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 财政学试题

2020-03-02 15:51: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不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情

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产品:社会共同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外部性:收益具有外溢性特征。

有益品:社会愿意鼓励供应的产品。

信息不对称: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的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政府失灵:政府干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的手段时,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或

给社会带来额外的福利损失。

财政职能:政府活动所固有的内在经济功能,是对财政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影响的

理论概括。

思考题:

1根据所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阐述帕累托最优的含义和条件。

条件:帕累托最优包括生产最优、交换最优、生产与交换最优等三个条件。 2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哪些。

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有益品提供的不足、宏观经济失调。

3回答政府失效的表现及原因,解决之一问题的思路。

表现:一政府干预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二虽然达到了干预的目标,但成本太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三未达到干预目标或实现了干预目标,但同时又产生了未预料到的副作用。 原因: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有自己的利益,必然追求自身利益极大化作为行动的准则。二缺乏竞争,没有动力去降低成本。三优先信息,信息不完全或失真,导致决策失误。四政府官员滥用权力寻租,谋取私利等。五好心办坏事,或由于种种局限不容易办到。 4简述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第四章

名词解释:

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 财政支出规模:就是一定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支出总额。

财政支出效益:内源性效益,部门绩效和单位绩效。

经常性支出:是维持政府部门正常运行而进行的支出,其产生的效益只对当期产生影响。 资本性支出:是指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

思考题:

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2按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为补偿性支出,

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3按目的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4按控制能力分为不可控制性支出和可控制性支出,5按受益范围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6按产生效益时间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7按政府职能分为社会管理支出和经济管理支出,8按管理权限分为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

瓦格纳法则的内容:

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驶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规模相应提高。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体系:

一,静态指标。

1绝对指标,是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

2相对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二,动态指标.

1财政支出的增长率,本年度财政支出比上一年度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2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引起财政支出增长的大小。

3财政支出的边际倾向,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份额中,财政支出所占的份额。 成本-效益分析法步骤:

1确定政府项目要实现的目标。2列举成本和效益。3测算成本和效益。4测算贴现成本和效益。5选择决策标准。6选定项目。

第六章

名词解释:

财政收入:指政府为履行期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

金的总和。

预算外收入:指各级政府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采取收费方式而形成的专项资金或专项基

金,

财政收入规模: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成为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指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的边

际倾向。

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收入增加多少。

思考题:

对于政府,财政收入的意义:

首先,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其次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最后,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的方式。

财政收入的分类:

1形式分类为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债和其他收入。2用途分类为一般收入和专项收入。3价值构成分类为C,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V,产品加工后中以劳动报酬形式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M扣除补偿价值和个人消费价值之后的声誉产品价值。4政府层级分类为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5管理方式分类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6国际标准分类为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的规模有哪些因素,其衡量指标包括哪些: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价格

阐明最优财政规模的理解:

以实现社会投资最大化,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追求目标,以正确处

理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处于社会经济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 我国财政规模是否合理:

政府应遵循哪些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原则2合理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原则3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4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第七章

名词解释:

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其政治权利进行的特定的政府分配行为。

税收要素: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一般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税基,税率。 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税收转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等办法把

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拉弗曲线:反应税率-税收收入的关系的曲线。

收入效应: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

替代效应: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替代另一种

消费或活动。

思考题: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制要素的基本构成:

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课税标准,税基,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税率。税额相对于税基的比率,税基与税率的乘积就是税额。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包括哪些,遵循哪些原则:

一是反应国家税收总负担的指标,即宏观税负率。二是反映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即围观税负率。1取值有度原则,2公平税负原则,3量能负担原则。

税负转嫁的方式和条件:

前转,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方式。后转,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销售者或生产者的方式。混合转,前转和后转同时出现。税收资本化,特定的商品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必须缴纳的税款,在购入商品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由卖方负担的方式。

制约:1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2课税范围。3反应期间。4税种属性。5市场结构。 税收会产生哪些效应: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

效率原则。

经济效率,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有效配置资源,税收所引起的效率损失的最小化就是主要内容。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下,要通过征税,校正外部效应的不利影响,使社会福利相应增加。

行政效率,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来取得单位税收收入。

税务机关的征税费用,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占所征税额的比重。 纳税人的奉行纳税费用,在履行纳税义务时所花费的费用。

公平原则:

1受益原则,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

2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

阐述最优商品税与最优所得税理论的基本内容:

最优商品课税要求对弹性相对较小的商品课以相对高的税率,弹性相对较大的商品课以相对较低的税率。

最优比例所得税的税率与纳税人的劳动-闲暇替代弹性成反比,而且在劳动-闲暇替代弹性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希望的平等程度越大,比例所得税的最优税率就越高。

第十一章

名词解释:

国际税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与从事跨国经济活动的纳税人之间形成的征纳关系,以及

由此引发的国家间关于税收利益的分配关系。

税收管辖权:指主权国家根据其法律所拥有和行使的征税权力。

国际避税:是避税活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扩展,指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

法和国家间的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全球总纳税义务的行为。

税收扰让: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视同在国外已缴税

款,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国际税收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税事务方面

的税收关系,本着对等原则,经政府谈判后所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

思考题:

何为税收管辖权?确立原则是什么?类型包括哪些?

P211

国际重复课税是如何产生的,消除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区别

P214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并列举说明

P217

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及使用范围

P223

第十五章

名词解释:

公债:是国家各级政府的债务和负债,是国家或政府采用信用方式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一

种债务收入。

公债负担:直接表现为政府在偿还债务时所形成的财政负担

公债规模:

公债结构:指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的公债相互搭配以及各类公债收入来源的有机结合。 思考题:

公债的发行条件:

P283/P282

公债的发行方式,以及我国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P283/P284

用衡量公债规模的指示,来分析一下当前我国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当,其风险:

P293

第十六章

名词解释:

政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批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以收支一览表的形式表现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是政府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把全部的预算收支按其经济性质的不同,分别汇编于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预算。

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年度内所有财政收支不考虑以往基数和水平一律以零为起

点,以社会经济的预测发展为依据编制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以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

况和财政经济政策要求,加以计算和调整后而形成的预算。

预算外资金: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

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

的规章而收取、提取、筹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

金。

思考题: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的区别:

P305

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措施:

P305

我国的分税制内容:

P315

第十七章

名词解释:

财政平衡: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

财政赤字:指财政年度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导致的财政不平衡的一种财政现象,入不敷

出。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有拉动刺激性作用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政策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有减少和抑制性作用的政策。 思考题

何为财政平衡,及理解:

P323

财政赤字的形成,弥补手段:

P325

财政政策的具体目标,及工具:

P333

财政及货币政策的特点和搭配方式:

P339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学年

山东工商学院继续教育

山东工商学院实习报告

财政学试题

财政学试题

财政学试题

山东工商学院实习报告格式

山东工商学院实习报告封面

山东工商学院关于表彰2004

《山东工商学院 财政学试题.doc》
山东工商学院 财政学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