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校本我是小小科学家教案

2020-03-01 20:15: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校本课:我是小小科学家

《来路不明的水》教学设计

长阳实验小学

杨方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知道气体液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究自然奥妙的活动,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时刻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创新思维,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说出身边的一些液化现象 教学准备

演示用:玻璃杯2个,清洁布,小冰块若干,水,温度计,CAI课件、多媒体。 学生用:冰冻的瓶装水,小平面镜一个,水杯,小铁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质疑

现在是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同学们都喜欢吃冰棒,喝冰水,现在每个人都带来了一瓶冰冻水,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瓶子外面有什么?生答:瓶子外面有水珠。质疑:你猜想是什么原因?是怎样产生的?

二、猜想,设计实验

1、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分小组猜想这是什么原因。

2、设计实验:如何利用我们身边常见的物品来观察水蒸气的液化过程?

3、学生提出许多方法后,教师建议用其中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各小组拿出两个塑料杯,一杯倒入适量的热水,另一个塑料杯倒扣在上面。同学们两眼紧盯着上面的塑料杯,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交流与讨论

1).提问:最初,上杯中是否有水蒸气?你能否看到水蒸气?过一会儿,上杯还透明吗?用手触摸塑料杯内壁有什么感觉?再过一会儿,白蒙蒙的杯壁上的水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手摸杯外壁,有何感觉?

2).交流: 学生A:我看到了水蒸气,它在杯中往上冒呢。 学生B:我也看到了水蒸气,它是白色的。教师参与:教室中有没有水蒸气?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呢? 学生C:可能是冬天教室中水蒸气少的缘故吧?学生D:夏天,温度高,水蒸发更快,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更多,我们还是看不到。我想: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是看不到的。学生E:上杯逐渐模糊,用手摸一下内壁,有水,说明内壁附有一层肉眼难以分辨的极细小的水珠。学生F:我看到上杯壁的水珠逐渐长大了,有些还顺着杯壁滚落下来。教师点睛:秋冬季节,我们常见到“白气”“热气”应该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后的产物。学生G:摸上杯外壁发热,发现水蒸气液化后,要放出热量。

三、实验过程,论证

1、提出问题:教室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烧水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甚至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水蒸气,当我们想要使水蒸气液化时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呢?

2、设计实验:学生提出许多方法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不同组别,选用实验器材不同,探究的手段和方法有所不同,各自看到什么现象?并提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甲组:茶杯中盛有开水、铁片 探究:使开水产生的水蒸气液化 乙组:小平面镜

探究:使口中的水蒸气液化 丙组:冰冻的矿泉水

探究: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3、交流与拓展:

甲组:学生A:放在茶杯口上的小铁片上有水滴流下。学生B:吃饭的时候,我看到电饭锅盖内表面有水珠。学生C:我家里的纯净水桶上方有水珠。学生D:秋冬季节,早晨上学时有时发现头发上面结有露珠。

乙组:学生A:口对平面镜呵气,镜面模糊,用手摸,发现上面附有一层细小的水珠。(展示附有水珠的平面镜)学生B:冬天洗澡时,我发现浴室的镜子上有一层雾。学生C:很冷的冬天,我戴着眼镜走进教室,不久我的镜片使模糊了。我们教室玻璃内表面也有一层白蒙蒙的水珠。学生D:有一次牙科医生为我检查牙齿,检查前把小平面镜放在火上烤一下。我当时想可能是消毒吧,现在我明白了,那是为了防止口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影响观察。 丙组:学生A:冰冻的矿泉水的外表有水珠。(演示用手摸,有水滴往下落)学生B:夏天的早晨,常看到外露的自来水管“出汗”。学生C:夏天吃冰棒,冰棒上冒“白气”;打开冰箱门,门口冒“白气”。学生D:夏天,妈妈要用西红柿炒鸡蛋,我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西红柿,发现它们会慢慢地“长出”水珠,我以为是鸡蛋、西红柿中渗透出来的。通过今天的实验做得了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降低温度,会液化成水。

四、知识运用,拓展: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1、冬天戴着眼镜“吃火锅”

2、电冰箱原理──冷凝器的作用:我常把手放在电冰箱的外侧烤暖和,原来是氟里昂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切换关系精准度不够,没有好好的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和了解,所以感觉内容有点多,学生不容易理解,有点枯燥。

2、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热情很高,但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课堂纪律也不是很好,组织得不够好,只对表面现象感兴趣,但不爱去研究。

3、讲述教学内容时,应将知识点有序的展开,有效的进行梳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学生解释现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模糊的认识,如“空气液化”“冰箱里面水蒸气液化后跑到门外”“冰棒先熔化,再蒸发成白气”。教师加以指导,予以纠正,并有意引导学生对各组的现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4、学生对实验感兴趣,但对于实验后的结论,没有完全理解,而且也不爱动脑筋去研究,所以以后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六年级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方案

《我是小小科学家》修改稿

我是小小科学家 班会演讲稿

明天小小科学家

小小科学家通讯稿

我们是未来的小小科学家(精)

小小科学家作文500字

小小科学家化学第三课测试

小小科学家化学第二课测试

绘本我是彩虹鱼

《六年级校本我是小小科学家教案.doc》
六年级校本我是小小科学家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