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

2020-03-03 22:15: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福建省2004年秋季录用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考试

面试题(第8套)

1、有人问墨子:“多说话有无益处?”墨子说:“青蛙、哈蟆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其存在,而公鸡每天按时啼鸣,一啼天下都知道是天亮了。”墨子说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说明了“多”与“少”、“泛”与“精”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青蛙、蛤蟆日夜不停地叫,人们习以为常,自然就没有人理会它们的存在。而公鸡在黎明前寂静时分,一鸣众人皆知,无形中起到报时的作用,因而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美名。

③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要言不繁,繁言不要,夸夸其谈是没有用的,而有用的话不一定在多。

[评分要点]

“泛”、与“精”的辩证关系,重在实效。

福建省2004年秋季录用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考试

面试题(第9套)

1、有人说,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加以说明。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不同意这种观点。

①不择手段,意味着在手段的选择上不受到任何道德、法律的约束。 ②采取违法或不当手段,即使达到正当的目的,玷污了目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③持这种观点是危险的,而且有害的,尤其是在司法实践中,容易产生刑讯逼供的问题,导致冤假错案等。

④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不仅要求目的的合法,还要求程序合法。 [评分要点]社会公德,法制意识。

4、查理〃卓别林说:“用放大镜来看人生,人生将是一场悲剧;但是用望远镜来看人生,人生则是一场喜剧。”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主测要素]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人的一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快乐也有悲伤。

1 ②用放大镜看人生,容易放大人生历程的负面细节而沉陷其中不能自拔,因而人生成为悲剧。

③而用望远镜来看人生,才能把握人生的前进方向,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因而人生成为喜剧。

[评分要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含义。

1、敢于承担责任是迈向成熟的表现。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对责任的见解。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一个成熟的人包括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而心理的成熟更为重要。

②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有清晰的认知,并勇于承担后果,即敢于负责任。

③现代社会,一个成熟的人要敢作敢为敢当,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开拓一番事业。

[评分要点]心理认知:责任感。

1、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你是如何理解的?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世间宝贝都有其特定的用途,用途不当的宝贝就是废物,比如钻石镶嵌在皇冠上将光彩夺目,而把它放在一堆砂砾之中,它将与普通砂粒毫无区别,人的知识、特长、个性是有差异的,如果不能因才使用,再优秀的人才也会被浪费,所谓“宝贝”也成了“废物”。

②只要放在适合的位臵上,没有不能成材的人。 ③发现人才的长处,用其所长,是人才工作的重大课题。 [评分要点]物尽其用,人尽其材。

4、火能烧死人,水能淹死人,但水的模样柔和,好像容易亲近,因此出容易上当。你对此有何看法。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政策水平、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火、水无情,但水的柔和却蒙蔽了人们的眼睛,容易上当,在这里比喻同样是害人的东西,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②现实生活中,拉拢、腐蚀干部的并不一定都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很多会假借各种感情纽带,如同学情、战友情、乡情等,最终把干部拉下水,对此要擦亮眼睛,以防上当。

③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增强明是非、识贤愚、辨忠奸的本领。 [评要要点]看问题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2

2、网络创始人丁磊说:“当一个连自己的目标都不知道是什么时,任何方向对他来说都是不顺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目标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如果连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就象无头苍蝇,失去方向,四处碰壁。

②树立一个目标,就是点亮一盏指路明灯,使人看到希望和方向。 ③力戒浑浑噩噩地生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浪费生命和青春。 [评分要点]目标的重要性。

3、钓螃蟹的人,蟹篓通常不上盖,因为篓中的螃蟹中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的螃蟹便纷纷效仿,攀附在前一只身上,最后没有一只能成功爬出。这个现象给你什么启示?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人际协调能力 【参考答案】

①答题方向一:团结协作,防止由内耗。 ②答题方向二:有序竞争。 ③答题方向三:克服从众心理。

[评分要点]内耗、有序竞争、克服从众三个方向中任一(或

二、三)展开论述。

2、恭维像轻微的春风一样令人愉快,但是,它并不能使帆船前进。但一般的人都喜欢被恭维。请考生对这种说法进行评析。

[主测要素]思维能力、人际协调能力 【参考答案】

①人喜欢被人恭维,是人的一种自然心理,反映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欣赏、理解和肯定。

②恭维人一定要得体,掌握好分寸,得体和大方的恭维容易被人接受,也能融洽人际关系,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③脱离实际的恭维是要不得的,它反映了恭维者的虚伪和别有用心,也不会被他人接受,还会恶化人际关系。

④恭维往往带有夸张的成份,被恭维者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清醒看待别人的恭维,不能被他人恭维冲昏了头脑。

[评分要点]何为恭维,要清醒地看待他人的恭维。

1、有些父辈常说:“我们这一代人被耽误了,不行了,就看你们年轻人了。”有人说这是一种希望,也有人说这是把重负推给后辈,是一种逃避,你对此持何种观点?请加以说明。

3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赞同后一种观点。

②如果父辈总是以这种口吻讲话,并以此行事,一代一代加以效仿,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就是一种逃避心理。

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一辈当为后人树起自强不息的榜样。

④年轻一代当从老一辈身上吸取人生成败经验教训,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评分要点]自强不息。

3、一头狮子和一只狐狸合作,狐狸负责寻找猎物,狮子负责捕杀猎物。得到的猎物两人分享。但过了不久,狐狸心里就不平衡起来:“没有我去寻找食物,我们怎么能得到食物呢?狮子有什么本事要分享那么多、”于是,它离开了狮子。第二天狐狸去羊圈抓羊时,被猎人抓住了,看完了这则寓言,你有何感想?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协调能力 【参考答案】

①狐狸在与狮子组成的团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一旦离开了这个团队,就可能挨饿甚至丧失生命。

②在现代社会协作越来越重要。

③个人要想事业成功首先要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团队,然后尽最大可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密切配合别人的工作,只有团队获得成功,个人才能获得成功。

[评分要点]团队合作。

4、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结合以上说法,请你谈谈对习惯的理解。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行为科学的研究结论是: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足见习惯的力量。

