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关注留守儿童自我鉴定

2020-03-01 23:25: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爱留守儿童的暑假社会实践总结

应温家宝总理发出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号召,我院学生党支部组织了一支以10级和11级学生党员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今年7月份在苏稽镇开展了为期2天的以“携手明天、共享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高度重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行前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大学生党员加入此次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同志们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时刻关注需要帮助的群体。 这这次的走访中,那些孩子给了我们相当大的震撼,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来说我们都受益匪浅,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监护即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看护,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有些留守儿童知道家里供其读书不易,同时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因而发奋学习,成绩很是优异,走访中可以看到墙上贴满了奖状;但是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调皮贪玩,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导制他们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二、性格方面。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逆反心理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于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很难和别人沟通。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对于生活执着的追求,看到了他们为改变命运做出的努力,一个喜欢写小说的留守儿童在回答为什么喜欢写小说时这样说道:“现实世界过于残酷,只有在小说中才能有完美的结局”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却说出如同饱经世事的中年人所说的话,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感慨。

或许在自己父母亲眼里,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仍然是一群孩子。但是面对着农村儿童,我们俨然看到了我们那逝去的童趣。走了,或许再也不会来这里,或于我们的命运再也不会相交,但这片土地,这群孩子,这片空气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旅经学生党支部

2013/9/10篇2:关注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报告

“关注民生·实践成才”

——“心系民生”材冶学院赴清原社会实践团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普遍的情况是城市经济较农村经济发达,所以许多人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这样农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留守儿童。为此,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深入农村,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状况。 留守儿童也是一群积极向上的孩子,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由于家庭的贫困给了他们太多的苦楚以及压力,但是他们依旧渴望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也同样能感受到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所以在生活方面我们走访看到许多留守儿童都在家帮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洗碗、做饭、洗衣服等等家务活他们从小就会做了,在学习方面那些孩子学习也都特别努力,学习成绩也都非常优秀。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多的收获。这是我们第一次我们走出校园。踏上前往清原的火车时,我们知道,我们不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的实践团队,更是代表着“东北大学”。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展现出我们东大人的风采。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不再有学校的庇护,我们要自己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长大,必须完成蜕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走出校园的时候没有畏惧。到了清原我们自己找旅馆,找饭店,同时还得考虑经费问题,因此在生活方面我们学会了精打细算。组织活动时我们自己联系领导,这是我第一次见领导,没有经验但我没有胆怯,因为我们作好了充足的准备,虽然过程中也会出现了一些意外但是我们都是能很好地处理。这次的实践锻炼了我们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做事情要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遇事要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

这次活动让我对留守儿童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或许我们这次的活动不能帮助他们太多,但至少我们留下了最真诚的关心和爱,从这个方面说我们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个圆满的成功。我们在活动结束之后会认真地整理调研,掌握较详细的资料后,将利用各种快捷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互连网、广播、报纸等等唤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足够的重视,让这些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关怀,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关注留守儿童,我们一起行动! 作者:汪爽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篇3: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注留守儿童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实践意义与目标

我们不能仅仅把大学当作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而应将它作为通往社会的桥梁。但校园与社会环境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暑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 我们社会实践队的主题是“关注留守儿童,守卫祖国明天”。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并且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据权威调查,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已近一个亿的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贡献青春力量,服务美丽乡村”为课题。旨在通过在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了解山东省海阳市泉水头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重点深入关注两户情况有代表性的人家,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成因和解决方案。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通过各类途径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或改善同父母的沟通渠道,最终大幅改善专访家庭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和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的实践队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投身社会;增长见识,更新观念,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与社会底层儿童及其生活环境的接触,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五四”精神的当代内涵,我们必能得到学校里没有的教育。

实践过程

7月30日,我乘火车到达山东省烟台市,受到了于新芹同学的接待。安顿下来后,我便加入了物资的采购行动。当晚我们清点了相关物资,并进行了团队会议,安排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

8月1日,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上午,我们全体成员辗转到达海阳市小纪镇,到小纪镇镇政府、小纪镇共青团委报到。我们大致讲述实践活动的方案行程,征求了政府部门的意见并适当对计划进行微调。后直接到了泉水头村,即我们实践的目的地,同村委会接洽。在交谈中我们仔细讲述了实践活动的日程,了解了泉水头村发展状况和官方对当地留守儿童情况的介绍,细心听取了村委会对于本次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下午,我们通过亲自走访,确认泉水头村的基本状况,分为两组,对不同区域进行了考察。晚上进行团队会议,总结同小纪县县政府、泉水头村村委会的交流成果和我们实地调查的结果,对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正,清点财务状况,合作记录团队日志。

