表达能力等,其中第

二、第三点是主要的。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使用“小练笔”积累语言,加强训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挤进“小练笔”呢?

一、语段仿写

这主要是在一些写景或写物的课文的精彩处,通过师生的共同赏析、诵读引发了学生的激情时及时安排的一种小练笔。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美”——课文中的最精彩片段。然后潜心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中,应重点分层次引导学生读懂“美”,让学生陶醉于“美”中。只有在这时,方能“引君入瓮”,安排“仿写”。因为这时学生兴趣浓厚,乐写且能写好。例如:笔者教《荷塘月色》一文时,先简要介绍了作者情感的变化(哀愁——喜悦——哀愁)及结构,然后紧紧抓住第五自然段对塘上月色的描写,反复诵读,详细讨论遣词造句、表现手法、喜悦情感,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见到的最美好的月色。开始时发言的人很少,随着笔者的补充纠正启发,想说的人越来越多。这时笔者突然提出“能写出来让大家欣赏吗?”安排了仿写月色的小练笔。因为学生积极性很高,所以“仿写”效果较好。这样的“小练笔”学生有了素材,愿写,乐写,容易写好。

二、情节扩写

在记叙文和小说中,作者有时泼墨如水,有时却惜墨如金。仔细玩味就会发现,那些惜墨如金的地方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药》的开头,交代了环境之后,有一段华老栓和妻子的简短对话:“„小栓的爹,你就去么?‟„唔。‟„你给我吧。‟”笔者问学生:“从这几句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什么?”有人说:“不想说出人血馒头,怕小栓听见。”有人说:“故设疑问,吸引读者。”有人说:“没头没脑,看不出什么。”笔者抓住“没头没脑”引导,因为“是事先商量好了的,所以一笔带过”。这时笔者先安排说话训练:说说同学或家里人商量事情的过程,再安排小练笔:写出华老栓夫妻商量的过程。有个学生写得很好:康大叔来喝茶,欺骗老栓“人血馒头能治好小栓的病,明天要杀夏家那小子,你拿些钱来取吧”, 老栓夫妇犹豫,到一庸医处证实了人血馒头的疗效,避开小栓商量、借钱,准备去买人血馒头。情节曲折生动,主题、人物性格与原文一致。

老师应抓住这样一些契机,引导学生“扩写”简单的情节,详尽地描述具体情形。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的能力。

三、内容补写

一些应用文中,作者受详略或者介绍对象、说明条件的限制,有时写得比较简略,有的内容一笔带过,有的内容干脆不写,这些地方应根据学生兴趣,挤进“小练笔”。

如中职语文课本2002年版第二册中,“说明书”的例文:《××酒》只介绍了产地、历史、特点、名牌地位等,没有介绍原料、价格等另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于是笔者安排学生再补写一段,把这些内容写出来。《〈空城计〉剧情简介》只介绍了剧情,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如果作为„海报‟贴出去,还缺什么?”很多学生马上答出:“演员、演出的时间地点。”这时让学生温习了说明书的语言要求,适时安排了这项内容的“小练笔”。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演员特别是明星很感兴趣,所以多数人写得很好,只是部分人把戏剧演员换成了流行歌星。

四、结尾续写

许多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教师应抓住这样的结尾,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明白含义,恰当地安排“小练笔”。

想象是指人们对已感知的事物的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形象的过程。因此,这种“小练笔”教师应启发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例如《项链》的结尾,非常含蓄。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打开了想象闸门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了“续写”。有位同学这样写:“路瓦裁夫人听完,睁大眼睛吼道:„你说什么?这项链是假的?它明明和商场里的一样吗!‟然后,她定定地站着,口中低声说着:„不可能,不可能,这绝不可能。‟突然,她丢开手中的孩子,猛地走上前去,抓住佛来思节夫人的衣袖,吓得她赶紧向后躲。她却轻轻地摸着衣袖说:„我看你还有什么是假的?‟在她正紧张的时候,她抬起手撕下佛莱思节夫人的假发扔在地上,瞪着眼睛说了声:„哼,我鄙视你!‟她猛地一甩长发,转过身去,拉着孩子,离开了。”这段“小练笔”语言虽然有些粗糙,有些现代气息,但人物行为符合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升华了文章的中心。

五、变体改写

“变体改写”是指让学生改变一种体裁,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这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又强化了语言运用的训练。

这是针对诗歌教学进行的一种“小练笔”。教师应在理解诗意,体会意境,读出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描写、抒情、叙述、议论等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这种“小练笔”最好先从浅显的、有一定情节的诗歌教学开始。如《关雎》,学生理解容易,而且正当青春的中职生,对诗中描写的情节又有一种朦胧的向往,改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学生的兴趣很高,容易写好。

这样的“小练笔”,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抒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很有创新性。

中职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方法还有很多,但一定要按照《大纲》的标准,写作要求上要掌握好“度”,不宜拔高;内容安排上既要符合学生实际,又要在《大纲》规定的范围,既要重视记叙文等常用文体训练,更要突出职业特点,重视应用文文体的训练;时机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不能强求,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我们常做有心人,就能随时挤进恰当的“小练笔”,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写作小练笔

小练笔

小练笔

小练笔

小练笔

小练笔

小练笔

小练笔

小练笔

“小练笔”,开辟写作新天地0

《写作小练笔.doc》
写作小练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