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文化

2020-03-02 15:33: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感悟川大

北大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也。”其中意味溢于言表,而今全国高校高举建造一流大学之旗帜,却往往尽得一流大楼之涩果,可悲的是自身却毫不察觉,至于其中原委大概颇有几分大跃进的味道。从上而下,一味的追求业绩,追求表面的浮华,却浑然不知早已背离大学之宗旨者数不胜数。蓦然回首却已是千疮百孔,顿时全国一片哗然,一时间竟不知所措,此时唯有以史为鉴方能有所顿悟。

19世纪初,德国洪堡创办了著名的柏林大学,最先提出了大学不仅传授知识,更须创造新知。这种“学术自由、教研结合”的洪堡精神独树一帜,一直延续至今。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诸多各具特色的学院,诸如岳麓书院等等,而成立于1794年的我们川大的前身锦江书院自然也赫然在列。它们一直延续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中心,并在其间各显特色。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时期,北大更是兼顾中西,率先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科学、民主”思想,中西交融,其文化内涵可见一斑。

所以说特色鲜明的文化才是一所大学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才会历久弥新,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川大又是如何抉择?

曾经在川大学生关注度很高的“百度·望江楼吧”中,有一篇受到学生热议的帖子,该帖一针见血地问到 “为什么川大学子在社会上总是缺乏一名作为名校生应有的自信?为什么谈到自己的学校就会缺少一种自豪感?”或许这样的困惑也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前不久我的老师也无意问到我们是否有一种名校自豪感,至少是在西南地区,我们竟然一致的沉默了,我想我们更多的是困惑这种自豪感将从何而来,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川大这个亲切却又陌生的招牌?后来我才明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缺少文化认同感吧,一样事物我们都尚未认识又如何引以为豪呢。。。

我们总是强调如何文化自信如何文化自强,却成了毫无实际的口号,究其根本是我们根本不了解或者是对川大文化知之甚少。曾经有一项针对“川大同学对川大名人的关注度”的调研,其结果竟是,51%的同学对上个世纪的著名校友巴金、郭沫若有所了解,而27%的同学表示对当代川大知名校友了解甚少。这样的情形让人甚是堪忧。所以我们要实现川大文化的蓬勃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川大文化的高度自觉。

关于“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据我所知,从2005年开始,川大就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华文化》,《中国诗歌艺术》等8大类、100余门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形成了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面向全体师生开设了“川大人文大讲堂”,打造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文化品牌;拟定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准备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建世界首个“人文艺术与科学创新汇聚中心”,聚集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真正实现人才的汇聚;组织新生参观博物馆、校史馆,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开展以“凤凰展翅”为龙头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举办各类大型学术及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及中国特色文化的研讨活动等等。我认为,任何一个川大学子都应该积极领悟川大文化,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点点,然而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也绝非单纯的灌输就能做到的。

其实川大文化精髓为何尚未完全深入人心,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 川大之大让人难以捉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想川大学子对于川大记忆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大字,正是因为川大足够大所以才能兼容并包,集百家于一体,可是同样因为大,身在其中也就难免茫然不知所为。而人嗜好安逸,习惯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浑浑度日,久而久之,川大的整体意识也就越来越淡薄,思考问题渐渐地局限于本专业或者本学院,这样一来又怎能准确的了解川大?

第二, 旁观者的冷漠。秉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人绝不在少数,而这样的态度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其影响之深绝非三言两语就能道明。可是清楚的是,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川大文化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到了与我无关的境地。对于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大家自然本能的不以为意,更不会加以弘扬了。

因此,对母校校园文化认知的不足,不能仅仅概括为“了解不够”,而应从与母校校园文化的“互动不足”、“集体经验不足”中进一步思考探索。事实上,从校园文化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提升学生对母校文化认知方面发挥作用的机理并不在于学生通过活动又多知晓了关于母校历史与现实的多少知识信息,而在于通过亲身参与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与母校的文化氛围有效互动,进而形成的个人体验与集体经验的共鸣。总而言之,只有了解了,思考了,才会有可能树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才会有信心有决心实现文化自强。 而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我个人认为,文化自信简而言之就是,应当通过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既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更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文化。可以说,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实现文化自强,自信和自强是一体的,相辅相成的。

我们川大拥有115年的悠久历史,具有鲜明的人文社科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川大学子其自豪感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川大文化传承者我们更应当自觉树立“五种意识”即文化育人意识,文化创新意识,文化服务意识,文化交流意识,文化导向意识。

因此我们川大学子应常怀爱国之节操,自觉地担当起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而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的第一责任是学习,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把踏实学习、勤奋读书作为自己在大学里的首要任务,不浮躁、不浮夸。同时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内涵。正如谢和平校长所说:川大学子都应当严于律己,努力真正成为德才兼备,有胸怀、有境界、有修养的人,真正树立“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的精神境界,真正做到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

生在当代,我们有幸成为川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的责任、社会的责任,都时刻提醒着,我们必将成为一个母校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实践者。一言以蔽之,我们每一位川大学子都应该谨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及“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校训,以无尽的热情汇聚众人之力共同创造川大文化更加辉煌的明天。

我眼中的川大文化

川大参考书目

川大公开信

川大心得

川大招聘

探索长效机制,创建文化川大 四川大学档案馆

川大“文化自觉自强自信”主题演讲

川大名师语录

川大论文格式要求

川大考研(优秀)

《川大文化.doc》
川大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