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社会经济调查

2020-03-02 23:22: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世间亘古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当人们回首走过的足迹,历史匆匆的脚步与时间的逝去伴随的总是或触目惊心,亦或是点点滴滴的蜕变,也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号。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故事的发展、一段历史的传承、一个时代的变迁,总是述说着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经济、多姿的人文情怀、秀丽的异域风光、华灯初上的繁华、追逐潮流的旋律。昆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民族和谐的家园,每个人都见证着她从贫穷落后到风生水起的沧桑巨变,百年风云。作为一个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们的生活起居都与这个城市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关注这个城市社会经济跳动的脉搏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昆明的兴衰来自人们共同的奋斗。让我们走进昆明、体会昆明、认识昆明。

一、昆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概况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市辖6区1市7县,1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6万,其中常住人口643.2万。昆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前沿和重要门户,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作为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昆明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航运五大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5000多公里等级公路通达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6条高速公路辐射全省,4条国道通向四川、贵州、广西和越南、老挝、缅甸。8条国内铁路交汇,4条国际铁路出境,构筑起昆明“八出省、四出境”的铁路大通道。设计旅客吞吐量6500万人次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即将竣工投用。 (二)人文情怀

昆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3万多年的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的滇中文化史、124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都市时尚文化和边疆异域文化。公元765年,南诏国修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昆明誉为“壮丽大城”。昆明是世界伟大航海家郑和、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重九起义”、“护国首义”、“西南联大”、“一二•一”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32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项。 “滇剧”、“花灯”等地方戏曲广为人知,“昆明斑铜”工艺品独具特色,“滇菜”蜚声海外。

昆明民族众多,风情浓郁。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有3个民族自治县、5个民族乡、47个少数民族村委会、2196个民族杂居村,世居民族26个,少数民族人口88.98万,占常住人口的13.84%,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又保持着各自的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延续着各具特色的习俗、风味独特的饮食、风情浓郁的歌舞、绚丽多彩的服饰、风格各异的建筑。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回族的“开斋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民情。

(三)地域风光

昆明四季如春,风光秀美。地处云贵高原,市中心海拔1895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靓丽明珠。“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075毫米,年均日照2200小时,无霜期240天以上。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无处不飞花、处处都是景,是享誉世界的“春城”、“花都”。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石林、世界园艺博览园、“高原明珠”滇池、“东方雕刻艺术宝库”筇竹寺五百罗汉、云南民族村、云南陆军讲武堂等著名景区景点,是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

(四)自然资源

昆明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地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脊椎动物500余种,野生植物1200余种、花卉460余种,花卉、药材等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矿藏资源主要有磷、盐、铁、钛、煤、石英砂、粘土、硅石、铜等,以磷、盐矿最为丰富,磷矿探明储量22.77亿吨,岩盐储量12.22亿吨,芒硝储量19.08亿吨,东川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有滇池、阳宗海等高原淡水湖泊及众多大小河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4.9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132.3万千瓦,可开发量39.7万千瓦。地热资源分布较广,出露的温泉有50多处。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五)产业结构

昆明地位特殊,产业集中。作为全省唯一的特大型城市,2011年,昆明以全省5.3%的面积,集中了13.9%的人口,实现了28.68%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占37.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42.39%,外贸进出口总额占74.9%。农业形成了粮、烟、畜、菜、花、果等六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建成了中国花卉种苗繁育中心和亚洲最大的花卉市场。被列为“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国家级实验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工业以4个国家级、16个省级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体系为支撑,形成了以烟草、冶金、机电、医药、化工、电力为支柱,门类齐全、综合性较强的工业体系,名优卷烟、精密机床、光学仪器、磷化工产品、天然香料、云南白药等产品驰名中外。以商贸、旅游、文化、金融、信息、会展和现代物流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昆明政策优惠,充满活力。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云南省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政策支持。通过持续推进软环境整建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20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始终保持全国同类城市最少水平,投资发展环境宽松优越。全市共有4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30家保险公司,2家证券公司,4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各类驻昆商会140多个。有高等院校13所,在昆中央、省属重点科研院所12家。近年来,沃尔玛、百事可乐、波音、家乐福、卡特比勒、巴斯夫等世界500强和中铁、中铝、武钢、南车等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昆明。

二、现代新昆明建设情况

2003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城市规划与建设现场办公会议,明确了“一湖四片”、“一湖四环”的规划方向,作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昆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代新昆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080.1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20.37亿元,年均增长12.7%;地方财政总收入从227亿元增加到559.6亿元,年均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0元,年均实际增长10.5%和8.5%。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各族人民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与挑战,锐意进取、奋力拼搏, “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9.58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总收入700.9亿元,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1.11亿元,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1.73亿元,增长20%。

一、

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16.7%、12.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46.3:48.4。非公经济占比达到44.8%。实际利用外资12.74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100亿元,分别增长26.3%、15.75%。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20.22亿元,增长18.3%。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9%。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主城支次道路改造稳步推进,环湖公路和三环闭合通车。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即将投运,

