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2020-03-03 14:08: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时间:2012-5-21 10:30:51 )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学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仿,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容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样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

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

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

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做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

新课程强调,新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之成为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那些只能“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以很难胜任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加之现在的小学生的美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他敢于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他们把更高要求赋予了我们教师,由此,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够有真正意义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能,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那么,当今的教育形势需要怎样的美术教师?

打开江苏版小学美术课本,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除了本学科知识外,还涉猎到科学、文化、生活、人文以及现实生活等方面,高度体现出学科间的交叉与综合。“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所以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同时美术课程也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由此,小学美术教师仅用本学科的技能与理论来“教书”是完全不够的,更不用说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所以,美术教师的知识面要尽量广一些,杂一些,深一些。在专业技能方面,应该做到“一专多能”。所谓“一专”,是指美术教师应精通一项技能,无论是素描、油画、国画、水彩或手工。美术教师要“一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美术要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需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加深理论认识,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评价和创造的能力。所谓“多能”,指美术教师的能力应全面,包括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水平,乃至是其它艺术学科的技能,如音乐学科的一些素养,这些能力不求过于高深但求实用。于漪先生说得好:“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这是真话,不刊之论。我要补充的是„除了准备好这一桶水之外,还应该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去向源头汲取活水”。因此,我们美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平时要加强美术文化修养,多看美术史及专业理论书籍,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注重人文素养的学习和积累。这样才能使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的领悟水平。

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由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美术教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实施美的教育。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欣赏课中,一些成功的名作后面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让学生懂得这些典故有助于学生理解画家为什么这样画?为何而画?让他们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感知优秀作品的艺术美。如果美术老师没有较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这样的欣赏课是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的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广博的知识面是个性魅力的基础。在学校里,知识广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美术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年少时就得益于两位博学又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教诲。其中一位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先生,他在音乐、话剧、美术、书法、佛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还有一位是精通音乐、诗文、绘画、金石、书法、理学、佛典、外文、自然科学的文学家夏丐尊先生。他们都推崇“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要做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大家试想,这样的老师会对丰子恺的一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如是说:一位教师,除了本体性知识以外的广博的知识,对于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与本体性知识同等重要的意义。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广博的知识面作底蕴,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气质修养才会显得优雅不凡,同时也是个性魅力的体现,这样的美术教师更懂得尊重学生,懂得感情,懂得怎样与学生沟通,懂得理解、善待、宽容学生,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每一个孩子,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事业的创造者,用不断开拓和进取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认识,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好。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笔

(2007-11-26 15:42:54) 转载▼

分类: 教育随笔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美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教学情况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 .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感悟教师职业

美术教育1

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一、带学具纳入学生美术成绩的一部分

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我特意准备了个记分册,上面分年级、分班级写上了学生的名字。新课标精神明确指出:鼓励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来表现作品的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等。于是,在我的记分册上多了一项成绩——带学具分。

在美术课上,学生不带学具,我想是所有美术老师都很头痛的问题,我刚开始实行这个策略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五(3)班成文同学就明显的表现出他的排斥心理。当我讲完新课,乘学生制作的时候,点名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时,问他带学具没有?他都不会搭理我,于是我在我的记分册“成文”名字后画了个“O”,表示这节课他没有带学具并要罚抄美术书上的理论。第二次上美术课,我检查没带学具学生罚抄情况时,成文说他上次带了工具,有班上谁谁可以证明,并拿出上节课的作品表明上节美术课他按我的要求完成了作业,他的态度对我说,我罚他是错误的,我没有追究他的罚抄问题,但上课开始留意他的表现了,当我点他名询问他带学具时,他依然低头装着没有听到,不搭理我,但是他做作业并没有找其他同学借用具,而是时不时在书包里换着彩笔颜色,的确如他所说,他是带了学具,并且在课堂上认真地按要求完成作业。