②习惯成自然,无论良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会自然积累和增值,形成“资本”、“债务”和“利息”一样的效应,好的习惯容易导致成功,坏的习惯往往引向失败,即道德破产。

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然,不好的习惯并非不能克服,只不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大的毅力罢了。一旦改掉坏习惯,就象还清了债务一样轻松、快乐。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主测要素]思维能力、人际协调能力

4 【参考答案】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追求,正是各不相同的人的形形色色愿望和追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②每个人的愿望和追求都是建立在自身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个性特点和环境的基础上的,只要这些愿望和追求不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都是合理的,都应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③如果把自己都做不到的欲望、追求强加于他人身上,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裁定和要求他人,不顾他人的主、客观条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引起他人的强烈抵触,恶化人际关系。

④即使自己能做得到,也不要强加于人,而要以对方是滞愿意接受为前提,而不论职务和身份。

[评分要点]尊重他人意愿。

[评分要点]“资本”、“债务”、“利息”比喻义的理解,好习惯的培养。

3、有人说: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公务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一个连自己最亲的亲人都不孝的人,怎能期望他忠于职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公务员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

②有人会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这种观点是在极端状况下出现的,不能用非常情况下的个案泛化为具有普遍性的东西。

③孝敬父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表达方式更是形式多样,有人虽不在父母身边,但也可以通过现代交流手段与父母沟通、联系,保持温暖的亲情。

[评分要点]对忠孝的理解。

1、请谈谈“幽默”的作用,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幽默感?。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一)“幽默”的作用: ①可以缓解人际冲突或紧张。 ②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入愉悦。 ③可以展示智慧。 ④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二)提高的途径:

①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精神萎靡不振的人不可能有幽默。 ②胸怀宽广,鸡肠小肚的人不可能有幽默。

5 ③勤于学习,拥有丰富的知识,幽默感是知识与灵感碰撞所发出的智慧光芒,没有知识的人不可能有幽默。

3、战国时的鲁国宰相公仪休,奉法循理,刚正廉洁。有一个朋友得知他喜好吃鱼,便弄了一筐鱼给他送去,他坚持不受。朋友问:“听说你爱吃鱼,这才送了鱼来,你为什么不收下呢?”请你为公仪休来回应这个问题。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政策水平、思维能力、应变能力 【参考答案】: 视考生的回应酌情打分。

公仪休的回答是:“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你的鱼。现在我是宰相,有人给我送鱼,如果我因收了鱼而被罢了官,不仅没人再送鱼,连拿钱买鱼也不能了,所以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啊。”

4、有人说:“不会等待的人,是不会成功的。”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观点的?为什么?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成功是需要条件和机遇的,当条件还不具备,机遇还未来临,就是再努力,再着急也难以获得成功。

②成功需要知识、能力的积累,而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

③成功需要等待,并不意味着,成功是可以等来的,而要积极创造条件,勇于实践,当机遇来临时,才有可能抓住它,取得成功。

2、墨鱼的肚子里面有一个墨囊,一旦碰到可能的危险,就放出墨汁来掩护自己。然而,这种防身的办法正好给捕捉它的渔民提供了方便。这种现象给了你什么启示?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事情有利就有弊,有所长就有所短。墨鱼用墨汁避险,在某同类中可谓计高一筹,但遇上聪明的人类,就变成送命的因素了。

②长处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不要迷信自己的长处,有时长处会变成短处。 ③想办法、办事情要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凭老办法、老经验。

3、花仙子专司花的颜色、模样和花期。有一朵美丽的蓓蕾,特别受到花仙子的喜爱,花仙子决定让它自由选择颜色、模样和花期。没想到,当花季过了之后,花仙子在山谷中发现了这朵未开放便枯死的蓓蕾——它因选择太多,最终没法作任何选择。这则寓言故事使你得到什么启发?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6 ①有过多的选择有时反而是坏事,容易导致分散精力、浅尝则止、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等毛病,以至错失良机。

②人生路上,总要面对许多关口、许多选择。这个时候,一定要当机立断做出选择。 ③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决定,而是在选择中摇摆不定,终将一事无成。

2、有一种鸟,在跨洋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仍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小鸟成功地飞越大洋,需要的仅仅是一截小树枝而已。这对你有何启示?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应带全,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正是简单的一截树枝,鼓起了小鸟飞向成功的翅膀。

②如果一味地强调成功的条件,再好的条件也会成为负担,成为捆绑在翅膀上的黄金。成功,就要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就像小鸟,靠一小截简单的树枝立足、生存和飞翔。

③现实中此类例子,如:中国人就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靠简陋的设备搞成了“两弹一星”。

3、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请结合读书体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培根的意思是,有些书只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只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该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②现代社会、书籍如山,良莠混杂,好书如好友,数量不多却能让人们一生受益。读书要有所选择。

③结合读书体会。

4、关于创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请谈谈你的见解。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平凡环境、单调生活一样可以创造。如: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经八大仙人挥毫画,便成为一幅传世之作;平凡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单调无过于坐监,但就在监牢里,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②平凡、单调不能创造,只是懒惰者之遁辞,创造,就是要在平凡处造出不平凡,在单调处造丰富。

7 ③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有心,便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

3、请你以“创新”为题,发表演讲,时间不超过3分钟。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

②制度创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冲破原有的上层建筑,使制度创新成为必然。 ③科技创新: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科技竞争是根本性的竞争,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④文化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国家和人民,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闪闪发光的金子代替不了生铁的用途。这句柯尔克孜族谚语给你什么启示? [测评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金属中的黄金以其稀有性和特有的性能,历来都被人们视为珍贵的东西。

②生铁有生铁的性能和作用,生铁量多易得,而且比黄金坚硬,在生产生活中黄金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黄金虽贵但却稀有,无法大规模提供和应用,所以黄金的确替代不了生铁。

③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任何东西都有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1、庖丁解剖了数千头牛,掌握了牛的筋骨、肌肉、皮层等内部结构,动作十分敏捷。“庖丁解牛”这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①庖丁经过解剖数千头牛的实践活动,对牛的内部组织、结构了如指掌。

