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

2020-03-02 07:53: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

蒙山县西河镇古排中心小学王小群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蒙骗现象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的家长也在“教”孩子撒谎。 孩子们生活在诚信氛围不浓的环境里,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加强对他们的“诚信”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多年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方面: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活动,形成诚信品质氛围;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深化诚信道德体验,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加强家校互联,为孩子创设健康的成长环境。只要在诚信的道路上循序渐进,相信诚信教育一定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诚信道德诚信人格师德风范诚信行为习惯

我国自古以来推崇诚信者,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广为流传。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从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令人不安的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蒙骗现象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的家长也在“教”孩子撒谎。 孩子们生活在诚信氛围不浓的环境里,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加强对他们的“诚信”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多年来在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做事先做人,注重诚信教育,从小培养学生讲诚信;做诚实守信的孩子。

一、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活动,形成诚信品质氛围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占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而中学生仅占20.1%, 1

而且,少数中学生还有考试作弊、言行不

一、欺骗他人等经历,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只要分数。孩子的心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随着接触社会,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针对小学生出现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诚信道德宣传的教育活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努力为班级创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以班队会活动为载体,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虚伪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虚伪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诚信道德品质氛围。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班便有四位男同学无故旷课一下午,在校外东游西逛。当我在处理此事时,他们不但不承认错误而且还编造了各种理由来搪塞我,四个人中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讲实话,这时我就把旷课一事暂搁一边,首先针对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态度问题与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再在班会上对全班同学进行“正确对待错误”教育,最后解决旷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学生时期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平时教学管理中,我经常表扬那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在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问题做到公平、公正,不让老实人吃亏。而对校园发生的不讲诚信道德的人和事(有的学生明明故意旷课,却说自己肚子疼;明明迟到了,却说是去大小便造成的)进行道德鞭挞,舆论谴责,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道德风尚。

二、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教育是不能空喊口号,光说不做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首先做到诚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才有希望看到满园诚信之花,收到满园诚信之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别教师却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教师自身的道德实践严重脱离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教师口头上要求学生要正直、诚信,但在涉及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的问题上却弄虚作假,甚至纵容作弊;教师宣扬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自己却见钱眼开、大搞有偿家教、甚至公开索要收受礼品和财物;课上讲马列、喊口号,课下牢骚满腹、怪话连篇等等。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更应以身立教、率先垂范,否则,教师

所宣扬的道德规范与本身的行为相悖,这种空洞的说教不可能形成影响、震撼学生心灵的巨大力量,更不能使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为班主任,我一贯坚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比如在文明班级评比中,如果班级出现了违纪行为,我绝不掩藏,正确引导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有一次,班上有几个学生打架,因检查人员不知内情,没有给班级扣分。我知道此事后,主动找到检查人员,要求她们依据事实给班级扣分。这件事在班级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多数同学认为老师太愚蠢了,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老师做得对。针对这种情况,我立刻召开班会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实行文明班级的目的是主要为了使大家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不能只考虑班级的利益而掩盖学生的过错。通过反复讨论,同学们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

教师在工作中注意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在学生中形成榜样的力量。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指点迷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三、深化诚信道德体验,养成诚信行为习惯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品质。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平时,我注意结合实际,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和情景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如在去年学校运动会上,当四乘一接力赛已经进入决赛,学生为了班级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擅自调换老师安排好的名单,(这些学生本来已经参加了两项比赛,按照学校规定凡参加了两项的运动员是不能再参加接力赛的,)当时同学们以为只要本班同学不说别人就不知道,最后还是被发现甚至被取消成绩。我知道后觉得这正是对学生诚信品质进行教育的关键时刻。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我召开了“运动会后话诚信”主题班会。通过讨论,大家的思想得到了净化,诚信的品德得以弘扬。

四、加强家校互联,为孩子创设健康为的成长环境。

我认为,孩子在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有一半的时间是跟父母在一起的。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是普遍的,是大相径庭的,除了遗传因素外,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居住环境、不同的文化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尤其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更不一样。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

个故事:一个小孩从外面拿回一个鸡蛋给妈妈,这位妈妈高兴地说:我的儿子真捧!这位母亲殊不知孩子是从外面偷回来的鸡蛋。她不仅没有问清鸡蛋的来源,反而鼓励了自己的孩子,给了孩子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个小孩最后变成了江洋大盗,直到他成为阶下囚的那一天他说了一句话:“我恨我的母亲。”孩子有时是无知的,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是贫乏的,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然而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只要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质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家校互相联手,给孩子创造一个纯洁的成长环境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我想了很多办法,积极探索家校结合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利用电话、家访等形式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从而架起了家校结合教育的桥梁,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诚信教育便也有了希望。记得上届六年级,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六个学生窃取了学校的电器设备。被发现后无论老师怎样开导,他们始终不肯承认错误,我便迅速将实情告诉他们的家长,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家长不但没有袒护孩子,而且很乐意和老师一起耐心地教育孩子,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我们的共同教育下,他们终于承认了错误,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总之,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使青少年一代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的人才。因此作为教师只要在诚信的道路上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诚信教育才能达到的最终目的。

浅谈诚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班级诚信教育(材料)

中职生班级管理之诚信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

学校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浅谈中职校班级管理

浅谈班级管理中[材料]

班级管理中的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三十六计

体育课中的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doc》
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