那是什么原因,他要排斥我的做法呢?我想他一定是误会我这样做是为了故意刁难他们,故意和他们过不去,故意整他们。于是,我对全班的同学解释我为什么要把带学具纳入成绩的一部分,那是对自觉学习的同学是种肯定、表扬、认可。即使没有带学具的同学的“罚抄”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美术书上的理论只有一篇古诗的长度,那样的抄写叫“罚”吗?我更希望你们不抄,能带学具,能好好利用课堂的时间完成作品,你抄得多,你的美术成绩就越低呢! 如今,所有学生都习惯我上课统计学具情况,带了学具的同学很自豪的告诉全班同学:“今天我带了学具。”没有带学具的同学会很不好意思,有的时候,我扫一眼见大家都带了学具,不打算点名统计时,同学们却会以为我忘记点名,还要提醒我,由于学生自觉带学具的良好习惯养成,每次上课偶尔只有

二、三名学生忘记带学具我都不罚抄了,还鼓励班上的学生助人为乐帮助他们呢!

二、美术教师不可缺少的随身器材——相机

标理念下的美术课提倡学生用多种材料表现作品,这也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及时地为学生每次作品作好评价工作,优秀的作品用相机留下永恒的印记。

最近,我上五年级课,学习《陶泥的世界》一课,本应该让学生用泥巴拍成泥板,搓泥条完成作品,但我们这儿条件有限,一没有专门的美术制作室,二学生没办法找到无杂质的泥土,三如果用泥,课间清理难度大,会影响到下节课的老师授课。于是,我让学生们用彩色橡皮泥代替泥巴来制作。

我示范如何团、搓、捏等常用手法后,还告诉学生如何用牙签固定,粘贴橡皮泥,如何配色等,学生开始制作时,我拿出了相机,学生们看到了,都兴奋得不得了:“老师,给我照张像!” “老师,给我照张像。”

“我要给认真制作的同学拍照,我还要给做出优秀作品的同学们拍照呢!同学们,加油吧!” 这下学生们学习兴趣更浓了,我的相机也捕捉到了很多精彩的瞬间。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生活在科技发展迅速时代的美术教师,如今,我电脑里学生作品越来越多,看着照片中学生们的笑容及辛苦劳动的成果,想等他们长大了,再看到儿时的成长足迹,一定会回忆起童年的幸福快乐!

三、不能轻信网上的教案

为了图方便,从网上下载了

四、五年级新课程标准的美术教案,也就没有深钻教材,就按网上教案上课了,才上第一课《万绿从中一点红》(五年级上册)我就发现问题了,教案上的目标是:认识色彩的对比,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重、难点是:认识色彩对比和如何运用对比色。而实际上在四年级上册第五课《色彩的对比》的目标、重难点才是这些。仔细看《万绿从中一点红》这一课教材上的文字,才领会到这课的目标和重难点是如何将对比色谐和的放在一个画面上,教材中介绍了三种方法:

一、改变一方面积大小;

二、改变一方的色彩明度或纯度;

三、用黑、白、金、银沟出主题形象。

四、美术记分册

不知道其他的美术老师是怎么样评价学生学期末的成绩,以前,我每次上课的时候发作业本,下课收作业本,课间批改,开始的时候本子比较齐,后来本子越来越少,学期评价时只能凭自己对这个学会上的印象评分了。 这学期,我订了本记分册,共三本,分别记载我带的

四、

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作业成绩。每次学生作业时,我开始批改上次的作业情况(因为有的学生比较慢,一节课完成不了作业任务,所以留业余时间让他们可以修改、整理、完成作业),并当学生的面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或表扬作品我欣赏的地方,然后及时地把成绩记载到记分册里,制作类的作业优秀的作品我会拍成相片收藏起来,其他的作品的分数当场就要记录在册。

