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全文]

2020-03-02 02:29: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作者:许浩叶宇发布时间: 2006/10/13 10:09:11阅读:2354次

【大中小】[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关系到能否真正发挥高校各个系统的整体合

力,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还打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突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思想教育管理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真

正科学而有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发展

模式,意思是具体定型化的操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而定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但是假如没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实现有机的结合,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大的变化和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关系到能否真正发挥高校各个系统的整体合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大学生高尚道德的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2004年中央16号文则把“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上升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在认识上克服把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的倾向,在实践上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高校的整个管理之中,健全管理体制,发展管理模式。离开管理的教育,必然是无的放矢,软弱无力的,因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把握其规律性,对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既要确立科学的目标,以明确管理方向,又要制定必须遵循的准则,以保证整个管理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富有成效。[1](P371)现代管理中最怕“瞎指挥”和“花架子”,瞎指挥是不懂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无视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蛮干、瞎干、乱干;花架子是指不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或实效性,不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脱离实际和时代要求,花样翻新,大搞“形式主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须立足于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内容,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科学

而有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时代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的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日趋多元,高校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思想文化交锋的前沿阵地。境外敌对势力“分化”、“西化”中国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竭力想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我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原来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想方设法要把大学生培植成他们的代言人,与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日益尖锐。错

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以塑造人们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条件、实践水平基础上,教育内容是有所变化的。走在时代前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而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赋予该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内容和时代风格,是其享有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时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把握时代主题,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解答时代课题,适合时代发展,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不变,都是用无产阶级意识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但由于时代的演进,必然要求对教育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或者赋予原有内容以新的涵义,或者摈弃一些过时的内容。面对时代的剧烈变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内容体系,教育内容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理想化和泛政治化。理想化教育远离社会生活,缺乏现实人性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表面和形式,变成空洞的说教和被动地接受;泛政治化教育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了简单的政治任务,强化了教育的工具价值,弱化了教育的科学价值,结果是僵化了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诸内容要素的系统。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内容一定要不断地发展

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目前高校大学生约有2千万人,他们是富有生机、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历来吸引着党和人民的关注的目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但是大学生身上存在明显的弱点,已经引起了我们高度的重视。就宏观而言,当代大学生群体构成表现出规模扩大,来源多样,家庭贫困生、独生子女家庭学生日趋增加,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贫富悬殊的现象。就微观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普遍前移,而心理成熟期总体后移。在思想行为上,影响他们思想活动的因素日趋多样。大学生思想关注点日趋广泛,价值取向日趋多元。[3](P71)在大学生中间,一些人功利倾向过重,重视物质价值取向和外在条件发展,忽视精神价值取向和内在人文精神的培养,致使个人的发展因动力不足而陷于迟缓,或因取向不当而遭受挫折。一些人迷恋网络诱惑,乐于信息吞吐,在学习上远离经典,满足世俗;在价值取向上躲避政治,追逐感觉,权利意识、个体意识突出,责任观念、国家观念淡薄;在人际关系上缺乏关爱,缺乏和谐,心理承受力弱,人际冲突加剧,致使自身的发展陷于盲目和功利。这些变化和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出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大学生群体构成以及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及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关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构建富有针对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多变性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互动,现代社会环境对人们主观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复杂和突出。高校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相对而言,受社会环境影响更直接,更敏感。改革开放已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出现了诸如媒介环境、竞争环境和网络环境,它们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谓媒介环境就是有大众传媒构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影响力的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社会舆论强大,信息传递加速,思想渗透力强,因而对人们,特别是对大学生有广泛而强烈的影响。所谓竞争环境,就是人们在相互比较、竞争中所形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的环境。竞争环境的形成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自我价值选择,它改变了过去人们的依赖性,营造了广泛的竞争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学生的对个体利益的自主性。[4](P11)所谓网络环境就是人们用互联网装置进行交往、互动的一种场景,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表现实际的物理实在。网络环境具有现实社会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开放性、模拟性、交互性、形象性的特征,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正向激励和负面诱惑相互交错,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网络环境的存在和发展,突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范围,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思

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发展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社会,理所当然离不开发展。从理论上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有其优越的一面,全面继承了历史上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但不可否认,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打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突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转变思想教育模式。现代社会民主性增强,集权性减弱;自主性增强,依赖性减弱;规范性增强,随意性减弱;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的趋势,为我们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

(一)从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型管理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基本上是管理者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对被管理者进行灌输,但这种管理经验毕竟是局部的、片面的,可能仅仅适用于“前喻时代”。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正由历时传递转向共时传递,年轻的被管理者完全可以利用网络体验到超越他们年龄的生活感受,经验型管理的弊端在信息社会日渐显现。现代社会崇尚的是规范型管理,具有规章明确,原则性强,操作性强,体系健全,机制协调,运行有序等基本特征。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求高校的管理者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思想活动发展规律,必须在管理过程中遵守科学的程序规范和方法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掺杂管理者的私人感情或片面主观因素,确保用公认的客观准则,分析、选择判断事物,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能协调有序地顺利运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人们心灵深处的思想认识问题,其主旨在于塑造人的思想政治品质,操作难度较大。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肯定不会有良好的效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善于把原则性的目标转化为既可以具

