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有感

2020-03-02 08:41: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黑暗与绝望的《1984》

作者:复苏 指导教师:林杰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于其政治寓言性和文学性,被誉为世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之一。

乔治·奥威尔,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6岁。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有《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

大多数人读《1984》时,尤其是像中国读者,会很容易被里面的政治寓意所吸引。小说从一开始就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地狱般的乌托邦景象:疯狂愚昧的民众;没有情感的家庭;隐私和自由的剥夺;残忍的政府„„这无疑和中国*时代、苏联的斯大林时代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虽然奥威尔的作品与政治紧紧相关,但他的写作依靠的不是政治理论,而是从别人的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自己的经验和感觉。他所用的不是由精英知识分子所设计的社会改造计划和理论,而是用普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的文字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社会认识,以及对真实世界的真诚思考。

《一九八四》叙述了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茱莉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整个故事结构描写了一个恐怖的专制社会压迫民众的过程,而在这之中,主角温斯顿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清醒者,从一开始的觉醒到后来的试图反叛,再到最后被摧毁,都将读者带入了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

无论是《动物农场》还是《1984》,奥威尔总是会将丑陋的现实和阴暗的社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但最震撼读者的,不是社会制度的残忍或是主人公的悲惨,而是不给读者留一点希望的对人性的抨击。

《1984》通常被当做政治寓言来看待,但当我们揭开政治的面纱,便会发现这之中蕴含的更沉重的意义,以及这本小说真正抨击心灵之处——那就是人性的弱点。大洋国的专制制度可怕吗?的确可怕,但哪怕它迫使人们听从政府,迫使人们否认真相和历史,它也无法打败像温斯顿和茱莉亚这样的人,因为即使他们在外面积极地参加着活动,表现出对党的忠诚,他们内心依然相信着真相,追求着爱和自由。

《1984》最让读者震撼的,便是当大家将所有希望放在有反抗意识的主人公们身上时,奥威尔将他们摧毁得体无完肤。

什么叫做背叛?在被逮捕之后,他一开始就交代了关于她的一切。她也是一样。可是在受尽折磨之后,他还能面对他的审讯者,说:“可是,我还没有背叛她”。是的,那时他还没有背叛她,因为他还爱她。他不怕分离,不怕不能互相保护,不怕她会恨他,他唯一害怕的,只是自己不再爱她。当温斯顿被折磨得不再坚持真相,不再相信自己,也不再相信道德和人性,他也仍然相信自己的爱。他相信,不管他们被如何地改变,只有他对她的爱能够被一直坚持下去。

那时,他不相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自己不再爱她,直到这种力量真的出现。

《1984》的伟大就在这里:它不是给政治家或愤青用来研究治国之道的,而是给活生生的普通人看的。无关年龄、无关知识、无关贫富、也无关社会地位,《1984》一视同仁地抨击着每个人的内心,将心脏彻底刺穿。

他挺过了所有的折磨,所有的洗脑,拥抱着人性的最后一丝光芒——爱。但随后,他也面对了自己最恐惧的东西——那就是老鼠。当老鼠即将碰到他的脸,他最终歇斯底里地喊到:去咬茱莉亚,去咬她!

不知有多少读者在读到这里时,心里感到冻结。这是最后一丝光亮的堕落,是无尽黑暗吞噬的开始。拥有感人爱情的温斯顿,最终为了保全自己,彻彻底底变成了任由改造的非人类。

奥威尔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政治的警示固然重要,但通过对温斯顿的摧毁,他表现出了不同于世俗的反超人哲学。所谓超人哲学,便是指通过人类精神的自我超越来战胜苦难。当今的无数书籍和电影,无不在歌颂着人性的光辉,号召着精神的升华。可奥威尔却站在相反的立场,告诉人们寄托于人的自我升华是不可靠。人总是会有欲望与最恐惧的事情,当人们面对那些事情时,他们最终会妥协。也许有的人意志强大一点,有的人意志薄弱一点,然而就像温斯顿和茱莉亚那样,他们仍然背叛了彼此。《1984》真正想要表达的重点并不在政治,而是人性——怯懦、虚伪、有渴望、有恐惧、并且丑陋的人性。

这就是为什么《1984》是深不见底的黑暗。真正令人绝望的,不是环境所带来的悲剧,而是人性自己的千疮百孔所创造的悲剧。

读1984有感

1984经典语录

《1984》读书笔记

《1984》读书笔记

《1984》读书笔记

中国工商银行大事记1984

1984读书报告

1984 DNC Addre

万科大事记(1984—)

1984英语读后感

《1984 有感.doc》
1984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