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三年医改工作总结

2020-03-02 07:27: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鸡*县三年医改工作总结

我县医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按照省、市对医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医改工作的进展,现将我县三年医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改工作完成情况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我县开展了城镇及农村居民门诊统筹工作,并开展了大病门诊,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算,方便了就医群众。结合省、市文件精神,修订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我县新农合参合人数逐年攀升,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了70%。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最高限额为5万元。资助困难人群参合,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了15%以内,确保了基金平稳运行。参合农民就医实行“一卡通”,方便了群众就医

2、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是认真执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县为第三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单位,于2011年2月18日启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明确了金通泰医药有限公司为药品配送单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通过网上点击采购,零差价销售,并于2011年6月10日至17日间对乡镇卫生院非基本药物全部进行了清理。2011年6月26日后,执行了新的基本药物招标价格和药品配送办法(含省增补药品),通过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减轻了,医院门诊人数增加了10%。老百姓医药费用下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执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并通过省级统一招标采购,药款支付不超过30天。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执行了一般诊疗费的收费标准。二是完善、理顺了管理体制。为保障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制发了《鸡东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将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机构全部纳入综合改革范围,按既定目标完成了综合改革任务,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我县乡镇卫生院编制为340人,根据《关于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的通知》(鸡东编[2010]12号)文件精神,我县乡镇卫生院编制核定为258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城镇户籍人口的千分之零点八进行了核定,核定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为78人;并将编制已纳入日常管理。三是扎实开展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根据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卫生局制定下发了《鸡东县卫生局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鸡卫发[2011]14号)、《鸡东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鸡卫发[2011]15号)、《鸡东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竞聘上岗考核投票办法》(鸡卫发[2011]16号)《关于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的通知》(鸡卫发[2011]17号)等相关文件,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人,择优聘用的人事制度。于2011年4月17日通过竞聘有14人竞聘到11个乡镇14个卫生院院长职务,216名职工参加了乡镇卫生院岗位竞聘,竞聘上岗后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了《鸡东县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聘用合同》,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单位实际制定了各岗位考核标准;为保证乡镇卫生院正常开展工作,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核定编制数进行了岗位设置,医疗卫生专业技术编制占90%,其中,公共卫生编制达到了25%,中医中药岗位编制达到了的25%。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未发生上访等事件。四是公共卫生单位与基层医疗机构认真实施了绩效工资。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规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程序指导意见的通知》(黑政发[2011]8号)、省卫生厅厅长赵忠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吕克樑在全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鹤岗现场会的讲话和鸡西市人保局、财政局和卫生局《关于鸡东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批复》(鸡人保[2011]10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公共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按文件要求实施了绩效工资,分配系数是按照岗位系数0.8-1.2、考核系数0-1.5进行了设定。绩效工资除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提高10%部分、艰苦边远津贴、地林区津贴、滚动升级、卫生费和护龄津贴部分为绩效工资,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60%,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4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照《鸡东县乡镇卫生院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及出勤等情况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鸡东县乡镇卫生院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年终根据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

3、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年来,为乡镇卫生院招收了定向免费医学生7人,安排了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147人次,培训乡村医生575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23人次。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方便了群众就医。同时,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用药进行了系统培训,保证了用药安全。

4、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了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惠及人口112万人次。依托鸡东县人民医院建立了鸡东县急救站,院前急救体系逐步完善。

5、推进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为提高县医院的服务能力,共投资5千余万元新建了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预计2012年5月份可投入使用;为加强县医院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几年来,县医院共派出30人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与鸡西市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同时,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优化了门诊诊疗流程。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三年的医改工作,全县的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参合农民的积极性。2008年参合人数为11.75万人,2011年参合人数为14.38万人,参合率由2008年的96%提高到了99%以上,筹资标准由2008年的80元提高到了250元。

2、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职工工作积极性。200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药养医,职工工资不足档案工资的70%,开展医改以来,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和开展了公共卫生服务,国家、省、市、县相关政策的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工资达到了我县平均工资水平,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极大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职工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公共卫生工作惠及于民,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自2009年开展基本工作卫生工作和重大公共卫生工作以来,人均公共卫生经费从15元提高到了25元,受益人数达到了112万人次。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县累计建立城乡居民档案112017户,269987人,常住人口建档率达到100%;二是开展了健康教育:设置宣传栏360个,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074次,出宣传栏1074期,印发宣传资料12种,发放宣传资料27万册;三是开展了预防接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24014人;疫苗接种率达到100%。四是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传染病疫情漏报和网络直报质量调查,全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100%、报告及时率100%、传染病报告准确率100%;五是开展了儿童健康管理,累计管理9660人次,访视率为90.2%;管理率为91.35%;六是开展了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重点进行基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辖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数为1179人,管理率达到91.04%;产妇产后访视率达到91.43%;七是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17617人,已接受管理的有16908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96%;八是开展了慢病管理。全县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4295人和3114人,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体检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4236人和2984人,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为99%和96%;九是开展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全县重性精神疾病病人828人,随访率为100%。十是开展了重大公共卫生工作。通过三年医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一致好评,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1.34万人次,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2.21万人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3178人次,补服叶酸2095人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74人,建造无害化厕所200座,通过公共卫生项目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卫生工作的认识,对保障自身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医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影响,二是部分病人外流到私立医院较为严重,三是基本药物配送到位不及时或不能到位。

四、工作建议

1、我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为258人,在编在岗位人员为234人,使乡镇卫生院有一部分空余编制,便于以后逐步补充人才,改善医务人员队伍结构。在增补人才方面给予一定政策。

2、医疗设备投入应征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意见,按需投入。

3、人才培养应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及内容。

三年医改总结

三年医改工作汇报

医保局医改三年工作总结

三年医改公共卫生回头看

山海关医改三年总结

医改工作总结

医改工作总结

医改工作总结

医改工作总结

医改工作总结

《鸡东县三年医改工作总结.doc》
鸡东县三年医改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