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故事人物记》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2020-03-02 08:16: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西游故事人物记》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2第14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PowerPoint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学会启动PowerPoint;

2、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3、能用该软件制作幻灯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制作含有文本、图片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三、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PowerPo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赏识教育”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力求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四、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变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此,我通过向学生展示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演示文稿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网上搜索《西游记故事人物》图片和文字介绍”,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任务二:启动PowerPoint。

教师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让学生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PowerPoint,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板书:启动)

任务三:新建幻灯片。

教师启动该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 “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 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西游故事人物记”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等完成本次任务。(板书:新建) 任务四:插入新幻灯片。

教师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第50页内容,同桌合作,交流。 任务五: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 (内容为:西游记故事人物的名字及一句话的简单介绍,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也可以是4人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地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任务六: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看书第51页来自主学习尝试。

任务七:保存文件。

(三)、个性练习,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可以自拟,幻灯片内容可以自定,充分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

(四)、评价反馈、归纳总结:

学生作品展示,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在展示作品时,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互评】:

王晓慧:我采用“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教学策略,效果不错。上课伊始,通过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但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马新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

凯:课上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最不容易淡忘的。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学反思】: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最不容易淡忘的。 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充当“小老师”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对每位学生的关注,不要顾此失彼。在教学中出现问题不要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正确的应该是应该积极的去面对解决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教材的细微之处,力求作到面面俱到,主次分明。在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应该冷静对待,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教师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的吸取、总结经验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使自己迈向成功。

《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创建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修饰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美化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动起来》教学设计

《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美化演示文稿教学设计定稿

演示文稿仔细做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更美观教学设计

《“《西游故事人物记》演示文稿”教学设计.doc》
“《西游故事人物记》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