②要多实践,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各种困难和问题会迎刃而解。

③要深入观察研究对象,掌握客观规律。

2、有人说,世上没有“失败”,因为“失败”是暂时没有成功。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 【参考答案】:

①对失败后更加刻苦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症结所在,并加以改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失败会成为成功之母,对于失败而不探求原因,不再做任何尝试的人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失败。

②人类在探索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社会所以向前发展,它是在这种“暂时没有成功”的基础上走向成功。

8

4、乌鸦衔了一块肉被狐狸看见了,狐狸馋得流口水,它对乌鸦说:“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鸦,如果你的违章也和外表一样出色的话,那简直就是鸟中之王了!”乌鸦为显实力,张口开唱,嘴上的肉瞬间掉下,狐狸笑了。这则寓言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①乌鸦以为唱一首歌,可以赢得鸟中之王的“美称”,结果是不仅没有得到“封赏”,反而连已到嘴的肉也被狐狸骗走了。

②听他人的表扬话,头脑要冷静,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要一听好话就飘飘然,忘乎所以,更不能只听好话,奉承之话,那样,会让你认识陷入误区,失去的就不单是嘴巴上的肉。

1、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力量。要使知识转化为力量,要对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

②所以,作为公务员,既要不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大胆实践。

2、“口袋里无钱,存折里无钱,但心里装满钱的人最苦。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钱,但心中无钱此为大福也。”这里香港作家张立关于金钱与苦乐的一席谈。对此,你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①要端正对金钱的态度。金钱只是我们寻求幸福生活的工具、途径。要生活幸福,没有金钱是不行的,但有了金钱不一定就能幸福。

②要提倡“取之有道”的金钱观。那些成天挖空心思想发横财的思想实不可取,也会给人带来痛苦。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金钱的奴仆。

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的喜怒哀乐并不是建立在你拥有多少钱财的基础上,而在于你是否能发现、体悟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1、“人生是没有彩排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人生不能彩排,不能预演,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现场播过了,就不可能重新再来,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争取“现场直播”都是最精彩的画面,都是丰收的喜讯。

②不能彩排不等于不能掌握未来,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迎接挑战,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去实现美好的前程。

3、有一个棋迷,有时输,有时赢。一天他路遇神仙,便讨教下棋必赢之法,神仙说没有必赢之法,但有必不输之法。棋迷觉得只要不输,倒也不错,便虚心请教。神仙说:“不下棋,就必不输了。”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9 【参考答案】:

①只要实践,就会遇到失败。不想失败,最好的妙招是不干活。

②担心失败,驻足不前,就永远也不会登上胜利的顶峰。只有不畏强敌,在与强敌交手中,锻炼自己,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下棋如此,人生、工作也一样。

1、古人云:“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也;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对此,你有何理解?

【参考答案】:

①难与易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转化。

②难与易之间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这条件就是学与不学。努力学习,则使“难”转化为“易”;不学习,则“易”转化为“难”。这就教育人们,要加强学习。

③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正在形成和强化“终生学习”的观念,重温这名言,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

2、“奉承者看上去像朋友,这就像狼看上去象狗一样。”这是英国作家查普曼的一句名言,你如何领会?

【参考答案】:

①奉承话好听,人们爱听,这是人性的弱点。

②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分得清哪些是真话,哪些是虚情假意的阿谀奉承之辞,千万不要把“狼”当成“狗”,那是危险的。

③交友要慎。真朋友才有诤言。

3、小船驶向对岸,见不远处渔夫一网撒下,拉上来便是白花花的一片,一乘客劝梢公:“打鱼比摆渡赚钱,你可不改换门庭?”梢公说:“除非这河上架起一座彩虹桥!”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①摆渡与撒网打鱼是不同的行业,摆渡的人去打鱼未必成功。

②梢公认为河上还没桥,百姓过往不方便,坚守岗位,爱岗精神值得称颂。

③做工作要提供这种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如果这山望那山高,忙于变换职业,可能会一事无成。社会的需要,是岗位意义所在。

1、古人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对公务员,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①诸葛亮在蜀为相,无论大事小事,都亲历亲为,谨慎处事;而宋朝的吕端则不太关注小事,但在对待大问题上则绝对把握原则。

②两人的处事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无论多么不起眼的小事,都得认真对待、处理,而大事情、大方向更要立场坚定。

10 ③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公务员的日常事务。只要是上级分配的任务,不论大小,都得及时认真完成。

2、有个罗伊尔定律,这么说:“凡事都往好处去想。如果你掉进一个池塘,说不定口袋里还装进一条鱼呢!”请予评说。

【参考答案】:

①这看是自嘲与无奈,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却是积极的、可取的人生态度。 ②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凡事能往好处想,在逆境中向生活微笑,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平衡,不被厄运击倒的法宝之一。

③成功的人生,总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抱怨生活,不怨天尤人,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世界、观察世界、谋求新的发展。

1、著名科学家哥白尼说:“我们必须两只眼睛都睁开,面对事实”。请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看问题认识事物必须两只眼都睁开,而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两眼全闭,那样会认识不到事物的真面目。

②两只眼睛都睁开,面对现实,告诫我们认识事物不容易,要全身心投入,因为人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是一蹴而蹴的轻而易举的事。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我们稍不注意就会把现象当本质,把假象当真相,这会给事业带来损失。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对事实,看清事物。

2、我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但有的人矢志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也没什么大成就,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这看起来理论上有矛盾,其实是合理、合情的现实。

②有志者事竟成是说人树立理想目标并积极付之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它说明了志向理想对人生成才的重要性。但有志者实现其目标还需要其它条件,如能力、机遇、社会环境条件等等。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志向信念与成才的关系。

③要成就事业,没有理想、志向不行,但要把理想、信念转变成为现实,必须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抓住一切瞬间即逝的机遇。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为目标努力奋斗的整个过程。

1、“日日有所知,日日有所不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字学家黄侃的一句名言。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我同意黄侃的观点。

11 ②日日有所知,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做到每天都增长一些知识,增添一点才干;日日有所不知要求我们每天学习的时候勤思考,多问为什么,在已知里找不知,找问题,以激发自己不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③思考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有人说,公务员既要慎微,也要慎独。你认为呢? 【参考答案】:

①慎微是指谨慎处理每一件细小的事。慎独是指在一个人独处时要独善其身,不做坏事。做好细小的事,习惯成自然,才能做好大事,反之,小事乱做,做不好,大事也一定难成功。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慎微、慎独,因为人在这个时候会放松自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犯错误。

②慎微、慎独是人生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自觉做到慎微、慎独,必须加强科学文化学习,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御不正之风的抵抗力和侵蚀的免疫力。

4、古代有一位农夫,得到一块宝玉,他把宝玉拿去献给大夫子罕,子罕执意不受,农夫说,“这是宝物,适宜像您这样高贵的君子使用。”子罕回答说:“你把玉看做宝贝,而我却把不接受的玉看作宝贝吧!”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①农民把具体的玉当宝贝,子罕把清廉的精神,不贪不欲的精神当宝贝,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②假如子罕收下了农夫的玉,确实得到了一块宝贝,但却失去了清廉这块“宝玉”。 ③我赞赏大夫子罕的境界,尽管他是封建社会的官,但他对具体物质不贪不占的清廉作风至今仍有值得学习和赞扬之处。

1、有人说:怀疑并不是信念的对立面,而是信念的一个组成部分。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怀疑是对结论、理论的疑问、否定。信念是对目标、对理论的坚信、坚守。 ②怀疑是手段,通过怀疑,排除了错误,找到真理,如此才能更加坚定信念。 ③没有怀疑,信念就不够坚定,从这个角度看,怀疑是信念的组成部分。

1、管子说:“小口袋不可以套大东西,短绳子不可用来汲浑井水。”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种东西都有固定的性能,只能依据自身的形体发挥某种特定的功能。

12 ②自然万物习性不同,功用各异。不能要求不同的事物有同样的性能,不能要求不同的人做成同样的事情。

③认真探求每一事物的本性,尽可能物尽其用

3、有人说:“千万不要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设定人生目标要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 ②目标要力所有能及;

③再好的东西如果不适合自己,如果强求,会成为负担。

3、某著名人士在谈到成功的体会时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只不过是懂得不跟风、不去较劲罢了”。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主测要素‟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要尊重客观规律,不盲从,也不固执; ③要善于利用各类资源; ④要注意避开各种障碍。

4、商人临终前对儿子说:“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儿子问:“什么是守信呢”?商人说:“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后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依照和约履行”。儿子又问:“那么什么叫聪明呢”?答:“不要签订那份合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主测要素‟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①做任何事情,尤其是重大决策,要充分运用聪明才智,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三思而行;

②言而有信是立身之本,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基础; ③有时必须为守信代出代价。

2、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卖什么吆喝什么,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加以分析。

„主测要素‟应变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参考答案‟

对这个观点要作辩证分析

①说话要注意场合,切忌不分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

13 ②面对不同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③做人不能放弃原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4、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可是现在有人说:“走的人多了,把路都堵死了,反而没有路”你认为呢?为什么?

„主测要素‟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

①鲁迅先生所言指出人生重在实践;

②第二种说法指出大多数人的习惯性和趋同性,加剧了竞争,很难有没人走过的路; ③要善于独辟蹊径,另寻新路,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

4、你是怎么理解“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的?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 „参考答案‟可以多种理解:

①理解一:“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朝气、有生机,从更深层次来讲,是蔑视中庸世俗的陈规陋习,勇于揭露社会黑暗面,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

②理解二:就是所谓的“井底之蛙”,自己眼界狭隘,出于无知而自大,或者是因愚昧而不知更高地厚。

4、莎士比亚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其命运。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主测要素‟理论素养。 „参考答案‟

①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的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等,进而影响着他的事业发展和生活; ②人的性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可以改变和培养;

③我们要积极地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和性格,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亮剑》中李云龙常说这样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 ①领导是团队的灵魂、核心,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如果领导的素质、能力、管理水平不强,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战斗力,而士兵弱,影响的是个体。

③优秀的领导可以带出一支优秀的团队。

④不要过分夸大领导的作用,也不要忽视部属个体的作用。

一、请你谈谈对“言多必失”的理解和看法。 [参考答案]

14 (1)言多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它与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外向型的人健谈,善于表达,有较强的亲和力和社交能力。

(2)“言多必失”也有一定道理。话多的人有时把握不住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容易因言语不当得罪人,把事办砸。

(3)“言多必失”告诉我们,关键是要把握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倾听等等。

一、俗说话,“人比人,气死人”。请结合你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要点:

1.“人比人,气死人”,反映了人喜欢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的心态。 2.与他人比差距,可以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长补短,力争上游。 3.要调整自己的目标、期望值,不要攀比。

4.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构建相对公平、公正、和谐的制度环境(尤其是薪酬制度、奖惩制度),避免出现两极分化,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二、有一幅漫画:在领奖台上,冠军是一只手拿嗽叭的猫,亚军是一只手拿小鱼的猫,季军是一只手拿老鼠的猫。请问,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作为单位领导,你将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参考要点:

1.现象解释:这种现象说明组织中的奖励制度不合理,而不合理的奖励制度又是由于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所导致的。

2.作为单位领导,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3.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4.建立公正合理的奖励体制。这样就可以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减少吹牛拍马之辈,杜绝虚报浮夸之风,使每一个组织成员都得到合理的绩效评估,并得到合理的价回报。

5.其他。

二、你如何理解“不拘小节”? 参考要点:

1.工作过程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性的琐事,就会模糊了整体考虑问题的视野,无法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主流。

2.对于原则性问题,如我们知道“外交无小事”,即使是“小节”也应引起重视。 3.其他。

三、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你如何理解。

15 参考要点:

1.做人不要沉湎于日常琐事,要经常反省自己。 2.做人要有道德准则,美丑是非。

3.做人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才能超越人生中的沟沟坎坎。 4.其他。

三、比目鱼的幼鱼生活在水面,随着发育成长,转而栖息于海底,由于长期侧卧于海底,比目鱼向着海底一侧的眼睛失去了任用,逐渐地移动位臵,最后两侧眼睛长在同一侧了。比目鱼的这一特点对你有何启发?

