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回顾

2020-03-03 13:56: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9年中美关系回顾

2009年,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而言,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一方面,2009年是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0周年。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两国关系经历过重大考验,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另一方面,2009年,对于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又有着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在这一年里,中美关系“高开高走”,稳步推进,在增进合作、扩大共识的基础上,坦诚地探讨了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并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新的战略框架。

2009年中美关系的新进展

2009年的中美关系,从一开始就赋予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不仅仅是由于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更是由于美国政治生态的变化,即美国政府更迭,民主党重返执政地位。高举“变革”旗号的首位美国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将会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他所主张的“变革”理念究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中美关系会不会像过去一样,由于美国政府的更迭而产生波折,甚至是严重挫折呢?现在回顾起来,这几个疑问基本上已经有了答案。

中美关系开局良好。在竞选总统期间,奥巴马就认识到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于美国有着重要意义。他曾经指出,美中关系既存在利益冲突的地方,更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空间。因此,“美国与中国将形成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奥巴马的执政团队也深知这一点,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中国之前便高调表示,中美两国要“同舟共济”。建立在这一认知基础上的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表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务实性,从而避免了历届美国政府更替所引发的中美关系动荡。这不仅对于当前的中美关系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对于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那种认为,只要美国政府更替,中美关系必定出现波折的观点可以休矣!

高层互访深化双边关系。2009年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亮点是中美高层互访频繁,成果显著。2009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向中国传递了奥巴马政府重视发展美中关系的明确信息。2月27日至28日,自2008年10月以来被暂时冻结的中美国防部年度工作会晤于北京举行。此次会晤不仅标志着两国军事交流机制的恢复,而且也将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两国和两军关系释放积极信号,创造有利条件。这可以说是希拉里国务卿访华的最近成果。5月下旬,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里和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先后访问中国,表达了与中国在气候、环境等领域加强合作的意愿。5月31日至6月2日,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这位曾经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财长表达了愿意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作为高层互访的重要成果,中美首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于7月27日至28日在华盛顿举行。这不仅标志着奥巴马政府继承了布什政府时期的中美交流对话机制,而且还促使这一机制的层次更高,议题更为丰富、广泛。从某种程度上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是中美关系向

深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杆。9月6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抵达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20年来首次访问美国。10月24至11月3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为中美间军事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利好讯息。

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日益机制化。2009年,中美两国元首在不同的场合下多次会晤。4月1日,在伦敦金融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9月22日,在纽约出席系列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举行双边会晤。11月15-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了其为期四天三夜的访华之旅。17日,两国元首会晤后,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指出,“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二十一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是继1997年中美首度发表《联合声明》后,两国第二次发表此类声明。这份《联合声明》不仅总结了两国关系过去所取得的成果,而且为今后两国的发展勾勒了新的蓝图,建构了新的框架。2009年的中美元首三次会晤,不仅增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深化了双边合作,推动了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充分说明了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对确保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中美两国元首的频繁会晤也表明两国元首之间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的条件已日益成熟。

2009年中美关系发展中的问题

中美两国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制度各异,因此,两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2009年中美关系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是顺利的,令人鼓舞的。然而,在某些领域,两国之间的分歧,甚至是矛盾,也十分突出。总体上来说,2009年给中美关系造成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贸领域、军事领域、气候变化以及台湾问题上。

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内的矛盾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贸易不平衡上。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以2008年“9·15”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全面金融危机是美国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美国数家老牌银行破产,传统汽车工业告急,失业率明显增长。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也表露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端倪。2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份含有“购买美国货”( Buy American Rule)条款的经济刺激方案,这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一方面向中国表示,希望中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一方面又要求中国减少对美出口。美国国内甚至有人认为,当前的危机是由于中国对美出口过剩所致。为此,美国政府一再将矛头指向中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对华贸易贸易逆差问题频频发难,并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调查,一手制造了中美“轮胎特保案”,从而使外界一度认为,中美之间即将爆发一场“贸易战”。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批准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六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

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尚不稳定的当下,美国的上述做法,不仅有悖于世界各国的主流意愿,而且不利于世界各国协力恢复经济的努力。

军事领域是两国关系中发展较为滞后的一个领域,也是一个最容易引发矛盾的一个领域。2009年,两国的军事关系既取得了重要发展,最主要的体现在中美军事交流机制的恢复以及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访美,也暴露出了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因美国“无瑕”号监测船在中国南海测探而引发的中美船只“对峙”事件以及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与美国海军军舰“麦凯恩”号的声纳相撞事件。2009年,两国军事关系中所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中美两国都认识到军事关系的脆弱性与敏感性,需要通过加强交流,以明确对方的战略意图,减少由于战略误判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两国在军事领域出现矛盾的几率大大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加大了对中国军事力量的监测与防范所致。

