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2020-03-03 11:09: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摘要:“白色污染”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温江区“白色污染”情况进行相关调查,记录目前温江城区“白色污染”的现状,分析其对人们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相关建议,提醒人们对“白色污染”的关注和防治意识。

关键词:白色污染 调查 危害 治理

一、前言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而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白色废旧塑料包装制品(袋、薄膜、农膜、餐盒、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很不雅观。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人们已丢掉了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的良好习惯,无论采购什么物品都少不了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及各种商品包装多使用塑料制品,且随用随扔,重复使用率极低。这些东西量大、质轻、低质易耗、散布面广、很少回收,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作为21世纪主人的我们,不能只是担忧与抱怨,而是要有行动,要有绿色行动。因此,我们要关注白色污染,为减少治理白色污染出一份力。

垃圾并非一无是处,废品也不是废不可用。垃圾资源化和再循环在技术上并不难,困难在于废物随手抛弃、混合堆积就成为垃圾。因此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参与举手之劳的垃圾源头分类活动,为净化我们的生存空间做一点奉献,献一片爱心„„

二、调查背景、目的及意义

背景1:“白色污染”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据统计,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如此惊人数量的塑料袋在废弃之后,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其对环境的污染一点也不为过。

背景2: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如今,“限塑令”已下发五年,为了详细了解它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我对高密城区的白色污染进行调查研究。

目的:减少白色污染,共创美好家园

意义:可以使更多的人更深入的了解白色污染,认识其危害,并加以防治。有助于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有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缓解学习压力、调节情绪。

三、调查方法及过程

1、调查方法 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等

2、调查时间 20

16、

2、10~20

16、

2、17

3、调查地点 中安镇窟窿台

4、调查过程

(1)观察居民生活

我在外婆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来到餐饮小吃店

我在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饺子皮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

(3)走访超市

超市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场所。在国庆假期我和姐姐到天乡超市进行调查,我们采取实际考察的方式,在

超市收银台后观察人们的购物习惯并列表统计。调查情况见表四。

以上统计数字表明,国家\"限塑令\"推出后,\"限塑令\"实施初期,市场阻力不大,但仍然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超市和商场由于国家法律实的强制性,限塑都顺利地推行了,也受到了多数市民的欢迎。 (4)穿梭市场

我们又到蔬菜批发市场、大街等地方,调查发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使用量都非常大,而市场上的小贩和店老板则却对塑料袋是否会影响健康很不清楚。

在这里我们看到,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就连菜场小贩们包装成捆的蔬菜也是使用如麻袋大小的塑料袋。在一个蒜苔批发点,我们看到成捆的蒜苔用略带紫色的塑料袋包装好,且大部分都用绳子捆扎好。

四、“白色污染”定义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我们要采取正确得方法,更有效地控制这种危害。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1、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和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保持国家级卫生城市的荣誉下,我们的城市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条来说:

①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据调查,每亩地若含残膜3.9公斤,就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而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

②危及动物安全。散落在江河湖海及田野的废塑料碎片被动物及水生物误食,会导致生病、死亡。

③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④危害人体健康。丢弃的塑料制品如粘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⑤ 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⑥污染水资源。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

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

⑦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

⑧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⑨使臭氧层变薄。我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请教老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治理“白色污染”的技术措施

1、省资源化(减容、减量)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

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

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

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

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热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2、回收利用

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废旧塑料回收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分类→清洗→破碎→造料→成型→制品→使用→废弃→回收→分类„..

3、无害化(可降解)

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内,淀

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

六、对政府部门治理城市“白色污染”的建议

1、法律法规。

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2、经济政策。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加强宣传教育。

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4、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

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七、治理“白色污染”向全体学生发出的倡议。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为社会,为世界,为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应做到以下几点:

1、我们既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2、不要浪费任何一种资源,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3、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饭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复使用的制品,减少宝贵的森林资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购物布袋,减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

4、减少使用塑料书皮,用纸质书皮更换环保。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及时提醒和制止。

八、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白色污染”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我们要让这些污染物变废为宝,就要做好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利用。

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从中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 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 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 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粉尘烟雾,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需要提高你、我和大家的环保意识,共同努力,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履行的义务。

同时,我也从中明白到:我们青年一代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

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一个堆满废物的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调查报告——“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doc》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