8月2日上午,我们依旧分为两组,每组都有一名记录人员、一名宣传人员和一名后勤人员,分头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随访。中午,团队进行讨论,从上午的调查成果中选择若干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作为备选。下午通过和备选家庭的监护人交流,表明实践小组的来由,强调活动对儿童的积极意义,询问其是否愿意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交流,我们最终选定了两户人家,即东土堆头村的姜宝坤小朋友(男)家和于欣昱小朋友(女)家,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研究对象。姜宝坤小朋友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下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在学校中成绩处于中下游,且不善于与人交谈。而于欣昱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父母离异之后跟随爷爷奶奶留守村子。爸爸外出打工常年不归,她学习成绩处于中游偏上,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很差,不能够跟村子里其他孩子愉快玩耍,甚至时常与他人吵架。

傍晚,我们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打消两位孩子的疑虑,拉近了他们和我们的心理距离。我们还赠送给孩子们若干精致的读本绘本作为礼物,请孩子给我们讲述生活中的趣事;我们向孩子介绍大学生活和我校情况;向孩子询问小学里的表现等等。我们小组准备了简单的小魔术、象棋和玩具弹珠,供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迅速拉近了和孩子们间的距离。晚上例行了团队会议。

8月3日到5日,这三天我们与孩子们的感情不断加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慢慢地,两位小朋友仿佛都走出了心里障碍,并且可以和小伙伴们友好的学习、玩耍了。通过多次的交流,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况,和他们对同父母的想念之情。并且我们跟他们到他们的学校,通过观察和采访老师,了解了他们的学校表现;同时,我们和孩子们的监护人进行了频繁的交流,话题涉及了孩子们的日常表现和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做了问卷调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每天晚上进行例行会议并清点物资。 8月6日到7日是我们实践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环节。我们帮助姜宝坤孩子联系了他们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鼓励他们和父母诉说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跟他们的爸爸妈妈描述了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况,他的家长也明白了关心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决定定时回家探望孩子,大大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我们通过和于欣昱的沟通,和她的同学的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平等待人、不卑不亢的重要性,并带领他们一起做游戏做手工饰品,拉近了他们的距离,最后将各种玩具送给他们供他们一同玩耍。最后我们联系了村子的主任,向他说明了我们的实践过程和调查结果以及我们提出的改善方案,村主任表示会长期关注孩子们的情况,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呵护。

8月8日,我们小组多数成员一起回到了学校。

调查结果

我们小组总结出泉水头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大方面: 1.比例高

泉水头村高中及以下的儿童共有78人,其中有35人属于留守儿童,比例高

达49%。 2.监护不力

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不能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怀和教育。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3.生活问题

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在饮食方面,仅是能吃饭就行,这对处于长身体时期的儿童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加入到家庭劳动中去。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使他们有了不符合他们年龄的成熟心理。 4.情感问题

几乎所有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一半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不足每月1次。因此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情感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心理健康。 5.心理问题

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般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据我们观察,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甚至孤僻,但又容易发怒,自卑,有怨恨父母的心理。

解决方案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针对我们对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这里列出两条: 1.加强管理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调查、纪录追踪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 2.增加关爱

为留守儿童创造更方便的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对外地务工父母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应主动与子女及其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感悟总结

1.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我们学会了实践获得认识,学到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我们团队在出发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积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实践

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大学不应是一座象牙塔,科学研究也不应该与社会分离,一切科学研究虽然方向不同,方法各异,但最终目的都是造福于人类,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我们实践团队深入相对贫困的农村,亲密接触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状况,我们深切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是以科研投身于为他人奉献的事业之中,大大加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强烈激烈着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自身能力。

3.实践活动使我们更有感恩之心。相比我们见到的那些留守儿童,我们的童年就显得幸福多了。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但父母却不曾离开身边,我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家庭教育,也很少有孤独寂寞之感。每个人的生长生活环境都不相同,很多情况下我们包括父母都是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环境的。古人养心,以戒“忮求”为本,我们不应去追求人力所不能及的事物,也不应去嫉妒别人的优越条件。 4.我们的社会也在成长。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各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农村的领导班子本身也十分重视当地的留守儿童问题,除了积极劝说其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外,还经常探望留守在家的孩子们,给他们必要的生活帮助,孩子们普遍非常喜欢村干部们。学校里也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经常单独给他们辅导作业,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物也不时发放给他们,像我们一样活动在农村的大学生们在附近的一个村子就有一拨。身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使我们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有了很大希望。

这次的社会实践把我从理想拉回来现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和涉世经验,以及我对社会的认识方面。我也明白了,我作为一个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新农村的责任也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我们的身上。

社会实践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暑假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留守儿童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暑假社会实践关注留守儿童自我鉴定.doc》
暑假社会实践关注留守儿童自我鉴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