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

2020-03-02 00:39: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明光市柳巷中学王海兵2009/5/25

摘要: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最活跃的阶段,也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关注和维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分析初中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意在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加强组织教学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青少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身体健康,同时也需要心理健康。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最活跃的阶段,也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阶段。

一、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1.1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基础,健康的心理可维持和增进人的正常情绪。维护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可能具备良好的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能力。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着实现社会健康。

1.2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面:

1.2.1智力水平

智力正常,在学习、生活、劳动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

1.2.2情绪调控

能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能控制、调节情绪,合理宣泄。

1.2.3心理状态

与大多数人心理一致,并且符合年龄阶段的心理要求,如初中生应该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富于幻想等。

1.2.4人际关系

与老师、伙伴、家长的关系融洽和谐,能做到互助、互动、合理解决冲突,知道如何拒绝。

1.2.5 人格塑造

具有独立性,进取心和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1.2.6学习水平

动机明确,态度积极,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

二、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2.1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2.1.1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儿。

2.1.2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2.1.3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

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2.1.4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

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2.1.5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比自己在成绩好、比自己有钱或穿的好就

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2.1.6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课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

困难。

2.1.7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

说错了话该怎么办;女生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

2.1.8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

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2.2引起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2.1生长加速

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快速增长,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渴望独立的

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青少年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不成熟,思考问题时表现出感性

化,情绪化,极端化。当真正的我和理想中的我之间产生较大差距时,就可能导

致焦虑、过分敏感或强迫症。

2.2.2性的觉醒

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急剧增多,第

一、第二性征快速发育,青少年对

此既感到神秘、困惑又充满好奇。自己必须调控这种突如其来的性的唤醒,以达

到和自己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保持平衡。这种既想探求性的好奇、又对自己的行

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矛盾将会产生不安等心理现象。

2.2.3学习的压力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过重,成绩不理想,常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如长

期得不到缓解和指导,就会对学习产生反抗情绪,导致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

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甚至旷课、退学等。

2.2.4家庭的意外变故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发育阶段,此时如果发生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病故或

自身的意外伤害,都能产生抑郁、逃避、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现象。

三、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初中生心理教育的方法

3.1.1心理分析法

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根据其心理分析人格理论创立的。主要过程包括:自由联

想、释梦、移情分析、抗拒分析、阐释等。针对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

解决方法。

3.1.2当事人中心辅导法

当事人中心辅导法的特点:强调当事人的主观世界、强调心理辅导员和当事

人的相互关系。

当事人中心辅导法一般包括四个程序:掌握真实的经验、找回失去的信心、

走出自己的天地、培养成长的能力。

3.1.3理性情绪辅导法

理性情绪辅导法的过程包括: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疏通阶段、再教育

阶段。

3.1.4行为矫正法

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改变环境

加以塑造的。行为矫正法在学校教育方面以针对不良行为学生为主,已发展了许

多方法。

3.1.4.1交流法。实践证明,个体之所以为群体所吸引,主要是群体认同、

社会强化、竞赛刺激及参与活动等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让学生相互交

流,互帮互学,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有了逆反心理,

教师要主动与之接近,疏通感情,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对

症下药。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1.4.2沟通法。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教学

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

这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如体育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3.1.4.3激发兴趣法。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

生在教学中体验到快乐。这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

与调节作用。

3.1.4.4冷暖结合法。当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情绪强烈动荡时,教师必

须制怒,保持常态心理,切不可针尖对麦芒。对事情做出清醒的分析和理智的判

断,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途径。如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可以等到下课后处理,给学

生一个情绪平静时间。教师要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帮助

其明辨是非,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对日常学习中有过某种挫折,内心

受过不良刺激的学生,教师更需要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在全班创造相互关心,

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他们不断增加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

3.1.4.5鼓励表扬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

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对

学生提出的要求要适当,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定出不

同的期望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如在体育课中进行双杠教学时的开始

阶段可以降低双杠的高度让学生都能上的了杠,让学生体验到完成动作时成功的

快乐。

3.1.4.6自我暗示法。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日常

学习进行心理训练。当学生面对困难时,进行积极有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

从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碍。

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状态不同。作为教师

应从多方面分析,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方法,就能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让每一位

