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开始——读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2020-03-03 17:55: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郭宋立:从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开始

——读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郭宋立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开篇第一句话是:“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在我看来,此“知”不只是“知史实”,更是“知如何判史实”,即如先生所说的“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我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便是从矫正自己的二“知”开始。

以前若要我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政治,我很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蹦出“封建专制”来,并且略带鄙夷。至于为什么“封建”、为什么“专制”,除了“皇帝”、“家天下”这些宽泛的概念以外就无言以对,更不论“封建专制”呈现怎样的形态、对于传统中国的意义了。

就拿“专制”来说,今人多以为在中国古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只要皇帝足够强大,就能随时收回臣子的生命和权力。这里就混淆了“皇帝”与“政府”的概念。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至少在宰相还存在的明朝之前是如此。

其实本国制度自有其合理性。西方政治思想发源于古代希腊罗马,他们国土小、人口寡,所以城市居民参与政治决议比较容易;同时海洋民族受环境限制,一旦发展就要向外征服,形成帝国。中国则是地大、人口多、以农业立国,发展模式从来都是向心凝结,因此不适宜推行近代西方的民选制度。所以,“我们若非专凭自己时代判断,来吞灭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已

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是一种自然的办法”。由此可知,一国的制度必然有其根源所在,而每一项新制度的运用必须与本国传统相配合。

此外,抱着理性务实的态度了解本国历史,能帮助我们解答今日的困惑。譬如说如今我们在政府系统里办一件很简单的事,常常要经过市县乡镇等好几关的重重审批,行政效率很低。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变迁里就能找到答案。以官级为例,汉代“郡太守-三公-九卿”之间升级转换灵活,故各级安于本位,人事变动不大,行政效率也高;及至唐代,因州县多分级,朝廷为奖励地方官而升调快速,但上下级难以流通,官品中渐分清浊,行政效率开始降低;此后的元明清代在地方政治上也就延续这一传统。所以,如今的行政效率低还是表象,官场清浊明显则是问题核心。几百年的清浊孕育了中国式的“关系”,若不是出身名门,或者和名门联姻,一个县长想要做到省长真的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由“吏”变“官”了。

了解本国过往历史还能为社会改革提供借鉴。以唐代两税制为例,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以一代三直接收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等于是农民没有户籍限制且各种义务劳役都取消了。不料手续虽简单,但到政府要用钱用劳役时还是要增加新项目,等于是加倍增收税目,化繁为简终更繁。对照今日呼声甚高的“取消高考户籍制度”,若是没有周密的配套制度,想要一劳永逸地以学籍为终极认证,那么很容易造成各地有条件者涌向北京、上海、海南等高考录取率高的省市。这样一来,本地、非本地考生的高考“税目”都会增加,竞争程度还可能追平原本的高考大省,化繁为简终更繁。所以,如钱穆先生所言,没有一个制度创新者是想迫害他人的,但往往导致社会秩序更不如前。不改不行,但要改还是得严谨再严谨。

虽然两税制带来这么多的弊端,但因历史“种种条件在引诱,在逼迫”,使它在稍加修改之后能一直运用下去。这里涉及到中国文化根基的问题。钱穆先生写道:“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与文化基础,一向安放在农村,并不安放在都市„„一辈士大夫知识分子,还可退到农村做一小地主,而农村文化,也因此小数量

的经济集中而获得营养。若使中唐以后的社会,果仍厉行按丁授田的制度,那将逼使知识分子不得不游离农村,则此下的中国文化也会急遽变形。”得益于乡绅之治,农村政治也会比较稳定。反观当今,文化主流归于都市这点且不谈,由于几十年的改革,中国的农村走到今天,经济的确是比以往好了,但是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乡绅之治破坏殆尽,拿出去给人看的“文化”不过是“农家乐”、“红腰鼓”、“花剪纸”等生活技艺,而没有更深的理念上的总结和传承。乡绅之治不再,镇政府、村委会等机构沿袭“革命”思路,管理方式粗放甚至粗暴,强拆殴打、争抢选票„„这里虽有基层政治还未成熟之因,却也不得不承认农村文化在中国政治进程中的“失”带来了莫大影响。过去之失无法弥补,然而今日中国的发展既然强调“文化”,那就应当意识到我们没有站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制高点上,万万不可忘记了“农村文化”这蕴藏了千年的“软实力”。

历史总是有太多相似,到底是“得”是“失”,就取决于国人有没有这份“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因为“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有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有感

读钱穆先生教书育人故事有感

在历史中真貌中,找寻未来读——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钱穆国史新论有感

浅论“政通”与“人和“——兼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开始——读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doc》
从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开始——读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