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基础教育改革 的论文

2020-03-03 16:34: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基础教育改革下:呼唤个性

教育部 www.daodoc.com.教育文摘 康健 2002年12月13 《当代教育存在问题》

医学教育网 www.daodoc.com 演讲 余党绪 2009年3月18日 《个性的重要性》 小精灵儿童网站 www,new.060s.com.教育频道 范言斌 2011年11月1日 《未来教育,呼唤个性》

咸阳新闻网 www.daodoc.com 陈如平论坛 陈如平1995年2月5日 《澄清发展个性中的几点模糊认识》

天涯社区 www.daodoc.com 博客 步行者 2008年5月8日 《关于学生个性培养的探讨》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呼唤个性

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反思过去的100年,展望新世纪,我们应当为中国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同时,也为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而忧虑。因为当中国教育面临新的时代挑战的时候,无论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体制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可等闲视之的弱点,其中忽视个性是一个由来已久而又积重难返的弊端。

一、划一就是否定个性

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社会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教育就是要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出发去建立自己的目标。而在今天的教育体制当中唯独升学的目标是至高无上的。因为这样一种体制,很多学生被贬为差生,成为被学校、家庭歧视的对象。许多学生将童年时代的情趣、性格早早地磨灭了,消蚀了,将无数个性活泼的学生“塑造”成了划一的人才,其主要特征是会考试,得高分。划一的评价原则是考试,考则学,不考则废,毫不留情,只要应考分数高,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什么全面发展,什么个人爱好都没有价值。哪怕差个一分半分就会打你个心灰意冷,信心全无,甚至让你再无读书愿望。

二、封闭就是压抑个性

教育体制内部封闭性也无处不在。

1、学生被长期“关闭”在学校里,很少接触社会,很少直接参与社会服务,因而学生很难有主人的意识、兴趣的发展、眼界的开阔。

2、学生被长期限制在课堂里,一天学习8-10个小时,其中又多半在教室中度过,而在教室中以呆坐、听记为主,极少活动,就连小学生也不例外。根据最新的统计,小学生平均每天7节课,还有1.5小时的作业。

3、学生被束缚在书本之中。我国的教育制度十分强调教材的权威性,一切讲授,一切考试,甚至裁定一切是非均以书本为准。教材上的错误在修改之前,就只能依据错误的教材去讲。学生终日苦读苦考,形成了唯书唯上的思维方式。整个教育制度封闭,没有开放,没有弹性,所有的学生被关在里面,慢者、不适应者惶惶不可终日,快者、顺应者被裹足不前。学生一天的生活是封闭的。每一周仅有的休息日,也被各种名目的课侵占,或被考试侵占。因为,有的学校、教师、家长认为学生休息太多了,应当帮他们去“支配”一些,否则他们会“惹是生非”。

三、机械就是扼杀个性

机械主义使教育丧失原有的价值,蜕变成一种“训练”。这种“训练论”有时也会借用其它学说来装扮自己。在许多人看来,我们不但可以用固定的程式去“塑造”接班人,而且能够“训练”出各种“天才”。于是,许多学校和教师就不顾学生的个性,而把机械的训练强加给学生,如现在应试教学和竞争教学就是这样。当机械的教育到了极限就最好用机械取代,那么最终教师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个性,而且还会感到自己的职业与生存受到威胁。这种危险的程度似乎正在增大。教师在机械的教学中退化,教学质量又在教师的退化中下降,这不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吗?

当我们在这里陈述中国教育忽视个性的时候,有人会针锋相对地说道:正是这种划

一、封闭、机械的教育造成了金牌得主,造就了高分生,甚至称赞这种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制度。这是我所不敢苟同的观点。即使筛子里的“状元”就是你引为骄傲的。那么你知道被筛掉的学生的心情和命运吗?如果以牺牲全体学生的个性作为代价去换得金牌;如果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发展机会与权利作为代价去换取少数精英;如果以牺牲“尖子生”的个人兴趣与选择,剥夺其广阔活动空间,去换他们夺得高分的“天才分数”,难道是社会主义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吗?这决不是两难选择题!对于进步的社会制度来说,对于现代教育制度来说,民主化是一个必要条件。

在民主化基础上的个性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因为个性属于全体学生。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精英教育”将无异于封建时代的贵族教育,不过那是连资产阶级也都为之痛恨和摈弃的制度。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呼唤个性,因为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更加宏伟的历史任务,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目标的实现将需要有个性的新一代!

未来教育,呼唤个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各种事业的发展。而人的素质,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特点和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人才有自己的个性,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需求。而在应试教育中,视各具个性的学生为一律,把主要目标放在文化知识的传授方面,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顾学生的天赋,无视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愿望和特长,而以升学为惟一目标,这种教育背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违背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要发掘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以适应充满竞争的未来社会。

清代的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应该给当代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不拘一格,就是要全方位地从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天赋,不但不能够压制、扼杀,还应该因势利导地加以发掘,启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造就出各具风采的时代新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首先,要有观念的转变。要认识到学生是各具个性的,他们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基于这一出发点,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而且必须是具有灵活性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要求。要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天赋。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有的学生擅长美术,有的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对写作情有独钟,有的学生热衷体育竞技……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忽视了这些个性特质。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那种“以分取人”的陈旧教育思想,应该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新的教育观念。

其二,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和条件。素质教育是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为前提的,人的身心发展表现为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我们要兼顾人的身心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规律,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往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因为其某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

而扼杀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其三,提高师资素质,适应个性教育。俗话说“打铁先要榔头硬”,而我们的教师可能自身素质上存在着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因而要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是思想素质,而且特别要提高发展自己的个性素质。一专多能,并非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的教师除了教自己学科的书,对其他领域不闻不问的现象,

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

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丰富的科学家,还需要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运动健将、创造家、发明家,这些人都要在学校培养出来,而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做

到。

个性发展教育需要以教师个性为基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有人说:“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则在教师的个性”。

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就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一定是有价值的人,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 因此,我要大声地告诉我们的老师:

“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 “完美的个性不存在勉强。“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学习,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生的兴趣,是不当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时,教育并不是要我们去在学生身上建设什么,尤其是当我们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进行统一而标准化的建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小心冀冀地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教育已经成功了大半。”

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期末论文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练习题

《关于 基础教育改革 的论文.doc》
关于  基础教育改革  的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