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

2020-03-02 18:48: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实施的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也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80年代末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和实施的不断推进,全国出现了诸如上海的一些代表学校、江苏的南师附中、武汉的华师大一附中、广州的华南师大附中等一批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办学背景,以优越的智力、人才、信息和政策环境所支撑的教改先行者。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学校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师资、条件、生源、信息都相对不足的农村地区,如何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是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作为一所地处农村地区新的重点学校,我们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怎样进一步大面积提高质量,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办出特

色。我们一致认为,下列这些基本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思考:

●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究竟是什么?学校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来实现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

●不同的地区、学校存在着很大的文化、经济差异,还有学生、教师的差异,如何面对这些差异,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学生、教师的发展需求?

●什么是真正的高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凸现学校特色的关键抓手是什么?通过什么能引动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办学要素的优化,以合理地调和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突出矛盾?

一般来说,学校的改革可归结为两大内容:学校办学机制的改革和课程改革。机制的改革对外是为了优化办学环境,争取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内是为了激发活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和课程改革提供可靠保障。课程的改革则包括了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因此,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做到对国家、民族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特别是应注意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广泛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提出在我国历史并不长,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近年随着中gong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试行三级课程的政策,校本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热点之一。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教育哲学)情况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它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并非学校当前自己开设的“选修课或活动课”就是校本课程。鉴于这一特点,在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应高度重视对学校自己开发课程的科学性、价值性、需求性的评估研究,建立恰当的学校课程决策程序与学校内部课程监测机制,及时加强对学校领导、教师课程意识与理论的培训,进行课程开发技术的具体指导,切实加强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1.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历程

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三大板块”的确立阶段(1992~1994):在省教委1992年关于课程改革文件指导下,以形成学校必修分层,丰富选修、活动课内容为标志,学校开始在已有经验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三大板块”改革,改变学校以往单一学科教学——必修课的状态。

●典型课的试验阶段(1995~1996):在开展“三大板块”改革的基础上,针对我校教育对象98%来自农家子弟,93%教师出生于农村,办学的背景是农村,学校的文化、信息、观念相对滞后这一特点,为提高学生、教师人文素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美育,使学校体育能实现“强身健体”、“修心养性”、“育德益智”、“群育教化”的功能。以学校选定语文阅览课和“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列入省九·五课题为标志,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典型课的试验,进入能动关注已开设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探索阶段。

●校本课程系统开发阶段(1997~):以课程专家的介入,确立“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和“构建面向21世纪现代师资群”两个课题为学校改革重点课题为标志,通过与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的紧密结合,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突破,通过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的不断明晰,教师课程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学校各种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开发建设,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试验。

据此可知,校本课程开发探索的过程是我校师生课程意识与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教师课程开发技术不断提高、学校课程资源不断建设与利用的过程。 2.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已有的成果

综观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践,按课程开发的流程来审视,在课程专家的直接领导下,我们作了如下的探索:

●与专家结合进行访谈、问卷等调查,获取诊断本课程设置的信息,为学校构建校本课程可能的框架结构提出建议。对学校已经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进行了大量的多层次的评估整合。

●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学生的需求评估,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明确目前学校达成的共识。

●根据上述的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进一步制定《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包括《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计划》、《学校作息时间表》等内容。形成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的、适应学校办学背景、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结构,即包括四门限制性选修课,以及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职业技能类、身心健康类等四类任意性选修课。

●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成立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管理细则》、《学分制试行条例》和《校本课程评价指南》。建立校长课程的决策程序与内部课程监督机制。 ●大力加强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包括设施建设、场地安排、图书到位、经费保障、人员培训等。

●所有已经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有《课程说明》和《课程方案》;部分课程已编写出《课程纲要》和开发出“单元包”。

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和思考 1.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创设的客观环境。也就是说,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政策和《课程计划》必须考虑到地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以达到政策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明确规定学校具有一定范围的课程自主权,并制定相应的《指南》。确立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课程政策。

●明晰的育人目标。这里指学校能不断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真心实意大力推进教育。如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做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其核心品质可具体化为:“自信心、民族性、创新、现代化、健康、坚毅”。这是我校对现代化人才的理解和定位,也是我校对育人目标的形象化、概括性表述。这个明确的人才规格、育人目标,是我校向新世纪高扬的旗帜,也是确定我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的依据之一。

●学校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具备广泛而通畅的交流渠道,能分散权力,有利于小组工作和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良好的沟通。校长能不断引导变革和革新,具备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

●学校有一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基础。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作了长期的实践,在探索中形成“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课程改革,及在若干重点学科课程改革模式探讨中形成的观念和氛围,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

●课程资源的保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合理的分析与评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切实加强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科技馆、艺术馆、体育馆等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使承担课程的教师各得其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当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程政策的确立。《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学校可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改革,增加了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政策权,从而改变了过去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但改革将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方面课程管理层面仍然会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又过分依赖和迷信统一的教科书。这种制度和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反省,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校长办学理念的确立。新形势下校长应真正按中央《决定》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在当今应试教育依然盛行,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在大力标榜高考升学率的现状下,在当今学校实施同样的教学大观,教材和教参,而缺少深入改革的现状下,校本课程的开设必然使学校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因此,校长必须具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真心实意地推进素质教育,着眼每个学生的发展,坚持对学生终身负责,对民族、社会负责的态度,能深刻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满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不断转化为全体教师的观念和具体的积极行为,这是一所学校积极投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关键。

●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目前自上而下“课程国家化”意识仍十分强烈,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受到历史形成的原有思维习惯的冲击;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证性研究还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强化学校及领导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发技术和能力,是校本课程开设的重要条件。

●自律的校内评价机制的建立。建立评价机制的目的在于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及确认课程的开设价值,并根据形势的发展预测教育的需求,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定期进行课程方案、教学的评价,将对课程的科学、完善和发展,对学校领导和广大课程开发人员课程素养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虽然建立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是艰巨又繁杂的工程,但它又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否则其效果可能未必比没有“校本课程”更好。因此,校内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校本课程开设的保证。

●课程专家队伍的培养和共享的课程资源的建设。根据现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必须获得课程专家的支持。但由于我们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对于课程的轻视,实际上造成了课程专家的短缺。目前的课程专家主要集中于国家研究所、省市教科所和师范院校的系所,随着国家新的课程政策的实施,各地各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会大范围的启动,课程专家将成为迫切的需求,因而课程专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应该突破的瓶颈。对广大的地区而言,建设能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校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 来源:引用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开发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策划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开发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探索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园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思考与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doc》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