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2调节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3.2.1积极的体育锻炼是调节和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体育锻炼能有效地调节内分泌,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而健美的身体

正是青少年追求自我完美心理的反映。

其次,体育活动的竞争、团结协作,表现了现代人追求成功,尝试冒险、挑

战,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培养了责任感,调节了个人

情感,使人的情感更加丰富、高尚和平衡,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再次,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使人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能

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

3.2.2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3.2.2.1自我调节:认真分析原因,运用合理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调控,

如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宣泄,学会幽默等。

3.2.2.2进行心理咨询:大部分的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

的,一般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和自我调节能得到解决。当心理问题较严重,自我调

节无效,要像对待感冒等身体疾病一样,及时诊治。途径很多,主要包括:书信、

互联网、电话咨询、心理门诊。(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学家、医生解答人们提出的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3.3.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微观环境,对学生的早期发展乃至于一生的发展

都会产生重大和持续的影响。一般来说,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人际关系与

家庭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

3.3.1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对孩子身心影响很大。正常的家庭结构,有

利于孩子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状态;而家庭结构的不正常,如单身家庭的孩子,

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心情忧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

3.3.2庭气氛对孩子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主

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来实现。学者兰尼说:“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

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安慰,令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孩子容易受家庭

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其生活的氛围会对其产生极大的诱导作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怖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因此,家庭要重视环境的营造,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的熏染;要细心把

握环境的变化,加以合理调适,使孩子在温馨、活泼的环境中成长。但是特别要

注意的是当前,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

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因此,导致家庭气氛不和谐。不少

父母,尤其从事经商或个体企业等行业的父母,终日忙于工作,经常外出,把孩

子全托。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很少能见到孩子。同样大大减少了家庭

气氛的温馨。

儿童学家指出:在抚养方式上,与父母接触太少或父母给予身体爱抚较少的

孩子容易发生心理异常。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家庭中,他的生理需求、情

感需求、安全感、受保护受尊重需求如果都能从家庭成员那里得到满足,他就能

健康正常成长。如果家庭成员间在情感上,生理上不能相容,满足不了孩子各种

需求,就会使孩子失去归属感,心理上失去支持和平衡,造成心理障碍。

3.3.3家庭管教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有更重要影响。近三十年来,我国

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已由过去多子女家庭过渡到独生子女家庭。这一变化,使家庭的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3.3.3.1包办看管型的家庭,带给孩子是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甚至有埋怨对抗心理。

3.3.3.2打骂恐吓型家庭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性格孤僻,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说谎,出逃,以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3.3.3.3放任自流型的家庭,造成孩子目光短浅,胸无大志,遇事任性,骄横懒散等不良心态,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父母的管教模式是溺爱,粗暴还是民主,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要求是否恰当,是否给子女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等,对孩子是否能维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要准确把握孩子的自然本能冲动,爱护和严厉得当,充分尊重孩子,使孩子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和要求,建立充分民主的家庭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对孩子的疑难及时疏导,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解决孩子身心的各种问题。

总而言之,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家庭教育是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妥善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生理与心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寻找适合孩子成长的途径和措施,这是对家庭教育的层次和水平要求。

3.4学校教育

学校是健康教育最合适的场所,教育效果可影响家庭和社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主动做到以下方面:

要主动接触,不要坐等回避;要热心真诚,不要冷漠做作;要耐心倾听,不要肆意打断;要讨论启发,不要武断灌输;要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要积极疏导,不要压抑遏制;要因人而异,不要千篇1律;要协同配合,不要孤军奋战;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包揽;要自觉自愿,不要强迫要求;要平等相待,不要居高临下;要了解尊重,不要猎奇侦讯;要适度接纳,不要指责训诫;要自我领悟,不要包办代替;要科学引导,不要说教附合;要力求内化,不要强迫变化;要守信保密,不要随意张扬;要心悦诚服,不要令人屈从。

总之,教师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2.于素梅,周立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指导,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年9月.

3.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

4.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师晓晖:实用心理医生,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5年12月,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学生心理健康

临床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

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体育游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优秀)

《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doc》
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