自从有了记分册,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变积极了,以前有的“懒”学生可以“浑水摸鱼”拖到后来,老师也记不得了,他就没有事了,而现在无法“躲避”,记分册上他做了几次作业,哪次的作业不合格一清二楚的,作业拖欠多次后,我就每节课点名“提醒”他,直到他把作业补完。例如:四(2)班的李坤、刘元碰在

五、六次作业不合格被我点了几次名后自觉利用课余时间补作业,到现在作业基本上合格完成了,还有六(1)班的丁娜同学被我连续2节课点名“提醒”,她的作业在第三次就全部合格并上交了美术作业本。

有了记分册,我对学生的作业情况一目了然,班上哪些同学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谁作业完成的态度认真,哪些同学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哪些同学虽然绘画方便不行但是动手制作能力却不错,那节课的作业任务比较多的学生难以把握等等。

有了记分册,对学生学期末的评价不再模糊凭印象打分了,而可以根据作业情况有数据地给孩子一个比较公正的等级。

有了记分册后,虽然事情变多了,但却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积极完成每次布置的学习任务,那累有何妨呢?

五、原创还是临摹

《画故事》是六年级教材中的一课,我要求学生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创作故事情节,分出四幅——八幅表现故事内容的草图,第二课时完成正稿,第三课时,修改正稿上色,第四课时上色完成。说到原创那是件对成人来说到是难事情,所以我也允许学生仿画,六(3)班柳仕林同学画的是《乌龙院》里的选段,临摹的很精美,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幽默,班上原创的同学就不平地说:“老师,老师,他是抄书上的啊!”我就向同学们解释,同学们所说的抄在美术学科来说的就是“临摹”,我自己也是从临摹中爱上美术学科的啊!临摹连环画可以练习线的应用、构图方法以及色彩搭配,“所以柳仕林同学„抄‟得不错,我要给他这次作业„优‟。”听了我的话,有部分学生也开始临摹自己喜欢看的漫画作品了。与其他们随便应付我的“原创”,还不如来幅精致的临摹呢!看到他们相互炫耀自己的作品,比手划脚地讲叙画中的故事,然后开心的大笑,我想这不正是故事画给孩子们带去的愉悦和成就感吗?

六、学期小结

2007年就快结束了,回想这个学期的工作情况,我自己觉得还算比较满意的,对每个学生公平、公正地评价。去以前上课,每节课讲了十五分钟就让学生动手练习,保证学生每节课都有二十分钟的制作时间,在学生练习时,我就来回看看是否有学生需要我的帮助,实际上这样方式的效率很低,课后,批改作业,你会发现学生的作业本会越来越少,而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每周和学生见面就只有2节课而已,是不可能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讨要作业的。再说,新课标理念下的美术作业,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来展示学生作品的。也就是说表现同一命题作业,学生可以绘画,也可以制作,作业收了又往哪存放呢?很不实际的问题来了。我采取的方法是制作方法的作品可以当场完成向同学们展示评分,也可以在课堂上没有制作完的带回家继续完成,下节美术课等我上完新课检查评分。好的作品集中拍照留底,别小看别作品照的影响力,孩子们天生就爱自我表现,当老师夸奖他的作品不错、很棒已经开心的不得了了,老师还会给他和他的作品拍照,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会促使学生们多动手制作作品。

我记得我刚工作时,学校有位快退休的老师是班主任带语文学科,兼任几个班的美术学科,无意间发现他有个记分册,每次收上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后,还要仔细的在记分册上记一笔,无论是语文试卷的成绩,还是作业成绩,就连兼任的美术学科成绩他都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记录,别小看这项工作,虽然不起眼,却会消耗大量的私人时间完成,而那时候的我,却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认为很傻,而今我深深体会到这是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学生公平评价的准绳。

教师的工作凭良心,想混真的也很容易,想得到奖状也很容易,但是能一心塌实的为学生默默付出,默默贡献却真的很难。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笔

2012-05-21 19:23:39| 分类: 教学随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学期我依旧是上两个年级的美术课,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在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

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 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推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推荐]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doc》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