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议论文模式(定稿)

2020-03-02 00:47: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考作文——议论文模式

教学步骤:

一.优作欣赏:

例1.只缘身在此山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于是,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

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

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

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

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例2.拭去眼前的浮尘

浮尘障目,看清流常为浊水,观蓝天常成阴霾,眺绿野常似荒漠。 情感萦心,每易欺于谎言,偏于成见,惑于谗巧。

要看清世界,须拭去眼前的浮尘,欲明白是非,须放下心中的偏见。

古往今来,多少王朝因奸佞当朝,主上昏愦而倾覆?人世千年,又有多少人因受内心情感的左右,失足遗恨,抱憾终身?

汉成帝宠幸赵氏姊妹,迷于儿女私情,溺于声色之娱,难以明断国事,遂至天怒人怨,二百年汉室之基,一朝为王莽所篡。牛顿,这位名振环宇的物理巨擘,却在晚年为宗教感情纠缠,作出“上帝用拳头一击而运动了地球”的荒谬判断;刘备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贸然出兵,落得个营烧八百里,含恨白帝城的可悲结局,只能带着兴复汉室的遗志托孤于丞相,深可痛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今天,若想明断是非,就必须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冷静观察,周密分析。

于个人,为前途理想,切忌凭感情盲目行事。若一味相信自己心中认定的好友亲人,难免会排斥许多直言诤言。

于国家,领导人更应当广纳谏议,听取民情,唯其如此,方能保国安民,方可强国富民。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想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更是一个严峻的话题。人皆有情,但如若为情感所役,失去了理智与客观的判断,又如何不是人之大失!在种种感情的萦绕之下,我们需要让心灵倾听最真的声音,这最真的声音或许来自陌生人,甚至是敌人、仇人,但只要你能静心安神,就可以做一个智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诚然,亲人友人也会提出各种有益于我们选择、认识的建议,这时的我们,更不能怀疑自己会因难于摆脱主观感情的束缚而对他们产生隔膜!

学会分清是非,懂得明辨善恶,这正如我们看这个世界一般,要不为障目的浮尘所蔽。那样,我们定会看见清流之清,浊水之浊,看见蓝天之蓝,阴霾之暗,看见绿野之美丽,荒漠之单调。

愿你拭去眼前的和心中的浮尘!

例3.有色眼镜的启示

走进眼镜店,有色眼镜,琳琅满目:浓墨、墨绿、浅橙、深棕„„选一架?戴上浓墨,黑云压顶;佩上墨绿,置身莽林;架上浅橙,风扬沙尘;扣上深棕,满眼咖啡„„摘下来,哦,原来晴空万里,世界是这样本色。

走出眼镜店,我生出许多联想„„

想到了天雨墙坏的宋国人,他戴着蔚蓝色眼镜看儿子,看出了预见的智慧,因为那是家人,上阵还要父子兵呢!戴起蛇绿色眼镜看邻人,看出了狡诈和邪恶,因为那是外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呀!想到了道光皇帝罢黜林则徐,禁烟条陈再好,他毕竟是汉员,戴上青冷近视镜,可信不啊!琦善再庸碌无能,奸佞贪婪卖国,可终究是一家人,戴上粉红老花镜,不用他用谁?想到了日韩世界杯,全体韩国公民,包括总统金大钟,他们都怎么了?面对不公正的裁判带给韩国队的胜利,起立欢呼,民

族情结也可以异化成有色眼镜吗?

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个突然想起的小故事„„

小学那会儿,“三好生”由同学们选。记得四年级时,班里有个女孩羞怯拘板,又倔头倔脑,没有什么朋友,更不会亲合老师。同学偶尔提到她,总叫“老蔫儿”。谁也没想到,这“老蔫儿”期末居然考了个第一。选“三好”时,老师先把一贯名声显赫的“红人儿”的名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中央,再由同学提其他候选人。考了第一的“老蔫儿”似乎被人遗忘了,直到提名快完时,才有同学提她,她的名字极不起眼地缩在黑板的一角儿。举手选举时,她又被遗忘了,同学们争着选自己的知交好友。当老师一个个擦去落选的人名时,才在角落发现了她。通过厚重的眼镜片,老师斜睨着不屑的眼神问:“哦,这还有一位呢,谁同意?”引出全班一阵哄笑。无意中,我瞥见“老蔫儿”,她缩在教室的角落,两眼失神地大张着,注满了惶惑。这眼神深深刺痛了我幼小的心:我感到了我们的残忍了,虽然还不明了这残忍究竟是什么。

