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辅导员王婧

2020-03-03 16:04: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之一百四十二:清华大学辅导员王婧

2010年03月28日10:16新华网

字号:T|T 接受温暖,传承幸福 ——清华大学辅导员王婧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王婧,女,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3月出生,2005年8月至今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辅导员。2009年担任2006级本科3个班(83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一)奉献:24小时的“全天候”辅导员

2006年夏天,从材料系2006级新生入学的那一天起,王婧就养成了抓紧一切科研以外的时间全力投入到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的习惯。几乎每天晚上六点,当周围已是万家灯火,大家卸下一天工作的疲惫,调整和放松自己心情的时候,王婧会来到位于学生公寓区的材料系学生组办公室与学生交流和引导。王婧与学生的交流几乎是无所不谈的,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钝、思想上的波动、信仰上的迷惑还是感情上的危机,几乎所有的材料系2006级学生都把她当做了知心和可以依靠的人。

以困难生资助工作为例:2006级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特点在她心中都有一个“特殊文件”,并据此制定了不同的措施,对于个别同学还有长期而具体的帮扶(如制定沟通计划、自习计划、赶超计划以及自强计划等)。年级中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同学,为了帮助他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王婧专门为这位同学定制了详细的沟通计划,一步一步地帮助这位同学在集体中找到自信。通过细心的交流和了解,王婧准确找到帮助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积聚勇气的方法,使这位不起眼的小同学成为了班级中的佼佼者。

作为清华“双肩挑”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的八小时中,王婧忙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实验室的科研前线上,课题组所担负的97

3、863等研究任务让她没有任何理由在科研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工作有午休、有周末,而辅导员工作没有午休,没有周末,用学生的话讲,她是24小时的“全天候”辅导员!就这样,王婧用五年时间默默地书写了一幅辅导员工作时间的记录。而在这记录的后面,是王婧用不懈和坚韧一笔一笔书写下的篇章,每一篇都会带给人们默默地的感动。

(二)思想上的坚定舵手

“思想引导是我们辅导员的看家本领,是育人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当今思想领域是一个争夺异常激烈的阵地,辅导员必须去主动占领并稳固!”这句话是王婧在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更是她对年级思想建设的高度责任感。

身为年级辅导员的王婧同时也是2006级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以服务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努力探索内容充实、形式新颖、与同学联系紧密的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同学在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成熟,并以此为基础培养、激发年级中大量积极分子同学的热情与动力,最终带动整个年级的工作和进步。

2008年,在王婧的努力工作下,党支部的学习氛围逐渐浓厚,所在党支部的党员同学已经开始自发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于是王婧在党支部中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定期的学习活动。针对理论上的热点和同学的盲点,王婧认真准备文件、文献,开展了学习、上课、讨论等活动,此外她还多次邀请学校在党的理论、时事方面有研究背景和独特见地的教师、研究生(论坛) 以及社团协会,为06级党支部的同学们进行经典文献解读、政策分析等。数十次的课外学习活动,不仅对组织生活进行了有效地补充,同时深化了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为党组织的思想堡垒的巩固和吸收新鲜血液做出了突出贡献。迄今为止,王婧所在的党支部共有学生党员22人,重点发展对象6人,积极分子15人,2009年获得“清华大学本科生优秀党支部”称号。

王婧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从大一起就精心设计了系列教育活动。新生刚入校的时候,位于八零后尾巴上的06级学生中很多人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在为人处世方面,特别是尊重他人方面有很大的缺失。于是王婧开展了一个名为“学会感恩”的主题活动,王婧通过一些事例引出 “感恩”的话题,并提炼出“感恩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直接体现”、“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笔宝贵的精神储蓄”三个论点,使同学们纷纷陷入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忆与感动中,最后提出建议每人给家里写一封信。一位同学在一篇有关此次活动的文章中写到:“我们将这三张信纸,一张照片,连同我们沉甸甸的感恩,和着眼泪和鼻涕一起装进信封。我甚至看得到父母接到这封信时的样子——父亲面带着欣慰的微笑,而母亲早已泪流满面„„”。有一位同学平时集体活动参加较少,在集体中受到一些同学的诟病,王婧不但帮助这位同学解开思想上的疙瘩,还在工作中注意将一些比如发放手册一类的细小不起眼的工作交给这位同学,不但帮助这个同学逐步树立了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也让同学理解了属于王婧的“润物细无声”式的关怀。