1、

2、3号线快速推进,安宁至嵩明市域铁路开工建设。长水国际机场即将投运。昆明铁路枢纽、沪昆客专、云桂铁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暨云南炼油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主城公交出行分担率达40%,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93%。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536件抗旱应急工程启动实施,解决8.1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主城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四创两争”扎实推进,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加快呈贡新区建设,市级行政中心顺利搬迁。用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市”政策,开展扩权强县、扩权强镇试点,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以全域城镇化为抓手,山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140个,全市城镇化率达65.4%。

(四)是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85元,分别实际增长11%和13.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49%,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21万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29万套,解决4.43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扶贫工作成效明显,解决4.92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滇池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阳宗海水质达到III类水标准。强化污水收集处理,主城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10.5万吨。新增城市绿地137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3.6%。植树造林37.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06%。狠抓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均完成目标任务。

(六)是党的建设富有成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圆满完成市、县(市)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大、政协工作成效显著,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宣传、统战、民族宗教、双拥、老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业经济发展和非公经济发展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努力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但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工业企业“小而弱”的特征比较突出,整体竞争力不强。不仅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大中型企业,更缺乏小巨人式的小企业群体,在众多小型企业中,普通小型加工企业仍占主要地位。

(二)在新一轮深化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中,绝大多数企业对改革积极性都较高,但因企业负债高、净资产少或是完全处在负资产状态,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支付困难,使部分企业改革推进步伐缓慢。

(三)我市的工业起点比较低,经济总量小。企业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能力不强,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少、力量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四)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滞后,品种单一,技术落后、经营粗放、市场份额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对农业和自然资源依赖过重,缺乏深加工的项目,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五)工业企业缺乏技术人才,特别是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必须的职业经理人。

四、发展规划

(一)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联系帮扶挂钩工作:重点协调解决资金、土地、煤、电、油、运等存在困难和问题,帮助停产半停产、负增长企业尽快复产、达产和扩产,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深入贯彻落实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加强工业运行调节,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相继制定了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区将出台配套的工业发展实施方案。

(三)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准确、全面做好经济运行的分析、预警,加强监测分析,重点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监测规模企业综合效益指数的变化。

(四)引导和支持企业做精做专,做强做大: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中有一定规模、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吸纳劳动力多的企业实行跟踪扶持和服务,进行重点帮扶,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和项目作为“龙头企业”培育对象。用足用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建议市财政根据财力,每年在已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在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工业项目,技术改造和创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循环经济等的贷款贴息、资金补助和奖励。

(五)努力培植大企业、大集团,增强我市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项目,利用大企业带动我市工业企业质量的整体提档升级。二是实施产业升级工程,重点发展以永保水泥金山分公司为代表的建材产业集群;以大研粮贸代表的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以黑白水电力为代表的水电产业集群;以毛纺织品、民族服饰为代表的服装纺织产业集群;以先锋糕点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贡和实业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集群;以旅游标识及产品征集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开发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鼓励引导企业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鼓励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加快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产业链优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六)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引导企业强化管理。重点是加强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通过严格的成本核算,向管理要效益。一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努力争取长期稳定的信贷支持,二要引入战略(投资,充裕资本金,降低资产负债率。三要严格资金管理,强化财务预算,防范财务风险。推进企业信息化,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七)促进工业园区规划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发展工业园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目前金山工业园区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对工业园区进行专题规划,以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争取列入省级工业园区,最终推动市工业经济水平整体升级。

(八)进一步抓好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工作:以“降低能耗、循环利用”为准则,逐步建立起工业生态化、资源节约化、废物资源化、能源清洁化的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实现资源型经济向生态型经济转变。重点抓好水泥有限公司实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转产发展工作,根据省政府文件规定,力求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工作。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九)突出抓好机关管理,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创新型、高效型”机关为载体,建立健全机关工作各项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机关争先进位奖罚方案,促进机关工作全面进步,建立机关干部工作量化考核体系,推进机关工作上水平;建立党委成员联系重点企业责任制,机关干部联系规模企业责任制,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以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干部的政绩观,强化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干部干事创业,履行职责的素质能力,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

(十)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加强党建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继续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好“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班子的整体合力;努力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和深化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能力、发挥党员作用”为目标,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全面推进“党员承诺制”,抓好《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企业“党员先锋”工程,“素质提升”工程、“暖人聚心”工程和“三百”工程,完善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春风里,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赋予我们新的时代历史使命,为我们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定正确的方向。同时坚定发扬大山品质、高原情怀的精神,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坚定信仰,努力为我们的共同家园而奋斗,总有一天,也会用硕果给历史奉献一份满意的答卷,并自信地说,我们没有负于我们的时代。我们始终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昆明的社会经济将会步入一个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时期。昆明将会书写更辉煌的历史篇章,昆明的明天会更好!

您好春城,您好昆明!

社会经济调查

社会经济调查日记

社会经济调查实施方案

社会经济调查实施方案

社会经济调查个人总结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问卷(一)

1—150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问卷

成立地区社会经济调查队请示报告

社会经济调查报告

阿左旗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总结

《昆明社会经济调查.doc》
昆明社会经济调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