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2020-03-03 01:59: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以及纯洁的品格,这些都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本文以此为中心,选取了钱学森工作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来展现他的品格、精神风貌。

学习本文,就应该仔细体会文章是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表现主人公的风采的。除了教师讲解外,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应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2.应理解纪实性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应能理解本文的朴实文风。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疏通关键字句、理解文意。 2.从文章的学习中感受到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3.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的深刻内涵。 4.作者借助哪些典型事件,何种手段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刻表达。 2.选择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建议】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第1课时)

1.采用新闻的方式导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这是国家给他的评价。当年钱学森要求回国时,五角大楼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放他离开美国,钱学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至少也值五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说是敌人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那么作为钱学森秘书的涂元季又是怎么来评价钱学森的?下面请看“报道”:《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新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2.关键词、关键句提炼。在疏通全文生字词的基础上,对钱学森加以简要介绍,尤其是当年钱学森如何冲破重重阻扰毅然回到新成立的中国来的,以此作为知识背景,这样可以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接下来的讲授对钱学森的整体形象有所了解,初步领会钱学森在对祖国科学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在道德境界上的高尚。

(1)疏通生字词:鉴定、应景、出差、应酬、档案、弥补、颁发、荣誉、勒紧、聂荣臻。

(2)题目解惑: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

3.整体感知。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然后由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通过阅读全文,指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或字词,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方式,并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事件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刻,并尝试着分析这些事件表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在概括情节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概貌。

(1)梳理课文第1-4自然段的内容(也可以是1-5自然段),思考: a.第 1段与第

2、

3、4 段之间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b.围绕第1段,第

2、

3、4 段具体写了关于钱学森的哪些事件?并谈谈你对钱学森的了解、看法。

c.第2-4 段中,你认为哪些语句更能突出钱学森的高尚品质? (2)梳理文章第 5-7 自然段的内容。 a.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而说明了什么? b.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钱学森的高风亮节的语句。 (3)梳理课文 9-14 自然段的内容。

a.第9-14 段中写了几件关于钱学森的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b.这些事情表现了钱学森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教师明确本文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不搬新房。

4.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针对所总结的五件事,谈谈自己最有体会的一件,并从此件事上可看出钱学森哪方面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如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品格?

教师引导,明确:通过“我对付这种不正之风的办法,就是今后再也不出北京了,谁请也不去。”钱老说:“你别激我,激也没用,他们说我架子大,我就架子大。”这些句子可以看出,钱先生坚决到对个人名誉的损益无所谓的程度。主要是请学生通过“点”的渗透来进行“面”的贴近,进而理解钱学森高尚的精神品格。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第2课时)

1.问题探究。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如通过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等。选入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也可以联系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让学生讨论“钱学森该不该出访美国”这个问题。可允许各抒已见,不必统一认识。在讨论中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能体味到语言的魅力。

2.重点品读。要求学生再读课文,重点揣摩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话语,如“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能踏上美国国土。”“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感觉很好。你们别再折腾我,把我折腾到新房子里,我于心不安,心情不好,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吗?”“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通过这些句子来理解本文的表达方式,人物的独特的思想个性等。

3.讨论交流。让学生联系课后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比较在写法上有何的不同?讨论谈一谈自己对“好就好在写出了大科学家高尚的思想境界”的看法。看看是否“写出了”,以及可不可以用不同方式和不同文字风格“写出”,即主要看效果。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提及过的图片:比如钱学森的图像(个人经历、图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视频、个人的言论等),包括其科学成就,对我国导弹、航天等尖端科技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其人,然后再根据课本立体地感受其人格精神。

2.标上正确读音的生字词。

课件使用目的: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3.文章中钱学森主要事迹的概括。

课件使用目的:引导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层次有清晰的理解。 4.本文的写作方法及写作特点。

课件使用目的: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体会其朴实无华的写作文风。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图片。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科学领域,探索科学奥秘,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兴趣;去领略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2.作者简介:涂元季,1939年生,河北省老河口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钱学森的秘书。

3.相关资料 (1)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934年,大学毕业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由于他的聪慧和苦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1939年6月,他同时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以其出众的才华震动了美国物理学界。接着,他留在该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他们合作创造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共同设计了美国的“下士”导弹,成为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母亲在召唤着海外游子。钱学森舍弃了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的科研环境,经过长达五年的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于1955年10月回归祖国。1956年1月,就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在他的带领下,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 戴汝为

钱学森做了所长之后,在中关村的第一件工作是讲授他的工程控制论。1954年,他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就是《工程控制论》,这本书是在美国当时不让他再参加一些火箭技术方面的机密工作的情况之下所做出的一个新的学科的研究成果。当时他讲课,大概有二百多人来听他的课。我和另外一个人整理他的讲课笔记,然后发给大家。当时是初出茅庐,什么事也不懂,一看能和一个国际上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在一起工作,有机会学习他的著作,我当然很兴奋,但困难也很多。我在北大三年,在清华一年,大学期间一点儿英文也没有念过。钱先生从美国带回两本原版书,因为要整理笔记,他就把其中一本书给我看,我能够参考的东西就是他带回来的那本书。