体把握又具有可接受性的规格或标准,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高校“禁租令”的解除满足了学生追求个性自由,但面对学生校外租房人数渐增的情况,学校不应把加强学生管理停留在嘴边,而应制订相应的校外租房的程序和规定,寻求更具可操作性的

管理模式。

(二)从事务型管理向素质型管理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千头万绪,日常事务纷繁复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具体的琐事,管理者经常要充当教育对象的“保姆”、“消防员”的角色,整天忙忙碌碌,认为只有一头钻进事务性工作里才是务实的表现。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误解。如果他们的工作长期停留在单纯的事务管理上,实际工作的效果可能陷于低水平、实效差的状态。也就是说,满足事务型管理还不能充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要以每个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已任,承认和尊重学生的自身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以人的健全个体为根本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素质型管理模式强调尊重主体,崇尚个体,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比起事务型管理来,它具有更大的务实性。在高校贯彻素质型管理模式既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政治需要,又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它是真正贯彻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能有效促使教育者在使教育对象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素质型管理不但可以将每个学生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满足个体成才的愿望,而且可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

求。

(三)从管教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转变

管教型管理一般是管理者从既定的管理角度出发,忽视管理对象的具体利益,它天然地带有某种程度“专制”,采用的方式多数是“训导”,这种管理模式只考虑集体的权威,管理者自身的便利,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个人自由,往往容易导致管理者高人一等,目中无人的作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思想交流、思想管理的三者合一,管理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或方式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只有发扬民主作风,坚持民主方法,使民主原则深入人心,贯彻到每一个管理环节,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管理,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管理集体的作用,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吸收其他管理者的意见,集思广益,实施集体管理,不搞“一言堂”;倾听教育对象意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教育部最新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强化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学生的民主参与,比如承认“在校生的结婚权利”,新增了“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内容。在民主管理系统中,管理者的管理权限是有限制的,要受到被管理者的监督,这是支持和鼓励被管理者广泛参与的新型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

的平等和民主观念,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四)从灌输型管理向渗透型管理转变

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点,灌输

型管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种灌输绝不是生硬的、行政命令式的简单灌输。传统的灌输型管理过分夸大教育主体的主观作用,忽视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灌输效果并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双向过程,一方面,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发挥着主体作用。我们在强调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来理解他们, 多途径地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受教育者在参与实践中得到切身感受,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教育,追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面对网络社会无孔不入的海量信息,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匿名性特征,淡化教育痕迹,增强渗透意识,与学生进行坦诚而无所顾忌地互动交流,帮助他们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袭,引导他们在信息海洋中认清方向。诚如嘉格伦所言,信息本身没有意义,假如没有教育和引导将变得毫无用处,就像只有适当的温度才能把水变成冰一样,只有教育才能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理解和智慧。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就像一架织布机,能把千头万绪的信息最终编织成价值体系、自我尊严、自我价值乃至人类文

明。[5](P146)

(五)从单向型管理向全员型管理转变

建国以来,在我们高校都设置了学生工作部门,由学校党委副书记直接主管,专门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模式,它在社会交往相对封闭、学生人数不多的条件下非常有效。但面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并校体制改革,学生政工干部人员紧缺,传统的单向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促使我们转向全员型管理,全方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即:确立“三全”育人思路、建设“三支”德育队伍、形成“统一”管理的局面。高校应当要求全体教员职工在思想上确立“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全方位展开德育管理和全员参与的育人意识”的“三全”育人思路;高校应注重学生专职政工干部、“两课”教师、德育兼职人员三支队伍建设,构建“三三制”队伍体系,即队伍结构上由管理、教学、服务三类人员组成,使管理者、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都成为育人主体,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统一管理格局;高校还应健全广泛的管理育人网络:包括“两课”、“两校”(党校、团校)、“两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和五个常规教育环节,即入学教育、军训教育、劳动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毕业教育,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6](P69)只有把单向管理转为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确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真正有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即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继续深化,是一个由旧质到新质的渐进与突变相结合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绝不能为管理而“管理”,管理的目的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把学生“激活”。从现状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常常重管教、轻服务,停留于管好学生、“管住”学生。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缺少像教学工作那样规范和系统的考评机制,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人为因素过重,长官意识过浓,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管理模式上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办高等教育条件下形成的,高校根据国家的需要来确立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管理者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单向的作用关系。而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面对社会环境更加复杂,高校之间竞争愈加激烈,大学收费日趋昂贵的社会现

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绝不能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管理者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善于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人性化”,进而实现管理

模式的与时俱进。

(作者系1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教师;2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党委书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371

页.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1-19.

[3]陈俐.《略论德育视角下的个性培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5,8.第71页.

[4]许浩.《社会环境因素与高校政治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05,4.第11页.

[5]嘉格伦.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146页.[6]杨鑫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中国高教研究[J].2005,3.第69

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市场发展趋势

试析社区化管理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高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推荐]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全文].doc》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全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