(三)人生规划的设计师,为学为人的榜样

在王婧看来:育人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而育人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就是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人生规划。

早在2006级学生入学伊始,她就用一个系内毕业生制作的《假如四年可以重来》的DV拉开了整个年级为期四年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序幕。为了让这种短暂的冲击变为长久的动力,她在年级中开展了一次“给两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活动,要求所有的同学给两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把自己的理想、期望、短期目标及实现方法等详细具体的形诸笔端,放在心底。在随后几年时间里,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王婧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走进实验室”、“记录父母的一天”等帮助大家广泛关注,客观定位。在2009年,她利用整个大三学年进行了推荐直读研究生工作的提前动员、统计并平衡志愿、个别谈心、邀请系内老师分析校内外资源、与系科协合作开通“推荐保送研究生信息网”、积极联系校外可能的接收单位等形式,使得同学们都能客观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位置并做出科学选择。在王婧的引导、帮助和倡导下,不仅2006级的推荐保送研究生工作顺利开展,而且目前在找工作的同学中三分之二的同学都选择了位于西部的国家重点行业,决心投身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上。

在做好辅导员本职工作的同时,王婧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辅导员,仅仅做到“辅”是远远不够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攻克了“导”的难关,变“管理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辅导员工作的重心。

作为辅导员,王婧首先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真正的“又红又专”,早在本科时期,她就是年级里的学习尖子,毕业时还荣获了“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近年来,她一边担任辅导员,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个中的付出与辛苦难以记述。但她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坚持做好“双肩挑”,自己在科研工作上也毫不放松,业已发表SCI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多篇,并凭借博士期间的努力再次获得了一等奖学金等荣誉。这种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在无形中鼓舞了她的学生们,2007以来的历年奖学金评选中,材料系2006级均有超过30%的同学获得清华大学的各项奖学金,其中有超过30人次获得清华大学高额奖学金,该年级两个班级也数次获得清华大学优良学风班称号。这些成绩的背后,无不闪现着王婧默默努力的身影。

在五年的辅导员生活中,王婧除了关心自己所带的班的同学,还捐献辅导员津贴独立资助了来自三个贫困家庭的四名小学生完成学业。正是在这样的辅导员的带领下,06级学生中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志愿者及先进个人。在后续的班级活动中,围绕志愿活动的主题,同学们自发的开展了爱心助老、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志愿公益活动,真正“让志愿与微笑成为青年学生习惯”。

如今的她,仍然在一个普通辅导员的岗位上努力着,孜孜不倦,将爱和温暖洒向这群幸福的孩子们。用什么去理解王婧?唯有理想、信仰和爱的责任。当她不断地燃烧自己,她已经用自己的平凡讲述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当她不断地燃烧自己,她已经用她的执着感染了一群优秀的孩子;当她不断地燃烧自己,她已经用她的一切诠释了“辅导员”——这个高尚的名字。

三、获奖情况

2009年:

获清华大学优秀辅导员标兵;

获清华之友——挂川奖学金;

2008年:

获社会工作三等奖学金;

入选清华大学“辅导员赴普渡大学暑期研究项目”第一期,赴普渡大学学习三周,并完成了相应的学习、调研并形成文字报告。

王婧个人事迹材料

王婧先进事迹材料

王婧师风师德

感谢您,妈妈(王婧)

王笑楠 清华大学

王笑楠 清华大学

王静婧教学大比武心得体会

《女生贾梅》有感王婧

夏季辅导员队伍培训心得体会_周婧

王静婧体会:四川省新高考

《清华大学辅导员王婧.doc》
清华大学辅导员王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