„„

他讲课的时候,能够引人入胜,从具体的讲起,又概括,又提高。而且,他讲课就是拿着支粉笔,不带书,粉笔字写得也非常清晰、规范。我从他的秘书那儿了解到了他进入罗湖桥的一些材料。那次是从香港到祖国大陆,朱兆祥先生去迎接的,一到海关,记者就围了上来。其中一个香港记者用英语问了一个问题,钱先生就说:“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讲中国话。”记者解释说他只会讲广东话和英语。钱先生说:“我想普通话在中国用得很普遍,而你是中国人,应该学会讲普通话!”大家都笑了。这也体现了钱先生的一颗爱国心。 „„

钱先生最初在美国的时候,和几个朋友搞火箭,刚开始在加州理工学院搞的时候是很粗糙的。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学生的经济头脑是很强的,一些学生包括他的导师办了一个公司,动员他投资。而他的想法是在美国学成之后就回到中国为祖国服务。他曾经在1947年回国探亲,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曾托人邀请他回国出任上海交大的校长,当时他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有名了,但他拒绝了。他后来说,在当时那种形势下,他不愿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当时国内正处于解放战争的过程,国民党还没有被打垮。到了1948年,祖国的解放事业胜利在望,他就开始准备归国了。但美国政府扣留了他,和美国那些反动的人做了很大的斗争才回到中国。这里头的很多事情,在座年轻的各位可能不太了解,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还是了解不少的。

„„

我讲讲第二个问题:钱先生治学的严谨。去年发表的手册,可以说是科学精神的一种教材,描述了钱学森先生高深的学术造诣和认真的治学态度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当时美国是把他驱逐出境的,中美华沙会谈王炳南大使和美国谈判,美国先是不承认。后来,钱学森写了一封信,表明要求回到祖国来,这封信辗转最后到了周总理手里,周总理就把这事交给了王炳南大使。王炳南大使就和美国说,钱学森自己提出来要回国,美国还把他扣住,这不成道理。所以,美国方面就让他回来了,他带着妻儿回国。

„„

在科学的前沿做工作,是他最感兴趣的。他的研究工作是为航空发展事业服务的,所以他自己开玩笑也说自己搞的东西是越搞越快,最初在交大的时候研究火车头,在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飞机,到后来研究火箭就更快了。当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要看压缩性效应,而压缩性直接影响到飞行体表面的摩擦阻力。他开始做这种工作的时候,他的老师推荐他用Mises变换,然后根据不可压缩的解进行迭代。钱先生并没有按照老师的建议做迭代的运算,然后交卷完事,而是一开始就收集和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写了450页的笔记。改正了前人很多不足的地方,然后才整理他的论文,这就是他的第一篇博士论文。这么一种认真踏实的态度对人们影响很大,我想对大家都是有参考意义的。

„„

以上谈的是钱先生治学的态度。另外,他还特别提倡学术民主。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年轻的钱学森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有一次他听一个老科学家的报告,钱先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就举手发问,两个人就在会上辩起来了。教授走了以后,他的导师冯·卡门告诉他:“你知道你是和谁争论吗?那是大权威冯·米赛斯。但是,你的意见是对的,我支持你。”这是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东西,拿给卡门看。卡门一看说观点是错的,他就跟卡门辩,辩到后来卡门发脾气,把他的东西扔在地上,就回自己的办公室了。那时,卡门在美国已经是大教授了,他当时还是一个研究生。但是使他吃惊的是,第二天一早,有人敲门,一看是他的导师卡门,卡门说昨天的讨论还是钱学森的对,并给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搞科学研究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师生关系,我喜欢的学生是能够提出和我不同意见的人。因此,他讲求科学民主,在发展科学事业上头,不管你的地位、资历有多高,大家都可以平等地讨论,应该发扬科学民主。他自己受到美国对他的不公正待遇,对美国的做法不满,但是有一点,他对美国的讨论班是非常赞赏的,他认为这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动力。

(3)有关科学家和科学精神的名人名言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诃夫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普朗克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巴斯德

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萨尔顿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卡•冯•伯尔 (4)钱学森语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 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 ——“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 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 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我不能脱离广大科技人员”(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 民和我们的国家。” (5)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6)推荐有条件的同学阅读钱学森的传记,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人格魅力:例如祁淑英的《钱学森》、叶永烈的《走进钱学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搜集其他科学家事迹,比如爱因斯坦、邓稼先、丁肇中等,让同学们体味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推荐]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800字)作文

人民科学家

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设计(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民兵工精神

礼仪展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doc》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