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0-03-02 02:49: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灵山县化龙中学

钟高承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同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进入语文教学中,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它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封闭狭窄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下面我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为专业成长注入了动力

教育信息化时代,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传统“教书匠”的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早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代赋予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为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保障,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功臣。

信息技术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教师备好、上课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备课时,我常常穿梭于各大网站,观摩名师教学视频,借鉴同行优质教案,下载优质的教学课件,可谓受益匪浅。如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从相关网站查找并下载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用简单的“powerpoint”制作成了CAI课件。那一幅幅形象的风景图片,那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去年我在本校上公开课《苏州园林》时,我的教学创意来自网络上许多优秀的教学经验。我用“Flash”技术展示一个又一个苏州园林,该课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受到极为强烈的感染,对课文理解得更为深刻,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这些年来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教学的好帮手。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和很多教师一样,所拥有的学习机会并不算多,但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不停地学习和积累,正是网络技术,特别是“教研平台”帮助我完成了这个心愿。如今,“教研平台”已经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它,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达到教师、专家等相互之间智慧的互联,为我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我每天都要到“教研平台”中浏览广大同仁的各类文章,有时也会发表一些自己的评论。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感悟、教学叙事等通过平台让广大同仁一同分享,还经常得到广大同仁的帮助,让我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相融合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感悟父亲爬过铁道给“我”买桔子的动人画面,我为学生播放了这段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浓浓的爱,学生很快进入了一个学习状态,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突破重点和训练思维能力相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我在教学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一课,作者描写白杨树正式出场是在第七自然段。这一段仅七句,却把白杨树的外形、色彩、性格写得极为形象生动。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非常自然。在这里,文章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像剥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导读者思索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本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而这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同时,此处也是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为阔大更为深远的境界。这第七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七段,画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再用多媒体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课件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感知语言和培养语感相融合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训练语感。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信息育技术的恰当运用,便可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将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如《济南的冬天》一文,老舍在第2段开始写道,“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暖和安适”之感。此时可用课件,通过画面的拉近、拉远,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了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

总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了解学生的特质,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作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更有语文味的高效课堂。

放眼21世纪,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必将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doc》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