参考要点:

1.环境改变可能给生活带来重大变化。 2.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3.我们无法像比目鱼那样改变自己的身体构造,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观念和态度来适应环境。

4.其他

三、“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请你就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进行评说。

参考要点:

1.可以从宽容、度量、兼容并蓄、抱负等方面进行理解。 2.考官可根据考生所展开评说的丰富性、深刻性对其评价。

二、有人说,团队的力量并不取决于每个人有多大的能力,而取决于能否把他们组织成一个集体战胜对手,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要点:

①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很多事情都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工作,单枪匹马难以取胜;

②作为现代社会人才,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具备协调,合作的能力,才能实现团体的目标,否则,一盘散沙,一碰就散;

③作为团队的领导,也应该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集合团队的力量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三、春秋时期,晋国派使者晋见齐桓公。齐国负责接待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接待的规格,齐桓公说:“问管仲”,接着,又来了一位官员请示政务,齐桓公还是那句话,此所谓,“凡事问管仲。”齐桓公的处事方式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测评要素:组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参考要点:

16 ①领导者在用人时,应该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给予相称的权力,做到责权一致,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②领导凡事都事必亲躬,一则不可能,再则挫伤下属积极性; ③在授权的同时,领导还应该建立一种控制、监督制度、防止擅权。

四、林肯对待政敌的态度引起朋友的不满,觉得林肯不应该跟政敌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林肯笑着对他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他吗?”林肯的这种言行给你哪些启示?

测评要素:人际交往,组织沟通能力。 参考要点:

①林肯的这种做法,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一个榜样;

②在我们身边,有朋友,更有竞争者、反对者,攻击竞争者、反对者容易激化矛盾,会使我们产生更多的反对者,而不利于我们事业的开展;

③我们不应该打击报复反对者,而应是真诚相待,去接触、感化和改变他。这样能够使我们赢得更多的朋友。

二、有人说:“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由于社会分工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同职位与职级的差异总是存在的; (2)如果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而骄傲自大,不但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而且也会失去周围人的友谊;而如果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低而自怨自艾,会因自卑而丧失开拓进取的勇气;

(3)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前进。

一、“古往今来,真正有大成者,无不是谦虚好学的。”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1)一些人取得成绩后,往往沾沾自喜,自我满足,不思进取,这样很容易被人超越,甚至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2)保持谦虚的心态,才不会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愿意继续学习和努力,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成就大业。

(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即便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骄不躁,拜能者为师,才能更好地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将来的工作中,你会如何对待逆耳的言论呢?

(1)现实生活中,“苦口”的往往是治病的“良药”;“逆耳”的不少是肺腑之言; (2)不服用“苦口”的药,就要饱受“疾病”之苦;听不进“逆耳”的劝告,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事业受损;

(3)在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听取不同的意见,特别是批评的意见。对待逆耳言论,要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属实,确实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就要善于接受;如果是误解应该给予说明澄清。

17

四、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似乎与我们提出的在工作中不能有人情存在的纪律相悖。你是如何看待这其中的问题的?

(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结,这决定了人必然与他人联系,会产生所谓的“人情”。 (2)日常生活中的情是“小情”,而工作中则是“大情”。在工作中不讲亲戚、朋友之情,是为了防止“小情”损害“大情”,看似无情,实则情更浓。

(3)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法、理、情”兼顾的原则,将法律原则放在第一位。

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传统的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参考要点:

要考察考生是否理解此话含义。

1.这句话的本质是孝敬父母,属于中国传统孝道的范畴,体现出中华美德,也合乎传统社会生活环境;

2.现代社会的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孩子的“远游”和孝敬父母之间的矛盾大大减小; 3.孝敬父母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未必只是陪在父母身边;

4.这一传统伦理观念至今对我们仍然有警示作用,忙碌之余我们应该不忘孝敬父母。

一、一棵果树第一年结了10个果子,被拿走9个,自己只得到1个,收益10%,它愤愤不平,拒绝成长。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得到1个,收益20%,它觉得心理平衡了。几年过去了,其它果树都根深叶茂,只有它行将枯朽。这则寓言给你什么启发?

参考要点:

1.有些人就像故事里的这棵树,过分计较一时得失,反而阻碍了自身的成长; 2.在个人成长道路上不要在乎别人拿走了多少,应该关注自己成长了多少,获得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永远在成长进步。

三、三毛说:“很多的人,分不清理想与梦想的不相同。理想是一种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的观念,这要天时、地利加上人和三大条件才能略知成功与否的一二。而梦想可以想得天花乱坠,随人怎么想,要实现起来,大半是不成功的。”你是如何看这种观点的?

参考要点:

1.理想和梦想都可以指一个人的愿望,但二者之间有不同,理想更多带有意识的成分,而梦想更多属于无意识的结果,理想比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2.梦想是理想的萌芽,我们要抓住梦想中的合理因素,把它转化为理想,避免梦想成为空想。

3.人应该要有自己的理想,同时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为理想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18

四、有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有人说“道不同亦可相为谋”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要点:

1.第一句说是两个道德、价值观、行事以及原则相背离的人很难共事; 2.但是即使两个差异悬殊的人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下也有合作的可能; 3.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工作为重,和不同的人相处,为共同的目标把工作做好。

一、中国有句俗话“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就这句话谈谈你对领导艺术的理解。 参考要点:

1.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矛盾,解决矛盾要讲究方法;

2.该批评时且批评,但要做好善后工作,减少负面效应。

一、草原上的犀牛力量强大,不容侵犯,但却对长在身上的寄生虫无可奈何。有一种小白鸟虽然看似弱小,犀牛却让它停在背上清理身上的寄生虫,而小鸟因此也可以获得食物。请你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参考要点: 1.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犀牛再强大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白鸟再弱小也有其长处; 2.不仅要扬长避短,还要找到合适的伙伴,优势互补,和谐共生; 3.这一现象也体现出利人和利己也是可以统一的。

四、孟子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解和体会。要考察考生理解说话能力。

参考要点:

1.“不均”反映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分配不公平,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会引发社会问题。;

2.“不安”反映的是安定、稳定问题,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十分重要; 3.“寡”和“贫”是经济社会发张中存在的问题;

4.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要加快发展,重视分配,建立成果共享机制,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四、唐太宗一次大声读《论语》,非常惬意,无意被他的一个工匠听到了,工匠就对他说,我做车轮几十年,虽然有了一些心得,但却很难用明白的话语教会我的儿子,那么您今天所能读到的,只是故人留下来的糟糠罢了,你怎么看待工匠的观点?