气候变化议题成为奥巴马政府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中美之间新近的一个焦点议题。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奥巴马政府时期,两国在气候变化、能源利用与开发领域内的合作将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新亮点。但同时,中美两国在减排方案的原则与目标上有着重大分歧。12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两国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交锋,使两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可以预见,中美关于气候变化议题的博弈必将在今后两国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双边关系的发展。

台湾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中美间最为敏感、最为核心的问题。在当前两岸关系不断向前推进的形势下,美国政府虽然乐见这一局面的出现。但是,利用台湾制衡中国的思维却深深影响着奥巴马政府。就在奥巴马总统访华后不久,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薄瑞光(Raymond F.Burghardt)便访问台湾。他表示,《联合声明》中关于“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说法,在美国看法中,是指西藏与新疆问题,其意在抚慰奥巴马访华给台湾当局所带来的“震惊”。实际上,在台湾问题上,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必然包含着与历届美国政府相同的印记,即维持台海现状,保持两岸军力的相对平衡。日前,美国政府又欲对台售武,以增强台湾的防卫能力。可以肯定,一旦美国对台售武,中美关系必将会出现波动,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此外,两国在人权领域、西藏问题上仍然存在明显分歧,只是这些分歧在2009年表现不是很明显。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它们的存在。相反,这些问题会时刻困扰着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且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

对2009年中美关系的反思

通过回顾2009年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对话、合作是主流,矛盾、对抗是支流。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和谐音符远远超过了“杂音”与“噪音”。总之,2009年中美关系的发展留给了我们很多的反思。

首先,中美关系更加成熟、全面。之所以称为“成熟”,主要是考虑到两点原因:(1)中美两国的地位更加平等。(2)多种交流机制的确立。正是有着平等的地位,两国之间才能够深入探讨彼此关切的问题,包括共同利益与矛盾分歧。同时,正是由于多种交流机制的建立,才使得中美间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化解危机、扩大共识、增进互信。之所以谓之以“全面”,主要是由于两国在交往中所讨论的议题更为广泛,既有双边领域内的问题,也有地区性议题,更有包括诸如气候变化等在内的全球性问题。这充分说明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远远突破了双边关系的界限,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国际意义。

其次,中美关系依然复杂。中美之间既有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面,也有因为政治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各异、意识形态差别以及现实利益纠葛的矛盾面,有些矛盾甚至是结构性的。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面,尤其是涉及对方核心关切的问题,那么中美关系必将会因此遭受挫折。

再次,中美关系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之所以说中美关系的发展充满希望,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1)历史视角。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经历了很多坎坷,可以说是一路艰辛,曲折向前,取得了很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既给中美两国留下了宝贵的正面经验可以吸取,也留下了很多的反面教训可以借鉴。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在交往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两国关系的发展不是零和博弈,正如奥巴马所言,“在一个互相联系的世界上,实力不必用于你死我活的对抗,各国也无须忧惧他国的成功。”(2)现实需求。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伴随各国机遇而来的是全球性挑战的增多。这些挑战不是某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应对的。美国政府也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无论是在反恐、防扩散等安全问题上,还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问题上,抑或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遏制传染病流行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之间不仅有着共同的利益,也承担着共同的责任。现实表明,中美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作为一个奉行实用主义原则的国家,美国必将会谨慎处理对华政策。

最后,中美关系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将在今后中美关系发展中发挥作用。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前面所提到的结构性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结构性因素虽然会从根本上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但是由于两国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得到了两国政府的充分认知。因而,两国间因为这些结构性因素而导致的矛盾可以被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并能够得到及时的缓解。事实上,在当前情况下,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如突发事件)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大难点,尤其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发生在与中美关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的第三方(如朝核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中美关系的互信基础还相当薄弱,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有限;一方面表明中美两国之间需要建立一定的危机预防体系,同时不断加强定期的和不定期的、针对突发事件的磋商交流机制。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09年很快就会成为人们心中的回忆,中美关系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也将成为两国人民珍藏与纪念的历史。我们不能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我们更向往未来。中美关系在今后的岁月中如何发展,是否正如国人所愿,继续朝着健康、稳定、和谐、和平的方向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憧憬,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勇气和实实在在的努力。

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演讲稿

中美关系发展史

中美关系概况

中美关系论文

论中美关系

浅谈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回顾.doc》
中美关系回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