大了,我才明白那眼神中包含的是自身价值被否认的痛苦。我们在老师有意疏远的指挥棒下,残忍地否定了一个同学的价值;把一个孤言寡合的同学狠狠推向自卑的悬崖!那时,我们虽然年幼,但“以亲疏断优劣”的意识却早已潜移默化,扎根心田。我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亲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谁不够朋友竟能出类拔萃,便要诧异、否定、嘲笑、排斥!长此以往,长大成人,有色眼镜摘下就难了。

这有色眼镜实际是变色眼镜:透过这付眼镜看亲朋好友,粉面桃花、出水芙蓉、梨花带雨、梅枝独俏;透过这付眼镜看路人疏客,败柳残絮、枯藤老树、流水落花、地衣红皱。

小事如此,大事亦然!

摘下有色眼镜吧,那将消缩你审视美、享受美的视野;抛掉有色眼镜吧,你会发现美景和亲情遍及五湖四海。

二.例文讲析:

1、《只缘身在此山中》结构分析:

首段以崔护的诗开篇,引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的论点。 接下来就这点进行分析: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

然后以李清照的词、杜甫的诗、苏轼的词、杜牧的诗作例证进行证明。

最后作结: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2、《拭去眼前的浮尘》结构分析:

文章开篇先举日常现象、生活认识引出问题。

接着简要分析,引出话题:要看清世界,须拭去眼前的浮尘,欲明白是非,须放下心中的偏见。

然后举例论证再步步推开。

然后联系现实人生,提出现实意义。

最后作结,重申论点:学会分清是非,懂得明辨善恶,这正如我们看这个世界一般,要不为障目的浮尘所蔽。

3、《有色眼镜的启示》结构分析:

开篇以眼镜店所见产生联想引入。

接着举例靠拢话题。

然后联系身边的故事: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个突然想起的小故事„„

作结:摘下有色眼镜吧,那将消缩你审视美、享受美的视野;抛掉有色眼镜吧,你会发现美景和亲情遍及五湖四海。

三、模式归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文章由下列字组成:叙、议、联、结。(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叙:叙些具体的生活现象或者古人、古事、古诗(要跟话题有紧密联系)。 议:就事论事,针对上面的叙进行议论。

联:将问题展开。可以分两方面进行,一是联系古代与之类似的事件,一是联系身边的具体例子。(这是文章的主体)

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回应话题。

具体操作:

第一段:写一个故事、一句俗语或者诗歌、一个生活现象。(不超过150字)

第二段:对上面的内容进行议论评价。(不超过50字)

第三段:展开联想,进行具体论证。(可分若干小段,多举例,每例之后要有分析,字数在五百字以上)

第四段:一精警的语言作结。(一定要注意跟话题联系起来)

四、模式训练:

训练1:

饥饿的人追求温饱;贫穷的人追求富有;处于*中的人追求安定„„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这些追求往往折射出人生的思考,时代的特点。正是因为有了追求,人生才不断地攀升,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

请围绕“追求”这一中心话题,写一篇作文。

训练2:

做过的事情,要反省一下,是否正确,是否还有缺漏;学过的知识,要反省一下,是否掌握,是否记得扎实;面对自我,要反省一下,是否正直,是否真诚坚强。个

人,要反省;国家,也是反省;只要智慧存在的地方,就都少不了——反省。 请以“反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议论文

高考作文议论文

高考作文分类讲解——议论文的三种模式

高考作文议论文结构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议论文

高考作文模式

议论文写作模式

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推介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超市

《高考作文——议论文模式(定稿).doc》
高考作文——议论文模式(定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