参考要点:

1.工匠的话有一定道理,理论来源于实践,但与实践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2.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理论的指导作用,而是应该把理论与时间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们的工作。

二、一手货船在卸货返航时遭风暴,老船长却命令打开货仓灌水,不久险情解除乐,老船长队迷惑不解的水手们解释说,一只空水桶很容易被风吹翻的,但如果注满了水,谁又能轻易吹翻它呢?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参考要点:

19 1.生活的困难总是不期而至的,要顺利的度过难关,根本上要依靠过硬的素质和能力。 2.平时我们应该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在危机时刻来临式才能应对有方,不至于手足无措。

四、法国曾做过一项有奖问答,如果卢浮宫失火了,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最后胜出的答案是“我抢出离我最近的那幅画。”你怎么看待这个答案?

参考要点:

1.选择抢救最名贵的画,可能最有价值,担选择抢救最近的画,则最可能成功; 2.在工作时应当认清显示的可能性,随机应变,切记机械教条。

二、与其他鱼类不同,鲨鱼没有鳍,这使它只能靠不停的游弋才能避免下沉,当也正是因为这一先天不足,才造就了鲨鱼在海上霸主的地位,你对这个现象如何看待?

参考要点:

1.事务的优势、劣势都是相对的,如果处臵得当,完全可以变劣势为优势。 2.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认清自己得优势和劣势,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将劣势化为优势。

一、喜欢游泳的人都害怕水螅,因为它们吸起血来会贪得无厌,但是在医生们看来,它们却是治疗血凝的良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参考要点:

1.这个现象说明,事务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趋利弊害,为我所用。

2.如果只从一个方面认识事务,往往是不全面的,不利于对事务作出正确的评价,甚至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损害。

二、“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带领团队在行走过程中,往往是两耳不闻,匆匆前行。”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要点:

1.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应毫不犹豫,全神贯注地朝目标迈进; 2.任何富有创新行的事业,在目标设定和计划实行过程中都会有争议

3.在实际工作中,当目标与计划尚未确定前,应尽可能多听取不同意见并进行综合分析,一旦确定下来,应全力以赴趋执行。

2010年4月14日下午

山中的大树,枝繁叶茂,可大树边的几棵小树,枝干瘦弱,叶子枯黄。

小树急急地盯着大树:“你已经有了辉煌的成就,为什么还要与我争夺空间限制我的发展?”大树说:“竞争是丛林法则,因为你的生长对于我来说是个威胁。”

20 一天强劲的台风折断了大树的树干,庞大的身躯轰然倒地,它悲哀地看着身边的小树:“这么大的风你怎么没事?我如此强大却不能 于难”小树说:“你总是过于求高求大,却忘记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丛林法则。”

1、结合这则寓言,请你谈谈对“伟大”和“渺小”的理解。 主测要素: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 参考要点:

(1)“伟大”与“渺小”只是相对条件下,二者之间是会相互转化的;

(2)“渺小”经过历练,也会成就“伟大”如果居功自傲,也可能会变得“渺小”‘ (3)在工作中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在自己“渺小”的时候要有“伟大”的奋斗目标,在“伟大”的时候要有危机意识,避免居“高”自傲。

2、你是如何理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丛林法则的? 主测要素:应变和创新能力,政策整改水平参考要点: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法则;

(2)一棵树在丛林里如果过高过大,独立于林,易受所到风雨的吹饳,而其它众多低矮的树木 可以相互依靠而躲过劫难;

(3)如果一个人特别优秀,只知道一味的表现自己,不 帮助身边的人一起提高进步,甚至打压排挤团队里有发展潜力的人,虽然他自己能够脱颖而出,但得不到众人的支持,久而久之,就孤立了自己,必定把自己扼到风口浪尖,如果能通过带领大家一起进步、成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就可以抗拒大风大浪的侵袭。

3、如果你现在所处的环境不具备让你成为“大树”,你是选择继续做“小树”还是“另攀高枝”?

主测要素:品格特性,敬业精神 参考要点:

(1)我会面对现实,乐观奋斗。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应该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2)做“小树”也是一种品格,“小树”并不意味着“渺小”和没有价值,只要给予充分的涵养,一旦时机成熟,成为“大树”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3)成为国家有用栋梁之才是每个年轻人的理想,如果有机会选择一个更有发展前途的环境去实现自身价值,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另攀高枝”也未尝不可。

一、有人说要做“拓荒牛”,有人说要做“老黄牛”,你更愿意做哪种“牛”为什么?

参考要点:开放性问题,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个性特征,考生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解释自己的选择,自圆其说即可。

21

二、有个人在餐厅用餐时很浪费,他认为花的是自己的钱,理所当然。餐厅老板说:“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没有理由浪费别人的资源。”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参考要点:

1、自己的钱要怎样花缺少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但是消费行为却体现了文明程度的高低。

2、钱可以是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一个唯我独尊的世界,个人的行为与社会、他人是息息相关的。

3、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时,也要珍惜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这样个人会生活得更有尊严和价值,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四、韩信所遭遇的“胯下之辱”有人贬其为“无奈之举”,柏杨先生却说“不要认为垂下膝盖是懦弱”。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要点:

1、“委曲求全”是忍辱负重,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而牺牲眼前的利益或荣誉,韩信“胯下”之举,是对当时情况正确分析之举,采取的权宜之计,舍去面子之虚,而得以保全自己之实。

2、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不同环境,有利的或不利的,要善于审时度势,英雄与匹夫的区别在于能否顺势而为,而不是逆一时之务。

