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及为农特色气象服务总结

2020-03-04 00:32: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韶关落实完善农村气象服务体系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2号)和《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3号)(简称“两个体系”建设)。

2010年1月24日郑振涛市长在韶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列为”办好十件实事之一。并将此项工作由市气象局承办,市财政局、市农办和各县(市、区)政府协办。2010年12月28日韶关市政府《转发市气象局关于完善全市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韶府办【2010】284号下文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韶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业发展特点,我们从多方面来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一、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1、采取多种手段,扩大气象信息传递覆盖面

自2009年开展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工作以来,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覆盖率已经到达镇一级,部分城市人口密集场所还配备大尺寸显示屏,共完成了镇一级电子显示屏225块,2010年全市继续加大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的建设密度,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了1403块村一级电子显示屏铺设任务。

积极加强与通信部门的合作,针对农业生产专门制作了《田园气象站》手机短信,目前该项目的手机用户已达4万户;全市八县(市、区)均开播电视天气预报,每天由市气象台统一为县局(除乐昌)制作天气预报;2009年8月在乐昌建立了6个DAB卫星数字广播,通过数字广播将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到农户手中;曲江、南雄利用农村大喇叭每天播音两次,占时两小时,进行播放天气预报及宣传相关气象知识,遇重大灾害天气,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也会及时增播。今后仍将积极探索为农村服务信息覆盖手段,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气象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进一步拓展为农服务的内容

目前,我市在气象为农村的公共服务中提供的常规业务产品主要有: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候报和月报)、农业气象条件分析、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气候预测预报、《田园气象站》手机短信套餐、韶关市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水稻产量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预警产品、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产品等。

2008年开始我市吸取外省的防雹作业经验,在南雄组建了首批防雹队伍,由南雄市政府罗战勇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南雄市气象局为执行指挥防雹作业管理机构,作业人由一批高素质的预备役民兵组成,项目经费由南雄烟草投入50万元。

二、推进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2009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韶府办[2009]153号文),文件要求:在每个乡镇(街道)设1名气象协管员,每个行政村设1名气象信息员,2010年全市农村气象信息队伍达到1508名。通过农村气象信息员在第一时间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知本辖区的人员,及时开展防灾避险工作,同时负责气象灾害和灾情收集上报,以利政府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做好农村气象信息员的培训工作。为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使气象信息员更好地履行职责,2010年我们为每位气象信息员购买了大量的培训教材,及科普知识书籍,分别与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联合举办了气象信息员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508人次,培训率达100%。

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制定了《韶关市农村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韶关市农村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气象信息员工作流程》、《气象信息员考核办法》,每年对气象信息员进行考核,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三、开展镇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示范点建设,带动全市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全面推开。

抓好试点,一点带面。在乐昌廊田镇建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试点建设,形成了在镇一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八有”:(1)有气象信息机构和分管领导;(2)有气象信息员;(3)有气象信息工作设备(平台);(4)有气象监测站;(5)有工作机制和制度;(6)有气象灾害防御规划;(7)有气象灾害防御预案;(8)有气象科普场所;(9)有气象灾害避险场所;(10)有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在乡村一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四有”:(1)有气象信息员;(2)有气象信息接收设备;(3)有气象灾害防御队伍;(4)有气象科普场所。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逐步按照统一模式有2个乡以上开展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四、完善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取得的效益

1、在2010年5-6月连续强降水过程中,我市有两个气象信息员发挥了比较突出的作用。

曲江区樟市镇南沟村委上杨村小组是一个地处山脚之下的一个小村庄(共有15户49人)。5月6日凌晨至6日白天,南沟村委主任伍瑞英(女),在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9条以上的手机预警信息和防御建议后,意识到情况的严重,6日17时开始给上杨村的每一户村民打电话,反复地打,让他们尽快转移,5月6日19时这个村发生了泥石流,泥石流过后整个村庄变成一条石头河,所有房屋消失不见。但所有人全部安全转移。

5月5日23时,翁源县气象局进入紧急备战状况,5月6日6:23左右,发出第一条红色暴雨预警信号,并提醒做好积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强雷电等灾害的防御措施。收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该村村支书温汝协十分重视,反应也相当迅速,马上组织村委干部、村小组干部、党员、年轻人分组对危旧房屋、河岸居住点、低洼地带等地方进行巡查,掌握村民受灾情况。6日14时,雨下得更加凶猛了,翁源气象局再次手机短信将各地的雨情和天气趋势发给县领导、三防责任人员、各镇领导、气象信息员、各中小学校长。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15时,温汝协书记当机立断,组织人员对地处危险地带的住户挨家挨户地劝说,要求他们立即转移。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村干部成功将13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也使全村3800多位村民在洪灾中安然无恙,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温汝协在这次洪灾中也因表现出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赞扬并得到中国气象局的表彰。

2、近年来开展防雹作业所取得减灾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拓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领域,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防御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和损伤,2009年5月,韶关市气象局正式在南雄启动人工防雹试验工作,首开全省先河。2009年6月3日,首次人工防雹作业成功开展,2011年5月1日凌晨南雄再次开展防雹作业,取得了明显的防雹效果,周边邻近始兴、仁化没有开展作业防雹作业,遭受到严重的冰雹灾害。

3、现代气象服务“给力”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提增。今年3月中旬,我市遭受了严重的到春寒天气,虽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始兴县马市镇安水村种植了7亩黄烟村民朱德雄确毫不慌张,他说“不间断的气象信息和农业生产建议,使他们再也不用为天气担忧害怕了,黄烟高产的信心更足了”,他每天都关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接收气象部门发给他的气象信息。气象部门为农业生产身定做的各性化气象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五、存在问题

1、针对农业生产的可提供的气象服务项目不多。目前,主要还仅限于提供防灾减灾相关的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指导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专业农业气象监测设施不足,为农服务的观测资料短缺;

3、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少,服务能力、专业水平还有待加强。

六、继续完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的工作打算

1、加强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的管理,使其在天气灾害预警中发挥作用。

2、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转变单一的应急抗旱型人工增雨作业方式,围绕农业水库增蓄、水力发电、作物防旱防雹,大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统筹安排全年作业任务,提高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3、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加大中小河流防洪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等重点区域的中尺度自动站的建设密度;增加土壤水分观测点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

4、加强为农服务的支撑保障。做好基层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使各类优秀人才活跃在基础业务、技术创新、科技服务、行政管理等核心领域,确保为农服务提高支撑能力。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气象部门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事迹

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论气象为农服务的加减乘除

气象现代化建设暨为农服务工作会议

三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总结

街道办事处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

为农服务

《韶关市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及为农特色气象服务总结.doc》
韶关市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及为农特色气象服务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