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变化教案

2020-03-02 11:29: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主题

拥抱青春期

○ 活动目的

1.认识到自己处于青春期,所谓一堆矛盾的结合体 2.正视并接受自己和同学的心理变化 3.积极面对青春期出现的问题

○ 知识准备

初中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他们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传统观念里,我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检查和矫正青春期出现的问题上,其实绝大多数学生是勤奋学习要求上进的,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因此,帮助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成长的有关问题、培养积极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宗旨。 这一课主要是作为青春期的一个引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心理变化的存在及其必然性,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这些矛盾和冲击,对自己青春期负责。

积极信条:正视并接受自己及同学的心理变化,开放自己 活动准备:视频 活动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通过视频片段(镜子前的一生)引入我们所处的时期—青春期

二、展开阶段:了解青春

1.何谓青春期:

• 青春期男性是13-19岁、女性是12-18岁

•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20岁定义为青春期。 • 青春期又称“生长发育期”

• 从广义上说,这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

• 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关键期,又是将来立业成家的预备期。

2.《10前10后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自我,发现自己的心理变化。

引入:重庆渝北区一名14岁女孩因挨了妈妈一巴掌而离家出走;2月7日,信阳市淮滨县一名13岁初一女生因为假期作业未完成,在开学第一天离家出走;2月8日,沈城14岁女孩在亲吻妈妈6小时后突然离家出走„„

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青少年离家出走、迷失网络等事件频频发生,据《纽约时报》调查统计,在美国每年有160万青少年离家出走。 提问:如果是10岁之前你会这么做吗?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我们自己

总结主要三个心理变化:

a.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 b.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 c.性意识的萌发

三、深入阶段:拥抱青春

1.我们与父母(认识在青春期改变的是我们,没变的是父母,我们可以积极主动示意父母我们已经长大) 视频案例:父母眼中变化了的儿子 ,引导学生我们的变化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我们该怎么办?

2.我们与同学(认识我们会经过两个时期—疏远与接近,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心理变化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可以积极拥抱,安全度过)

视频案例:为什么女班长胜利了(因为女生比男生多一个,票数永远是16比15) a.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男生投票男生,女生投票女生呢? b.同学之间应该以积极互相尊重的方式相处

3.结合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回答y或n),当我们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加以重视,寻求帮助解决困扰。讨论我们在这些状况时可以怎么做。

4.适应青春期:一些心理学者通过研究,提出40条标准作为参考

四、结束

视频《不老骑士》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灿烂、最浪漫、最具有朝气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变化无常、最情绪化、最困惑的时期。乐观对待心灵的成长,勇敢克服所面临的困难,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会具体谈谈青春期带来的问题:自己、交友、父母„„

青春期心理教案

第一课时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青春期心理教育教案

青春期心理教育教案

青春期心理

青春期心理

青春期心理

青春期心理

初中青春期心理教育教案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教学反思

《青春期心理变化教案.doc》
青春期心理变化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