3、如果事关国家民族利益,则要保持气节,绝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

三、美国有个州有座高大的纪念碑,纪念的却是一种棉花害虫—象鼻虫,原来这个州传统种植棉花,一年特大象鼻虫突袭席卷全境,损失惨重,人们只好在地里套种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结果意外的发现收成比原来好了四倍。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参考要点:

1、在发生象鼻虫突袭之前,这个州看似平静,却掩藏着农作物种植过于单一的风险。

2、象鼻虫引发了这一风险,促使人们升级改进生产模式,提高了收成。

3、“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事情的好坏会相互转化,平静并不意味着毫无问题,而意外的变化却有可能带来机遇。

二、玛格丽特.米歇尔有次参加笔会,有个写了339部小说但现已毫无人提起的作家傲慢问她:你写了几部书,她说:我只写了一部《飘》,那位作家顿时肃然起敬,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参考要点:

1、不能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2、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和做许多可有可无的事,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3、特别是创造性的劳动,不能仅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22

四、在枝繁叶茂的树林里捉迷藏,藏容易,找人难。但爬到高树上看看,哪里有鸟在扑枝的飞,人就一定藏在哪里。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参考要点:

1、看似困难的事情,其实都是有方法可循的。

2、认识事物既要有高度,又要有角度。爬上高树,从高处看,人就容易找到;而从事物相互联系的角度看,鸟扑枝枝飞的地方,就能找到人。

3、在处理问题时,我们既要高屋建瓴地把握问题,同时也要多角度细心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找明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有人说:“人这辈子,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成功不同于成长。评价成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价成长,却是比较一致的,成熟的心智,丰富的阅历。

2、人的成功有诸多条件,任何外在因素都可能会对成功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但成长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人可以在成功中成长,也可以在失败中成长,“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3、人的成长是成功的基础,没有成长就没有成功;人的成长超越人的成功,没有成功未必不成长。

四、建筑史上有个巧妙的设计:迪斯尼乐园开放时,施工人员对如何设计景点的路径一筹莫展。主设计师下令:景点之间全部铺上草皮。开放半年后,主设计师下令:按草皮上踩出的痕迹来铺设人行道。谈谈你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

1、“这个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原本路就不是认为铺设出来的,而是人走出来的。

2、最好的设计就是最顺其自然,最尊重人的习惯,而这个事例恰好体现了这一点。

3、不管政策制定,还是工作流程中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照顾人的生活习惯,方便人的自由活动。

二、有个人应海难飘到一个孤岛,在岛上他收集、储存了了大量的食物,有一天,雷电烧掉了所有的食物,彻底绝望的他寻了短见。但燃烧的浓烟引来了过往的船只,当人们看到他的尸体时,都不胜感慨。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1、任何时候都要心存希望,去面对艰难困苦。

2对希望和机会的寻找或许会很漫长,很痛苦,但放弃希望和机会就会彻底的失败。

3、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蕴藏着希望和机会,要勇于坚持,不放弃。

四、《论语》上说,知者不惑,请谈谈你的理解。

1、一方面知者理应不惑,有智慧的人应当头脑清晰,不会对生活的目标困惑不解,不知选择。

23

2、另一方面,知者未必不惑,因为智者有很好的灵活性,太多的选择,反而会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处于困惑中。

3、“知者不惑”提醒我们在做选择与判断时,不能过分依赖自己的头脑,而要审时度势,根据环境的变化,合理运用和发挥自己的智慧。

二、圣雄甘地说过:“简单是宇宙的精髓。”但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工作中我们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1、这里的"简单"不是思想的简陋、工作的粗枝大叶。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皆是"简单"的。这里的"简单"是一种智慧。

2、在信息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更需要用"简单"的智慧来处理工作中各种庞杂的信息,要善于甄别信息,善于利用有用的信息,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

四、一位老教师,德高望重,育才无数。有人想了解学生对这位老师的印象,结果出乎所料,大部分学生们并没有提到他渊博的知识,兢兢业业的工作,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他温暖和公正的眼神,给予了学生勇气和力量。请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1、品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要求。没有对学生的关爱,渊博的知识也无从传授,缺乏公正的原则,再兢兢业业地工作也难以获得尊敬。

2、老教师育才无数,是因为他关爱学生,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这样学生无论一时成绩好坏都能从他身上吸取力量。

3、对于新人,要相信品德的力量,培养自己的美德。要把品德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学会用自己的美德感召他人。

二、有位青年想成为作家,坚持不断地投稿,却从未被采用。有一天,总编回了一封信,对他说:“很遗憾,你很努力,但你的阅历和文笔都不太适合写作,不过我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好了。”后来这位青年成了著名的硬笔书法家。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需要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2、一方面,人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哪怕遇到嘲笑和困难都不应该放弃。

3、另一方面,人也要善于认识自己的长处,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要学会扬长避短、敢于转变。

4、看完下图,请谈谈你的感想。

24

【参考答案】:

①如此“引水”工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浪费资源,实不可取。 ②建工程、上项目,应科学论证,并防止搞繁杂无用的花架子工程。 ③办事要提高效果,更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1、教育学家黄炎培老先生赠给其子一句话,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对此你怎么理解?

【参考答案】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黄炎培老先生赠给其儿子的这句话,其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应该像铜钱的外形一样,外圆而内方。 这句话用形象的方式给我们带来启迪,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铜钱的中心是个方形的孔,这指的是人们在做人做事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方”代表的是方方正正、不可逾越的原则,是做人

之本。每个人都会基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心里形成自己的处事原则,这就是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

工作中,一定要通过学习理论和工作锻炼来形成正确的处事原则,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尤其是对于公务员来说,只有坚守住心中的准则,

才能不被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所影响,严格履行公务员的职责。例子:台湾问题,把握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

第二,铜钱的外缘是圆形的,

这指的是人们在做人做事时,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灵活处理问题,宽容待人。 “圆”代表的是圆融变通,是处世之道。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

25 接触到的很多人和事是复杂的,我们必须要学会与外界沟通,能够接受和理解别人,真心为别人着想,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这样才能顺利完

成各项工作,与身边的人相处好。举例: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谈判加入世贸组织。第三, “方”与“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一个人如果只是冷冰冰地坚持原则,没有圆通的处世方法,那只会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就像生铁一样,一扭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如果八面玲

珑,圆滑透顶,而缺乏自己的原则,久而久之,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与之交往。

“外圆内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牢记自己的工作

职责和做人原则,不断学习处理事情的方法,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使自己掌握好原则和灵活的度,在为人处事方面处于和谐顺利 的状态。

2、请问你如何理解“弱势群体是检验公平正义的试金石”这句话?

