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总结

2020-03-03 11:13: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0——2011年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培训)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东关小学每个年组都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了展示,听完展示课,有几点心得,跟大家交流,同时也为以后语文实践课提供方向。

一.优点:

1.弘扬主体。

儿童并不只是受教于成人,他们具有内在的生命潜力,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不是静止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体验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实现主动地发展。 2.营造氛围。

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选择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中,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类的全面对话,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探求,共同体验,共同实现自身价值,共同完善健康人格,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真实的、沸腾的生活。 3.注重操作。

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学生在做动作中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即“从做中学”,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参与,直接接触各种事实在心灵上获得深刻印象,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使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4.加强合作。

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帮、互学、互教活动。学生互相学习、讨论、争辩。不同见解、不同意见相互碰撞,引发各种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认识差异和认识矛盾,使师生间的信息联系与反馈在多方面、多层面上交流、开展。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学会展示,开阔学生思路,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5.鼓励创造。

创造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儿童生命运动取之不竭的内在动力,教育教学的天职就是要激活儿童的创造性,着眼于创造,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现。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重演或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等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突破口,运用不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

二:建议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构建学生生活板块,把语文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强烈的表现欲,或通过表演等形式再现生活,达到融合活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摈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达到对事物、行为、情感的内省体察,最终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培养情感、态度、观念等。

2、应让学生多参与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能仅把已有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辅助材料,通过学生的耳、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提出疑点,从语文学习中发现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反复观察、实践、讨论、搜集资料等,在个别与共同探究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形成合作的氛围。

3、注重反馈。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根据事先写好的教案实施教学,忽视或者无法预料到学生主体的差异和特殊 性,以及课堂活动实施情况,往往出现不顾实际,“照案宣讲”,“赶时间”现象,小学语文综合活动教学,由于“活动”、“综合”的可能内容绝大多数取决于学生,学生的联系有多广,活动表演的时间有多长,触接的内容有多深,往往不为教师所左右,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掌握。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地控制教学过程,不要被已设计好的“教案”所束缚,特别是对那些有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鼓励。不强求要求的一致,使各层面学生都感到学有收获。这种学习,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

4、提供相应活动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教学,应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更宽裕的时间,倡导实行“三一制”,即第一,教学、活动、自学的时间各三分之一;第二学生阅读积累分三个层次要求:核心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最基本要求;紧密层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旨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较高要求;松散层要求,面向少数在语文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体现较高要求;第三,书籍分三类:必读、选读、参考。在张扬个性,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分自定。为学生的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时空。这样,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始终处于积极的相互合作而又相互竞争状态,大家都能更多地接受同伴的关注,又能更多地接受同伴的帮助,自信心增强,人际关系健康和谐,有利于学生相互作用的发挥以及独特思维风格的形成,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和积极的交往状态,为个性的张扬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学生自我组织,自行探讨,交流研讨,自我发展成为可能,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得以真正落实。

5、教师提供相应书刊。

传统语文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把很美很有生命力的一篇篇文章肢解,蜕变成一个个僵化的问题或试题,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苍白和学生视野的狭窄。小学语文综合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接触、领略祖国语言文化宝库的丰富浩大,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小书房学习策略,即由教师提供相应书刊让学生在相关内容领域中自由阅读,互相切磋,在与老师共同讨论,共同参与的多向多边活动中探索、寻觅、汲取知识。学习一篇教材,一般提供3-5本相关书籍,3-5篇相似文章,甚至教材的作者身世,创作背景、评价等,包括利用网络技术,向学生呈现数倍于教材的内容,甚至几十倍于教材的内容,由学生选择、自主组织阅读,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积累、如何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广泛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能力。

6、提供成功展示平台。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时机、途径和场合。在综合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组织开展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每天固定时间开设五分种新闻发布会;举办专题辩论会、演讲会、读书读报心得交流会;“我手写我口”每周佳作选评等。组织学生写新闻,参与校报的编辑;成立“小记者团”,自编小报;成立“小播音组”,办好校红领巾广播等,成立各班“佳作搜集团”,评点佳作等,为学生创造较多的语文综合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感悟,在应用中提高,让学生有选择地展示自己,展示成功,达到在展示中发展自我的目的。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

(培训)

桓仁县东关小学教导处

2010年12月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五年级综合实践展示活动主持稿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方案

二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总结.doc》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