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现状调查和今后发展思路

2020-03-02 17:47: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明确提出了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其中都涉及到劳动和社会保障救助工作,把劳动和社会保障救助工作摆到了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并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得到改善和增强。

劳动和社会保障救助工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渠道,是将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将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十七大确立的战略发展目标贯彻好、落实好,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的关键性的基础工作,是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提升××整体实力、增强对外综合竞争能力,将我县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结合我县实际,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宏伟发展目标,及贯彻好、落实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地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发展的角度来看,要统筹兼顾、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大力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牧区实用技能等级考证制度的推广,提高社会富余劳动者素质,保证广大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收入,增加财富,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和再生产能力;二要加强指导、依法行政,强化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和社会救助保障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三要加快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确保全体社会成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救,使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高速、健康的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社会文明和社会祥和;四要转变指导劳动就业的工作思路,以“打规模、打品牌、。

基金仅于2005年度支出4.29万元。

4.职工失业保险方面:

①2003年参保人数2870人,2004年2651人,2005年2383人,2006年2400人,2007年2473人;

②2003年失业保险金实际征缴63.3万元,2004年87.8万元,2005年120.6万元,2006年17.2万元,2007年39.3万元;

③2003年发放失业保险金9.9万元,2004年54.5万元,2005年91万元,2006年70.1万元,2007年26.6万元。

5.社会就业方面:

①2003年登记失业人数169人,2004年523人,2005年598人,2006年653人;

②2003年新增就业人数351人,2004年123人,2005年282人,2006年386人,2007年405人;

③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2004年4.12﹪,2005年4.1﹪,2006年3.97﹪,2007年3.41﹪;

④2003年职业培训人数213人,2004年628人,2005年320人,2006年640人,2007年1491人;

⑤2003年职业介绍人数146人,2004年189人,2005年132人,2006年374人,2007年843人;

⑥200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5892人,2004年1100人,2005年10709人,2006年9009人,2007年11214人;

⑦2004年技能鉴定人数39人,2005年98人,2006年22人,2007年416人。

6.就业安置工作方面

2003年安置大中专毕业生人数89人,2004年78人,2005年133人,2006年220人,2007年211人。

(二)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与救助方面

1.社会救助工作不断深入

2003—2007年,共下拨救灾救济款物折合人民币747.4万元,154987人次灾民得到救济;农牧区特困户救助从4822人增加至现在的5000人,每人每年发放面粉100斤,共计50万公斤。

2.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截止2007年12月底,共为2987户、5271名低保对象兑现保障金2273万元,人均月补贴106元。同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专户,资金支出严格按照《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执行,资金到位率、兑现率均达到100%。给城镇低保人员报销医疗费69万元。2007年给新录取的45名特困大中专生发放资助金10万元。

3.积极开展农牧区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工作

①全县有1487户、5000名农牧区特困群众被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8%。以“一卡通”方式兑现上半年农村低保补助资金99万元,年均保障标准396元。其中,分类施保总户数1377户、3654人(60岁以上的老人908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81人,常年患病卧床不起的242人,无劳力的家庭人口2223人),救助金18万余元。

②近期开展的农村牧区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中,低保人数增加至7500人,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13%。最低保障线提高到960元。并且,对享受农村牧区居民最底生活保障政策的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患病不起一年以上的人员,无劳力的家庭成员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在补助100元。

4.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建设

①保销低保人员医疗费226万元。

②为2987户低保家庭每年发放110万元的取暖救助金。

③投入医疗救助金70万元,有效缓解了低保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④认真实施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自2004年起,累计向省人民医院、高心所、天津泰达心血专科医院送治手术适应症孤残儿童334名,接受免费手术治疗,现已全部康复出院。

⑤扎实开展教育救助,全面实施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856户1630名低保家子女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总计补助2565元,免除学杂费15562元。

⑥全面贯彻落实《青海省农村牧区五保供养工作暂行办法》,五保户由原来的61名增加至现在的267户293人。供养标准由年人均580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1138元,年发放供养资金33.3万元。

⑦2007年,筹措资金34.2万元对381户因灾损坏房屋的重灾户、五保户、特困户及重点优抚对象实施重建家园。

⑧投资362万元的社会福利院、民族殡仪馆已建成,总投资463万元的热贡敬老院正在建设中,年底可投入使用。

⑨认真贯彻执行优抚安置政策。2002—2007年,共安置退伍转业人员65人,安置率达100%。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方面

1.参合率达到预定目标,继续参合积极性稳步提高

2003年底全县共有47174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84.9%;2004年底共有49408人参加,参合率达87.5%;2005年底共有51524人参加,参合率91.2%;2006年底共有55314人参加,参合率达96.7%,2007年底共有56659人参加,参合率达97.9%。其中自2004年度以来特困户(五保户)参合金由民政部门资助支付,特困人口(五保户)参合率达100%;

2.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基金足额到位,收支略有节余

2003—2004年度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基金收支呈现结余;2005年度基金收支略有透支, 2005年度大病统筹基金超支12万元,超支部分从2004年结余资金中弥补,尚未动用风险基金;200

6、2007年度基金收支基本平衡。

3.参合农牧民受益面高,得到实惠

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政策,采取对住院患者降低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扩大用药范围等新举措,同时实施二次医疗救助,累计再次医疗救助166人,共计补助27.6万元,有效地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使参合群众收益率不断提高。

4.简化医药费用报付手续,积极实行住院费用垫付直报制

自2006年7月开始,积极推行便捷的医疗费用报销制度,探索手续简便的报帐方式,方便参合农牧民及时兑现住院医药补偿费用,在县内住院的参合农牧民医药费用实行医疗机构垫付报销结算制,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对参合农牧民的住院医药费用实施垫付直报,实现了住院患者“当天出院、当天报销”的工作机制,减轻了农牧民经济负担,打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

花厅村现状调查及今后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发展战略

浅谈乡镇民生发展思路1

科学课现状及今后思路

创业助推发展 就业保障民生

保障改善民生

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保障改善民生

《民生保障现状调查和今后发展思路.doc》
民生保障现状调查和今后发展思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