第一,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第二,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木桶效

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因此,看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度是否实施全面,应该看最需要的地方。

弱势群体是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

位的人。他们最需要公平正义的光辉照耀。由于自身的原因,弱势群体在居住,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都落后于普通民众,更应

该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保障,因此说“弱势群体是检验公平正义的试金石” 。第三,我们政府应该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一般经济收入比

较低,生活质量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心理上比别人更加敏感。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脆弱性,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迅速摆脱困 境。

他们是我们政府保民生的重要对象。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是政府的一种责任与义务,受救助者接受救助是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构建社会安全网,保障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救助弱势群体,不是对弱势群体自身的

施舍和恩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找到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制度性社会机制,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是否成熟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人民政府的神圣使命。

我们要创建和谐社会,政府就必须成为弱势群体的依靠,而这其中,民政部门首当其冲。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政府有责任以立法和

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政府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协调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单纯

的经济和物质上的给予,还应该激励和培养他们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更需要是政策上的

26 倾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 义。

3、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请谈谈你的看法。

“读史使人明智”

,指的是认识和把握过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看待和解决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告诉我们,要用思考过去,用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处理问题,以历史为明鉴,解今日之难题。

第一,

“读史”是承认历史、尊重历史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历史,现在与历史是联系着的,现实是从历史中走来。唐太宗说过, “以铜

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这“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就是以史为鉴认识世事兴衰的因缘,也意味着

认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经验教训作为借鉴。读史就是在承认历史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之

上,通过思考过去,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自觉把握现在和将来。第二, “读史”可以帮助我们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读史,不仅使

我们可以学习历史智慧,而且还可以运用历史经验。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

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的: “一个领导干部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

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

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

“读史”之后,还要通过有选择地继承并发 展历史,才能真正做到“明智”

。要通过“读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读史,可以从前贤的嘉言懿行中获得精神鼓舞,不断地提高文化素 质和道德修养,升华思想境界,开阔视野,锤炼操守,净化杂念,磨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牢固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崇高理

想。读史更应以现在的眼光、根据现在的问题来看过去。明智的人既要不忘过去、重视将来,更要全力把握现在、创造将来。因而,读史既 6

需要解读往事,又要放眼将来,这样才能具有更深入、更持久的历史洞察力。

总而言之,历史之中有哲学,要从哲学的角度去读历史,即从历史发展的思想和逻辑的角度去认识历史的兴衰进退,借历史事实以求其是。

历史过程有其思想的内涵,只有通过纷乱的事件去把握人类活动的思想和精神,才能真正做到读史以明智。作为公务员,更要善于借鉴历史

27 经验来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现在,正确地走向未来;还应借鉴一些古人严于修身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 修养。

4、论语里说“知者不惑”你怎么理解?

“知者不惑”是指有智慧的人,能够对事物理解透彻,不会感到困惑迷乱。告诉我们想要拥有不惑的判断力,摆脱愚昧,需要通过“求知” 。

只有求知,才能洞察人情物理,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形成能力。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

“知”是指认识事物的过程。人们

是在认识辩证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揭示、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第一,古语有云: “论先后,以知为先” 。

“知者”首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人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古人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积累起来丰富

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犹如漫漫长夜里永不熄灭的明灯,茫茫大海上永不沉没的航标,照耀着社会人生之正途,

指引着通往真理的方向。想要明辨是非,第一步就是尊重知识和智慧,以“求知”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掌握规律的前 提和基础。第二, “知”不等于“智”

,想要具有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思考力,不仅需要学习和积累,更要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进行提炼、

升华,将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今后认识事物和解决问 题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三,

“知者不惑”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求知为用,

“知者”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建立在科学知识和真理的基础之上,在实践中

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乃至对全人类有所贡献,从而在进业修德中求得“不惑” 。第四,作为公务员,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广泛学习和积累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科学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再一次掀起了航空热潮,有人认为,飞天的航天员是民族英雄,应当给予嘉奖 ; 也有人说,航天科研专家才是成功的关

28 键,更应赢的尊重,请谈谈你的看法。

破题:都应获得尊重与嘉奖

正面阐述:

航天员:英雄个人,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他们是华夏儿女的佼佼者,是泱泱中华问天的先行者,这种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 年轻人学习。

科研专家:英雄团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只求奉献于社会,不求闻达于世人,他们是中华腾飞的推进器,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同样是我 们年轻人尊崇的楷模。

侧面提升:从航天员、科研专家身上,体会到个人与团队的作用„„只有拥有了团结精干的团队,卓越的个人才有用武之地;只有成为了突

出的个人,才能更好的带领团队赢的成功。

联系自身:我们是年轻人,先要致力于服务团队,在服务中不断提升能力,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团队的先行者,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5、有人说:“要用望远镜看别人,要用放大镜看自己”,你如何理解? 虚实转换

正面阐述:望远镜,看整体,看长远„„对别人要多一分宽容,多一分赞赏„„多看别人的优点,注重未来的发展,多学习多帮 助,不计较不苛求„„

放大镜,看局部,看眼前„„对自己要多一分严格,多一分批评„„

侧面拓展:看自己也不应只看到不足与缺点,必要的肯定是提升自信的助推器,面对朋友,也不能一味赞赏,要把握时机合理建议,相互帮 助共同提高。

引申:我们做人要践行这句话的精髓,国家做大事也是如此;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就是用望远镜纵览整体全局,承上启下的延续政策,满

足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有精于细节,用放大镜抓住民生的关键词,不断审视完善,促进社会和谐。

29

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必看

言语理解1

言语理解错题整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易错题

言语理解总结整理

言语理解方法总结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关联词练习

《言语理解.doc》
言语理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