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共建和谐社区双拥征文

2020-03-01 20:43: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军民共建和谐社区

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双拥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解放战争时期,双拥工作所形成的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军民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通力合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中密切配合,在抗御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病中并肩战斗,军政军民团结显示出了强大力量。

进入21世纪,我党我军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如何与之适应、创新发展、彰显作为,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发挥优势,完善制度,建立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对双拥共建工作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的意义。坚持做到:

一、健全组织,制定规划;

二、定期座谈交流,及时沟通信息;

三、以人为本,突出特色;

四、开展国防教育,营造双拥工作氛围;

双拥是培育社会公德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国防观念和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有国必防,无军不安”是大家的共识。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形势和台湾形势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有利于促进双拥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整体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思路,不断丰富军民共建形式和内容,突出社区载体作用,因地制宜、军地互动、双向服务、双向奉献、双向受益,为推动东丽区和谐发展和驻区部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坚持每年在机关、社区和中小学校举办国家安全形势报告会,并组织开展国防知识学习;充分利用每年的国防教育日和宣传日开展国防法规宣传;组织机关干部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山纪念碑、瞻仰延安宝塔山;组织机关党员和社区老党员、优抚对象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展览;在《国防教育法》颁布10周年之际,开展以“忆红军长征历史,颂党爱国拥军”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

双拥共建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不仅为双拥共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同时也是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的积极创新与大胆探索。要以社区为载体,活动为纽带,双拥共建育硕果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保障机制,才能使双拥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发展。从大局着想、从小事做起,以社区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将双拥共建工作落在了实处,育出了硕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军地双方合力。军地双方要坚持服从大局、服务中心的方向,牢固树立“国防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把双拥融入社区工作,作为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推进社会化拥军进程的事关发展性的大事来抓,纳入到区双拥工作总体规划,提上日程,摆上位置。军地双方加强联系沟通,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军民合力开创社区共建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理论创新,打造双拥工作亮点。发挥好社区双拥工作理论研究会的骨干作用,通过工作交流、基层调研、外出学习考察等措施,加强对区双拥共建工作的研讨,着力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发展中的难题,用新的双拥理论成果前瞻性的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拓展双拥共建领域,充分整合军地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增强军地互动,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打造亮点,形成特色,推动全区双拥工作发展。

三、强化检查指导,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区双拥办,定期组织对全区基层双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解决矛盾和问题、推广先进经验。量化细化工作内容,定部门、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落实双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年终述职和服务对象代表评议双拥工作,坚持年终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指导双拥工作,组织双拥工作考核评比活动,考核结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工作内容。

四、建立奖励机制,保持双拥生机活力。通过组织军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活动,打造亮点、彰显典型,对于双拥成效突出的文明单位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促进整体双拥工作蓬勃发展。

以活动为纽带,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增进了军地交流与沟通,也使双拥共建更具活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需求,送温暖,献爱心,互动双赢共促和谐。

双拥工作长期一直是以独特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促成军政军民之间的融洽关系、紧密团结,这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主旋律是相一致的。当前须在继承之上内拓外展,把双拥共建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架构与规划之中,作为一项世纪工程,着力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队系统与地方系统、军人阶层与社会阶层人员之间和谐的新实践,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强化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和谐形态、和谐模式与和谐制度。这一领域成为和谐的“首善之域”、“示范之域”,将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把双拥工作纳入到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以创新的思路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

一、发挥驻地优势,坚持科技拥军

要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科技强军”的号召,充分发挥驻地单位的技术优势,为驻地部队官兵提供科技、文化、卫生服务。

二、拓宽渠道,整合资源。

三、办实事,献爱心,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

四、军爱民,情深意浓。

营造社区浓厚双拥氛围。

1、整体规划。在社区内加强双拥宣传硬件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利用橱窗、板报、展牌、横标、简易雕塑等突出效果,营造氛围。建立“双拥主题公园”,达到美化和宣传的双重效果。做到双拥宣传随处可见,双拥氛围触手可及。

2、着力抓好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社区营区典型全覆盖,开展“雷锋精神”进社区和“孺子牛精神”进营区活动,军民共同抓好青少年教育,共育“四有”新人。充分利用社区和部队资源,采取国防形势报告会、军地英模事迹报告会、军营一日、《国防教育法》宣传、知识答卷、参观等措施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引导广大居民树立“立足社区、心系国防”观念。通过组织大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军民联欢、军地联谊活动,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美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3、组织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军营、文明居委会、文明家庭”活动。通过组织实施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形成军民团结、共建美好家园和军营的氛围,突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驻地部队积极参加社区公益事业是部队的光荣传统,地区双拥共建工作,以社区为载体、以帮扶困难弱势群体为纽带,为军地双方搭建了新的双拥平台,密切了军政双方的联系,密切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双拥共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坚持从街道实际出发、从军队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的思路、载体和方式方法,把双拥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之中,充分发挥辖区人财物资源优势,构建起了具有社区特色的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探索双拥共建工作的新模式。双拥共建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积聚力量,不断培育出双拥共建的美丽花朵,因为这里有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真情,有一批热爱双拥共建工作的好领导好干部。

社区盛开双拥之花,军民共建和谐社区

军民共建、双拥工作总结

双拥工作——军民共建协议书

军民共建鱼水情双拥花开别样红

军民共建双拥签约仪式主持词

双拥征文

双拥征文

双拥征文

双拥征文

八一双拥征文

《军民共建和谐社区双拥征文.doc》
军民共建和谐社区双拥征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